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名胜瑰宝:虎丘

Laoli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中国人的概念中,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等四大园林实在太美丽了,被列入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代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游览苏州时有人竟把“虎丘”景点漏掉了。其实,从历史和文化遗产上看,虎丘才是真正代表苏州的一张拿得出的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注释与解读苏州城二千五百多年发展轨迹的典型地标性代表景点,非常值得游览一次。</p> <p class="ql-block">  虎丘,或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门内,在苏州古城西北3.5公里处,海拔的35米,景区面积72.8公顷,核心景区面积15.97公顷。已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 虎丘”一名来历于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战死,葬于此山,入穴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p><p class="ql-block"> 虎丘山经历代名人在山上营造,规模宏大、亭台楼阁、园榭轩馆,耸金叠翠,虎丘山寺宇均沿山而筑,名冠吴中,甲于江南。虎丘山虽不大,但幽美的景色却能与锦绣名山大川相媲美。游览虎丘,古人有“九宜”之说。即春、夏、秋、冬、风、雨、雪、晴、四时皆宜游览。虎丘山有十八景,头山门、海涌桥、断梁殿是虎丘山的入门三景。登临虎丘山沿途可见“憨憨泉”,吴王阖闾得“干将”、莫邪”剑后试剑所致的“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二仙亭”、“点头石”等,每个景点都富含着美丽的传说。巍巍耸立天际的虎丘塔更有中国“比萨斜塔”的盛名。</p><p class="ql-block"> 此为虎丘景区入口处,从此处行至虎丘塔中心处,约2公里。为引起众人注意,现于此处建造一壮美的歇山顶翘角牌坊,上书:华中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  进虎丘牌坊,中轴线是一条宽阔的步行通道。通道中有一巨大的古鼎。</p> <p class="ql-block">  大通道尽头处,有一石壁,上书“海涌”两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这里,我们顺便先解释一下虎丘的地理历史与形成。</p><p class="ql-block"> 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远古时代时期,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海拔高约35米,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虎丘山上历史上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都与海有关。</p> <p class="ql-block">  这是虎丘古寺的第一道山门,上书:古吴揽胜。</p><p class="ql-block"> 山门有一幅对联:上联“水绕山塘笑旧日莺花笙歌何处”,下联“塔浮海涌看新开图画风月无边”。</p> <p class="ql-block">  山门内挂一金色竖匾,上书:虎阜禅寺。</p> <p class="ql-block">入寺后,通往二道山门前有一石桥</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道山门,</p><p class="ql-block"> 二山门为元代遗存之断梁殿,始建于唐,重建于元代(1338年),建筑结构继承宋式。斗拱雄健、翼角飞翘,外观古朴、庄重,是南方为数不多的元代木结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上挂有一大匾,上书:大吴胜壤。</p><p class="ql-block"> “断梁殿”前的对联是:“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断梁殿”后的对联是:“翠竹苍松全寿相”、“清泉白石养天和”。</p> <p class="ql-block">  二山门殿内有四块石碑,上面记载着虎丘的历史和云岩寺塔的修建情况。</p> <p class="ql-block">  虎丘的二山门,也就是著名的“断梁殿”,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元代,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断梁殿上面的主梁是断的,它用两根木料建成的,它的建成主要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采用了“挑梁式”的构筑方法,从而达到节省大木料的目的,在建造此殿时,全殿不用金属构件坚固,只用竹木钉榫,它被誉为是千年不倒的断梁殿。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创举。</p> <p class="ql-block">  走出二山门,就进入虎丘古寺区的主景区。沿山石块铺成的斜坡通道,一直往前走,就可抵达虎丘主景点虎丘千人石、剑池、第三泉、佛殿与山顶的云岩寺塔。</p><p class="ql-block"> 石坡通道两旁分布有几处历史文化遗迹景点。因为我走过这条斜坡石道,较熟悉,而通道左边紧依山道的一片名为“拥翠山庄”的没有过去,所以这我想先参观一下“拥翠山庄”。</p> <p class="ql-block">  拥翠山庄,紧依在虎丘进山通道左边,从石阶梯上登上。