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花瓷,我国的国宝瓷器,就像我们的国家名片一样,非常有名。它的颜色简简单单,但富有艺术感,花纹丰富,给人一种清新之感。</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们正在植物角看花花草草,突然有个小朋友叫起来:“老师,你快看,这个花瓶好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啊?”我笑着告诉他,这是青花瓷,小朋友们看着这个花瓶,眼里迸发出探究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于是,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走进青花世界。</p> <p class="ql-block">课程脉络图</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切入点,给予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经验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人。青花在孩子们的眼中再也不是索然无味的静物,而是富有无限魅力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1. 认知目标:了解青花瓷起源、制作流程,熟悉花纹、造型特点,明晰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2. 技能目标:掌握青花纹饰绘画、手工创作(书签、捏塑等)技巧,提升艺术表现。</p><p class="ql-block"> 3. 情感目标: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团队协作与审美情趣。</p> 课程计划 <p class="ql-block"> 1. 资源准备:收集青花实物、图片、视频(如纪录片片段 ),购置黏土、颜料、纸盘等材料。</p><p class="ql-block"> 2. 时间安排:每周 2—3 次课程,每次 15—20 分钟,穿插集中教学、分组创作、区域合作(美工区设“青花线描画社团” )。</p><p class="ql-block"> 3. 家园共育:发布课程预告、亲子任务(如调查表、材料收集 ),邀请家长参与青花瓷历史讲解,同步文化传递。</p> 亲子:青花调查表 <p class="ql-block"> 活动正式开始前,幼儿与家长进行了一场关于“青花瓷”的初调研。我们请家长利用节假日时间带幼儿找找家里的或者家附近会出现的青花瓷,仔细观察青花瓷的花纹,并把它画下来,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将调查结果带回幼儿园,通过谈话活动的形式进行师幼讨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提出问题,制作调查表,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探索,为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p> 社会:寻找身边的青花品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青花、了解青花的美,我们鼓励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去寻找身边的青花图案,利用一些现有的资源来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 哇!原来我们家里有青花瓷碗、青花瓷茶杯、青花瓷盘子、青花瓷茶罐、青花瓷酒瓶......通过寻找、发现、分享,孩子们对青花瓷的物品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探索......</p> 语言:我知道的青花分享会 <p class="ql-block"> 妈妈带我去县博物馆,我在里面见过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 青花瓷主要是蓝色和白色的,我妈妈喝水的杯子也是青花瓷的。</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园长妈妈穿着一件青花图案的裙子呢,好漂亮呀!</p> <p class="ql-block"> 我和爸爸一起查资料发现青花加彩可好看了,有青花红彩、青花绿彩和青花五彩等品种。</p> 艺术:初次尝试绘画青花纹 <p class="ql-block"> 初次尝试画青花瓷纹样,幼儿的笔触显得青涩。</p> <p class="ql-block"> 初次绘画后教师并没有进行评价分析,而是选择与幼儿共同探讨青花装饰纹样。在首次尝试的实践基础上进行探究,我们共同寻找总结出了部分青花装饰纹样。</p> 教师有话说 <p class="ql-block"> 在“初遇青花”章节中,我们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引导他们走进青花世界。通过亲子调查、社会实践和语言表达等多种活动形式,幼儿初步感知青花瓷的多样性和美丽。这一过程中,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正如《指南》所指出的那样,这些活动丰富了幼儿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体验。在初次尝试绘画青花纹样的过程中,虽然笔触略显青涩,但幼儿敢于探索,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为他们后续的艺术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幼儿不仅加深了对青花瓷的认识,还锻炼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艺术表现力。</p> 语言:知来源 <p class="ql-block"> 青花瓷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上网查找关于青花瓷来源的故事,大家在观看故事后成功解决了自己的疑惑。</p> 社会:认识花纹和造型 <p class="ql-block"> 青花瓷纹饰最大的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p> 科学:了解青花的制作流程 <p class="ql-block">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土作绘画原料,在瓷器胎体上直接描绘后,再罩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成。</p> 艺术:欣赏青花作品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通过图片,欣赏那些精美绝伦的青花作品,看看如何用蓝、白色描绘出如此动人的图案。这次欣赏活动,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青花瓷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p> 艺术:复盘再绘青花纹路 <p class="ql-block"> 经过连续多次的绘画,幼儿学会了自我反思,他们明白了做任何事都需要反复观察,及时纠正,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p> 教师有话说 <p class="ql-block"> “探秘青花”进一步深化了幼儿对青花瓷的探索与学习,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探究能力。