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多游客到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游览都是从山塘街那边的南门进入的,很少有人(特别是外地游客和团队游客)知道虎丘风景区还有一个北门,从北门出入的可能很多是苏州本地居民。 在《苏州园林名录》中编号为75的“一榭园”就座落在北门附近,它是位于虎丘核心景区北侧的一座以水景为核心、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古典园林或者准确地说是一座仿古典园林。<br> 那天我结束在万景山庄的“考察”后,从一鲜为人知的小门走出山庄境界沿着环山路(环山河)往西北方面步行,在沿途树荫庇护下中速漫步,手中还摇着一把苏式折扇,在微风吹拂下倒也感觉不到特别炎热,其姿态颇有明代四大才子游虎丘的神韵,不禁一路自得其乐。<br> 来到一榭园入园处,看着那显得普通平常的园门,想象那园内丰富多彩的景观,我脑海里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在出行前做功课时得到的有关一榭园景观特色的知识点:<br> 其一,“园以水胜”的造景艺术。在占地面积28400平方米的一榭园里,有近4000平方米的水域面积,通过“引塔影山光入池”的借景手法,将虎丘塔倒映于池中,形成“塔影山光”的独特景观,尤其在夕阳下更具韵味。园内水系与虎丘环山河相通,池周环以林木竹石,营造出“如临镜奁”的意境(作者自注:由于虎丘山上的林木过于繁茂,在很大程度上遮挡了虎丘塔的雄姿,所以在一榭园里能看到的塔身仅有很少一部分),体现了江南园林“巧于因借”的造园精髓。<br> 其二, 仿清代风貌的建筑与布局。全园采用清代园林建筑风格,整体坐东朝西,以“宁静幽深”、“朴素淡雅”为基调,与虎丘后山的山林野趣、幽雅自然的景色融为一体。主要建筑包括壶天小阁、授书堂、宝顺斋、清风一榭等,面积约有900平方米,亭台楼阁与水面相映成趣。其中,清风一榭的对联“一榭藏塔园流憩成趣”点明了其借景特色。<br> 其三, 叠山理水的匠心设计。园内叠石达3000余吨,西部设大型黄石假山,东部为黄石驳岸,假山与水池结合,形成“负山面水”的幽致景观。近水岸处遍植荷花,呼应清代诗人吴周钤所吟“槛外荷花漾水去”的诗意,强化了自然野趣。<br> 其四, 历史文脉与人文底蕴。一榭园原址很早以前是清代名医薛雪的别业,后由孙星衍(孙武后裔)购得并请叠石名家戈裕良(此人的假山作品在环秀山秀庄里得到充分体现,可参见本人有关美篇习作)修缮,融入了吴门医派与文人雅士的审美理念。园内碑刻如孙星衍诗作及罗哲文题写的门额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内涵。<br> 其五,“秘境”般的游览体验。由于一榭园位于虎丘后山,游客较少,环境幽静,被称为“虎丘的后花园”。复建的“塔影山光”景观与山林野趣结合,形成远离喧嚣的隐逸空间,俨然成为苏州老年人的“花园式敬老院”,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br></h3> <h3> 一榭园在《苏州园林名录》里的“身份证”及编号。▼</h3> <h3> 我现在欣赏并研究苏州园林,已习惯于“先入为主”,即先从“理论”上了解该园林的优秀之处,在情绪上对它产生好感;然后探索它的独异之处,在内涵上对它进行揣摩。这样虽然有些园林已去过多次,但由于每次观赏的侧重点不一样,就会获得不同的满足,感受到别样的愉悦。<br> 盛夏季节游一榭园,我主要观赏:1、阳光照射与仿古建筑的对应关系及其具象化表现;2、池塘里荷花竞相吐艳的盛况以及虎丘塔在池水里的倒影。<br> 一榭园的仿古建筑属于清代风格,由于我“见多识广”,感到惊异之处不多,但园内亭台楼阁榭轩斋廊堂室等处所里悬挂的对联却“暴露”了苏州文人的深厚文化功底,不得不让我敬佩。试举几例让读者诸君与我一起赏鉴一下:<br> 宝顺斋里的对联有:1、白石清泉鱼游荇洽忘情物我;荷香风草寉(鹤)舞苍堦寄迹羲皇。2、卷帘明月多情且看花索句;移枕幽人无事犹载酒寻春。<br> 廊亭里的对联有:1、嵩霍崚嶒於斯见矣;江湖浩荡何日忘之。2、养目三春细雨;怡神四面荷风。3、四方走遍心胸宽博;一路观来风物清嘉。 <br> 清风一榭里的对联有:1、一榭藏塔园流憩成趣;百花重他岸骋怀赏心。