<p class="ql-block">高温酷暑,尽量不外出。打开电视把喜剧演员王宝强首次自导自演的电影《大闹天竺》弄出来消闲消闲。这个闹剧,记得是几年前,看着不到十岁的孙子看了后,笑得前仰后翻的。</p><p class="ql-block"> 王宝强兼具“喜剧”和“功夫”的二个元素,这恰恰是他最擅长的两点。在这个电影中,王宝强饰演的“武空”确实有一身好功夫、重情重义。他与白客饰演的“唐森”、岳云鹏饰演的“朱天鹏”和柳岩饰演的“吴静”四人因缘际会,齐聚印度。历经波折,最终的结局也取得了“真经”。</p><p class="ql-block"> 《大闹天竺》的故事不仅有“西游”大IP的外壳,还有浓郁热辣的印度风情。但王导的缺欠却将众多热闹的喜剧元素“乱炖”一锅,硬凑成了一部人们茶余饭后的片片。</p><p class="ql-block"> 当然看这部电影电视剧,也知道它在一遍遍刷新我们忍耐力的下限。但看着看着也见怪不怪了,就跟花钱看耍猴一样,怎么乐呵怎么来。</p> <p class="ql-block">2017年,王宝强开始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曾挟带巨大期待登场。结果这部作品犹如一场精心包装的烟花秀。刹那间绚烂夺目,随即只留下呛人的硝烟与观众的错愕叹息。</p><p class="ql-block"> 影片的“闹剧”特质,首先显露于剧情的生硬拼接,如同胡乱拼凑的积木,转折突兀、动机模糊。使俺们看了如坠云里雾里,难以理解人物为何奔忙,情节又为何如此跳跃,这已非“天马行空”,而是彻底的叙事失控。那些刻意模仿《西游记》的符号(如金角银角大王),非但没能唤起情怀共鸣,反显露出创作上的投机与贫瘠。</p><p class="ql-block"> 王宝强转型导演的首次尝试,即暴露出掌控全局能力的严重不足,也说明了导演与演员是二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这部影片节奏如同失控的过山车,时而拖沓沉闷,时而仓促潦草。华丽喧嚣的视觉风格(如印度街头的浓烈色彩),不仅未能弥补叙事缺陷,反而在审美疲劳中加剧了空洞感。</p><p class="ql-block">《大闹天竺》的惨淡口碑,恰似一面照妖镜,映照出电影市场的浮躁病灶,迷信明星效应与档期红利,轻慢了电影创作的本真。</p><p class="ql-block">《大闹天竺》这场喧哗的失败,其警示意义远超影片本身,华丽包装与明星光环终难长久掩盖艺术灵魂的空洞。真正的电影生命力,永远扎根于坚实的故事土壤与真诚的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 一部闹剧落幕了,但愿其刺耳的喧嚣能唤醒更多创作者,唯有回归叙事本心,方能真正触动人心,在光影世界中刻下不灭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