在山庄墙的二边刻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方正,苍劲有力。相传为清咸丰八年(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由他处移置于此。拥翠山庄是苏州一座无水的园林,它是晚清赛金花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这座建筑总平面呈纵长方形,占地一亩多,结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为台地庭园格局,依山势分四个层次,每层布局不同,景色富于变化,甚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此为山庄门庭。</p><p class="ql-block"> 拥翠山庄,清光绪十年,由状元洪钧、郑文焯等地方名士集资于“憨憨泉”旁“围短垣、随山势建屋十余楹”而成,占地700多平方米,分四层,有屋,有亭、有假山花草树木。因可凭垣而眺,四山蓊蔚,人景皆绿,故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入宅门第一层,见一主屋,为客堂,堂上挂“抱瓮轩”横匾,面阔三间,南北通敞。</p> <p class="ql-block">  沿山庄内石阶上去,就到第二层,有“问泉亭”。西北堆叠湖石假山,散植花木,石径盘绕,自然有致。</p> <p class="ql-block">二层的“问泉亭”</p> <p class="ql-block">  沿山径往三层台阶观赏,此亭屋为三层的“月驾轩”。</p> <p class="ql-block">  三层“月驾轩”建在一石筑平台上</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层是山庄主建筑,有“灵澜精舍”和“月驾轩”。东侧有平台,可纵观虎丘山麓,仰望灵岩古塔。</p> <p class="ql-block">  此为“灵澜精舍”主厅,厅堂布置高雅。</p> <p class="ql-block">  第四层为“送青簃”,屋宅与葱郁林木融为一体。格局规整简朴,视野开阔,远山绿水呈现于眼前。</p> <p class="ql-block">  此为“送青簃”主厅室。琴台、细木格窗,清静,高雅。两旁有框联:松声竹韵清琴榻,雲气岚光润笔床。</p> <p class="ql-block">  从拥翠山庄边门石阶走下来走,即是主通道上的“憨憨泉”所在处。</p> <p class="ql-block">  憨憨泉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憨憨是中国梁代著名的高僧,当时他的眼睛不好,患有目疾,也就是“白内障”,虎丘山的方丈因为可怜他,收他做一个挑水和尚,但是当时挑水的路很远,有一次他挑水途经这里,因为感到累,于是就坐在这里休息,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在梦中它梦见一位高僧对他说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就用双手触摸这片地,在这里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说明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他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了出来,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为“憨憨泉”。</p> <p class="ql-block">  憨憨泉井</p> <p class="ql-block">  山道边还有一景:石桃。据注释为旧时山人僧人果严住持所书。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几步,边都是著名的试箭石。</p> <p class="ql-block">  “试剑石”在登山石径东侧路边,巨石中裂如剑截。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剑。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这就是有关试剑石的传说。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p> <p class="ql-block">  再沿石径往上走几步,右边即是真孃墓,是虎丘一个引人注目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真娘墓位于虎丘前山上山道路的尽头。真娘原名姓胡,名瑞珍,北方人。从小父母双亡,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随同自己亲戚一起逃亡来到苏州,但是很不幸在逃亡途中她坠入了苏州阊门外的一个妓院——“乐云楼”,她虽为青楼女子却守身如玉,只陪客人歌舞书画,是苏州一位绝色佳丽。</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苏州有一个大财主,名叫王荫祥,他用重金贿赂老鸨,企图在真娘那里留宿,真娘知道这次难以逃避,为了保持贞洁,她上吊自尽了。这使王荫祥内心大受震惊,于是为真娘筑了这个墓,并且发下重誓,今生永不再娶。此后很多文人墨客同情真娘,在她的墓上题写不少赞慕诗词。</p><p class="ql-block"> 真娘在中国历史上有她的一席之地,她与杭州另一名妓苏小小齐名,被誉为“香魂”。清乾隆十年(1745年),海陵陈鐄访得遗址,建亭其上,立石刻书“古真娘墓”四字。</p> <p class="ql-block">  过了真孃墓,是石山平坦处,为一大块宽阔空旷的山岩,那就是千人岩。</p> <p class="ql-block">  “千人石”,又名“千人坐”,在上山路的尽头,是虎丘的主景区。旧志云:“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吴地记》曰:“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吴郡志》云:“生公讲经处,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削,乃他山所无。”