2、高松奇石清风邀入座;晓月流泉荷气尽粘衣。<br> 翼然亭里的对联有:风采梳细柳;荷馥戏金鳞。 <br> 授书堂里的对联有:绛帐施教问字金笺先生善喻明后学;焚香开卷谈经玉版后学真诚拜先生。<br> 另外,据有关资料,尚未开放的壶天小阁里的对联有:1、壶天日月听松雨;洞水花萝煮菊茶。2、塔影藏园几人同登福地;溪声漱玉千载共享清音。<br> 说句娇情的话:未入园,人已醉。待入园,人化境。 我就这样在微醺状态下入园了,所以在我眼里一切都是这么美好!▼</h3> <h3>一榭园,由此门进。▼</h3> <h3> 此处为授书堂。“授书堂”三字隐喻“藏书受学之所”,观其对联即可知晓该堂的主要功能。建筑体形轻巧,内设楠木雕刻松、竹、梅地罩,精美细腻。桌椅屏案,书架墨海,尽显书香古韵。这可能就是旧时“教培机构”的标配吧。▼</h3> <h3> 此处为宝顺斋。旧时有武则天为其母杨氏所立碑文《顺陵碑》,斋主视为至宝,故名。斋正中有屏门相隔,上刻”重建一榭园记“,北设灵壁供石,南放百宝镶嵌雕漆立屏。另廊壁嵌刻吴昌硕摹石鼓文十二石。细细观之,格局之大,形态之雅,已令人信服。▼</h3> <h3> 此为《顺陵碑》。虽然是复制品,但刻碑者的“功力”不容小覷!我辈只能叹为观止!古今苏州石匠的技艺之高是举世公认的。▼</h3> <h3> 先让我们一起到一榭园临水面池的亭台楼阁榭轩廊堂里去转转吧。夏季天热,在四面通风的这些仿古建筑里,时不时有阵风吹过,坐在其中纳凉者感到好不惬意啊。在复建这座园林时,借鉴了当时的历史资料,将清代园林风貌融入其中,亭台楼阁榭轩廊堂等建筑物与那一汪池水遥相辉照,相映成趣,且与虎丘山的山林野趣融合得恰到好处。虽然一榭园是后期重建而来,但对于它的修饰丝毫不为过,古色古香的气息萦绕着这座园林,置身其中,朴素淡雅之感油然而生,真是让人心动欲仙。▼</h3> <h3> 围绕着池塘一圈转过来,我们亲眼看到了园内有的亭榭楼阁、假山池塘、曲桥回廊等景观蕴含着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其精妙之处在于咫尺之内营造出一番山水真趣。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一亭一廊、一榭一阁、一厅一堂,一桥一石,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典雅古朴的江南园林美景,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神清气爽。</h3> <h3> 时值盛夏,一榭园池塘里的荷花次第盛开了,蔚为大观。游人围着荷花端着相机,握着手机“咔嚓咔嚓”之声不绝于耳,一派繁忙景象。▼</h3> <h3> “清风一榭隔尘氛,槛外荷花漾水云”。这是清代诗人吴周钤的诗句,我们不妨一起吟诵一下,参照现实图景,体会其意境内涵。</h3> <h3> 虎丘塔应邀入镜来,“借景”之作具象化,实证了。一榭园的复建恢复了一大历史景观,那就是“塔影山光”,站在园林中抬头望去,云岩寺塔(即虎丘塔)历历在目,且被倒影在了水池中,塔影山光由此而来。▼</h3> <h3> 这几张我终于拍到了虎丘塔在池水中的倒影!据资深旅游人士说:在园中观赏虎丘塔的倒影,是一榭园的一大特色,如果在夕阳西下时拍到倒影更显出一番别样韵味。我下面几张图片虽然韵味不足,但好歹是我自己拍的,而且是冒着烈日拍的,虽然图像本身不怎么样,但“癞痢头儿子自己喜欢”,敝帚自珍,也是人之常情。▼</h3> <h3>正躲在荫凉处休息的黑天鹅。▼</h3> <h3> 综上,一榭园以水为魂、借景成画,兼具清代园林的典雅与虎丘山水的天然,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小中见大”的典范,展现了“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造园智慧。苏州人的造园热情与高超技艺真的让我敬佩不已,许多早已不复存在的昔日园林竟然能按照遗存的图片、资料等被真实地复制出来,了不起啊!当然,沿池塘叠加的石景原材料如果是正宗太湖石而不是现在的黄石的话,水景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水质会更清澈一些,虎丘塔的倒景会更清晣一些,游客的观感也会更雅致一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