通过科普教学,幼儿了解了青花瓷的来源、花纹特点和制造工艺,这一过程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艺术欣赏和再绘青花纹路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和实践操作,逐渐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艺术技巧。教师作为支持者,及时给予有效反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这有助于他们反思不足,寻求改进。本章节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艺术经验,还促进了他们的自我成长。</p> 艺术:青花线描画 艺术:青花纸盘画 艺术:剪纸青花瓶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经过圆盘作画的经验,顺理成章地打算从花瓶的平面开始练习。这一次无论从辅纹的设计还是主纹的创新,明显比设计青花纸盘时成熟了许多。在一次次作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青花瓷的领悟越来越深刻了。</p> 艺术:魅力青花衣 <p class="ql-block"> 在艺术启蒙的奇妙旅程中,大四班的小艺术家们化身传统美学的探索者,用灵动的线条勾勒青花旗袍的雅致神韵。</p> 手工:青花书签 手工:巧用废瓶绘青花瓷 <p class="ql-block"> 在绘制过程中,孩子们都感叹这项工艺的复杂,萌发了对先辈的赞美之情,更加坚定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工艺的自豪感。</p> 艺术:青花木板画环创 <p class="ql-block"> 青花木板画巧妙融合了传统青花元素与木板媒介,将东方美学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既保留了琵琶、旗袍、青花瓶的古典形制,又赋予其蓝白相映的清雅韵味。</p> 手工:巧手捏青花瓶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用轻轻泥创作青花瓶超有趣!先把泥揉一揉、搓一搓,塑出瓶身、瓶颈形状,就像给青花瓶搭“小房子” 。接着用蓝色泥,通过搓长条、捏圆点、压花纹,变出缠枝、花朵等漂亮装饰,贴在白 “瓶” 上,蓝白相间,完美复刻青花瓷的经典配色与纹样,在玩泥中感受传统青花美,锻炼小手灵活度,超棒哒 !</p> 教师有话说 <p class="ql-block"> 在“青花之美”章节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通过简笔画教学、手工青花盘、剪纸青花瓶、手工青花衣、青花木板画、巧手捏青花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幼儿进一步感受到青花瓷的韵味和魅力。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正如《指南》所强调的,这些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帮助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在这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中,逐渐培养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p> 语言:绘本《土地爷爷的青花瓷》》 <p class="ql-block"> 绘本《土地爷爷的青花瓷》融入神仙传说,以水墨画风呈现,把青花瓷文化与趣味情节结合,能让孩子感受传统艺术美,了解传统文化,在阅读里体会真善美,提升审美,还能借角色互动,培养孩子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意识 。</p> 语言:绘本《小青花》 <p class="ql-block"> 绘本《小青花》以青花瓷为背景,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青花瓷的制作工序等相关知识,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引发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p> 艺术:幼儿舞《青花瓷》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变身小小舞蹈家,用肢体语言再次去感受青花瓷的美丽与优雅吧!</p> 教师有话说 <p class="ql-block"> “青花童语”章节以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为主要形式,全面展示了他们学习青花瓷的成果。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我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青花瓷的喜爱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通过绘本阅读和幼儿舞活动,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青花瓷文化的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表演欲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一阶段的学习,幼儿们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积极寻求自我表达和创新的机会。在绘本《土地爷爷的青花瓷》《小青花》和《青花瓷》幼儿舞活动中,幼儿们以童趣化的语言和艺术表现,展现了他们心中的青花世界。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还为他们未来的艺术成长和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教师有话说 <p class="ql-block"> 课程故事中,幼儿是核心,我们聚焦于他们的个性差异与发展需求,采用启发式教育和主题活动,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与自主学习。通过课程的深入,我们不仅传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加深了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价值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教师与幼儿共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在学习与生活中弘扬传统文化。活动中,我们支持孩子们的每一次尝试,以他们对小青花的兴趣为起点,引导他们了解、创作小青花,锻炼动手能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自主设计青花图案,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均得到发展。青花瓷在孩子们心中变得富有魅力,他们对此有了更深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通过多感官体验青花瓷,孩子们学会了查阅资料、探究交流,促进了同伴交往,提升了艺术表征能力。他们逐渐爱上了青花瓷,爱上了中国文化,建立了民族文化自豪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