现石上刻有千人石“千人坐”三个篆字,是胡缵宗所书。</p> <p class="ql-block">  这块大岩石非常平坦,岩石呈红色,每到下雨天或阴天时石头就特别的显红色。</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传说,相传吴王阖闾死了后,葬在剑池。其儿子夫差恐怕修建墓葬的工匠日后会去盗墓,所以在墓建造好后,他把参与筑墓的一千名工匠都骗到这里喝酒,然后趁他们醉了,把这些工匠全部杀死,是工匠的血染红了这块石块。当然,这是传说,这块石头是红颜色的,当然不是古代工匠的鲜血,因为虎丘的岩质是酸性流纹岩,它的石质原本就是红色的。</p> <p class="ql-block">  千人岩平坦处边缘,左边就是著名的虎丘剑池所在处,千人岩边山顶上为云岩寺塔,右边坡上为寺院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千人岩平坦处边缘,中间石岩壁上有众多石刻,其上有亭子,石经幢。石刻篆书有:“生公讲台”、“千人坐”。</p> <p class="ql-block">  千人岩左边上是虎丘著名景点:剑池。</p> <p class="ql-block">  剑池外,有 “虎丘剑池”四个红色大字,被认为出自颜真卿手笔。但据学术考证,认为此说有误,多位学者认为可能是宋代书法家蔡襄等擅颜体者摹刻。</p> <p class="ql-block">  从“别有洞天”月洞门进入,即为剑池。入月洞门,你会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触目便见两爿陡峭的石壁拔地而起,中涵石泉一道。池形狭长,南宽北窄,好象一把平放的宝剑。池广六十步,水深近两丈,终年不涸。阳光斜射映水面,闪闪冷光照人寒,在盛夏也是凉意肃然。抬头望去只见一座拱桥高高飞悬在半空,飞梁渡涧,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像飘带倒挂下来。此处气势雄伟,千百年来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在此流恋忘返、咏叹不已。这就是古剑池遗址。</p> <p class="ql-block">  剑池,为虎丘最神秘的古迹之一,相传为吴王阖闾的陵墓所在,殉葬品包括“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剑池幽奇神秘,吸引无数游客探秘。</p> <p class="ql-block">  剑池被认为是吴王阖闾的墓葬之地。据《越绝书》记载,阖闾墓位于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墓中陪葬了“鱼肠”等名剑3000柄,因此得名“剑池”。</p><p class="ql-block"> 据说阖闾墓的建造极为奢华,墓中设有“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展现了吴国的强盛与阖闾的尊贵。</p> <p class="ql-block">  剑池呈狭长形,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水质清澈甘洌。</p><p class="ql-block"> 剑池石壁上刻有“剑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所书,字迹至今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池东侧峭壁上刻有“风壑云泉”四字,相传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笔法潇洒,别具风格。</p> <p class="ql-block">‌ 剑池及吴王阖闾墓非常神秘,历代寻墓未果‌。</p><p class="ql-block"> 相传勾践、秦始皇、孙权等历史人物都曾试图寻找阖闾墓,但均未成功。这一传说为剑池增添了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苏州曾四次尝试开挖剑池,但每次到墓门封石处便因“若动此石,虎丘塔倒”的说法而停止,至今剑池仍未被完全发掘。但考古发掘证实:虎丘剑池的形成非天然生成,而是由人工挖掘而成的,池底有墓道,有墓穴。当然,是否真有传说中的吴王阖闾之墓及藏有三千柄剑,那就须待发掘结果证实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从剑池出来。能见到千人石边上,靠山岩中间部位,建有一显目的“二仙亭”</p> <p class="ql-block">  二仙亭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二仙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千年以前的人。于是就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在亭中有两幅对联,一副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p> <p class="ql-block">  边上另有一亭:“可中亭”。</p><p class="ql-block"> “可中亭”是有故事的,它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及晋代高僧竺道生讲经故事有关。历代多有文人写诗记之。</p><p class="ql-block"> 可中亭石柱有对联云:</p><p class="ql-block">顽石听经,禅心默契,名山埋剑,胜迹长留。</p> <p class="ql-block">  从千人石右边山岩走上去,登上五十三级台阶,就是云岩寺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台阶下边山岩深陷处有一池,为寺院放生池,即白莲池。岩石上刻“白莲开”。</p> <p class="ql-block">  石台上有一石经幢,边上石壁有古篆书:“生公讲坛”。应说是佛经传说中“生公讲经,顽石点头”处吧。</p><p class="ql-block"> 话说当年有位叫竺道生的高僧,他在这块石头上开讲座,讲的内容跟现在的"悟已悟人"差不多,一开讲就吸引了上千人围观,他讲的是禅宗里著名的"明心见性"理论,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诸新概念佛理,空前引人关注。故才有此故事流传。</p><p class="ql-block"> "生公讲台"四字,据说出自唐代书法家李阳冰之手。</p> <p class="ql-block">  池中间有一块岩石,传说就是大师讲法时,池中那块因听法而点头的石头,叫“点头石”。池边上岩上有刻字:山水之曲。</p> <p class="ql-block">  千人石东边山岩土丘上有一亭子,亭额题为:孙武子亭。据说是纪念当年孙武帮助阖闾练兵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孙子(孙武子),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p> <p class="ql-block">  云岩寺大雄宝殿,是虎丘唯一留存的一座大殿。它始建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并在宋代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显示了其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清代,大雄宝殿经历了多次重修和扩建。</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  現在,我们从致爽阁进去,观赏虎丘最重要的景点与古迹:著名的云岩寺塔。</p> <p class="ql-block">  虎丘塔有一庭院。进口处为一圆洞门。</p> <p class="ql-block">  圆洞门前有一亭,名曰:雪浪亭。</p> <p class="ql-block">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中国著名古塔,1961年就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第二斜塔,高48.2米。其独特的倾斜姿态和千年不倒的历史使其成为苏州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  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 961年)。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残高47.7米,向北偏东方向侦斜2.34米,最大倾角为3度59分,塔身自重约6千吨。是古老苏州的标志和象征。</p><p class="ql-block"> 塔内曾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如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现藏苏州博物馆),其工艺精湛,印证了吴越国时期的物质文明水平。</p><p class="ql-block"> 塔身装饰精美,外壁有壶门、仿木斗拱,内壁存有牡丹与太湖石浮雕壁画,色彩历经千年仍部分保留。</p> <p class="ql-block">  塔前原有云岩禅寺一座大殿。现大殿已毁,唯留一片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云岩塔的北面,能观察塔谢倾斜状况。据说,为阻止塔继续倾斜,文物保护单位已采取了不少技术措施。</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在塔院内东北角,大雄宝殿后面,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改建为御书亭,至乾隆末年御书亭共有三处,清咸丰年间,均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动工重建御碑亭于岩巅。亭中立有三块康熙的御碑、乾隆的御碑。碑均高一点二丈,宽四尺。中间一块阳面刻康熙诗一首,其他各面共刻有乾隆诗六首。</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内现有三块石碑,字迹还是清晰可见的,为康熙、乾隆皇帝题诗,此处就不展开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回到虎丘剑池前,拟从左边石阶上去,看看第三泉。</p><p class="ql-block"> “第三泉”,位于冷香阁附近,即为“陆羽井”。</p> <p class="ql-block">  第三泉,</p><p class="ql-block"> 传为唐代茶圣陆羽所挖掘,並评品此泉,水質甘冽,味甜醇厚,为天下第三而名:第三泉,亦称“陆羽井”,井上建亭日:三泉亭。井壁间刻有“铁华岩”三大字,是苏东坡诗“铁华绣崖壁”之意。</p> <p class="ql-block">  陆羽井小庭院外墙及进门</p> <p class="ql-block">  进入洞门,你会看到一座方亭,亭内悬挂着“三泉亭”的匾额。亭前的石壁上覆盖着绿苔,下面是一个深约丈许的水潭,水色翠绿,深不见底。亭北侧还有一个长方形水池,同样深不可测,池壁上刻有“第三泉”和“铁华岩”等字样。</p> <p class="ql-block">  陆羽井,就在冷香阁的不远处。泉眼现为一口石井,井口约3米多见方,四周围以石壁,水流终年不断,相传为陆羽所发现与挖掘。泉水清亮透明,略有甜味。被名为“第三泉”。池底方井之砖与六朝砖相似,可见隋唐时就有此泉。第三泉水面宽居高临下,水可通剑池。</p> <p class="ql-block">  从千人岩左边这处台阶上去,上有一庭院,就是古石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古石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从边上圆洞门进去,又有庭院。圆洞门有题书:吸香嚼蕊。</p> <p class="ql-block">  庭院内靠墙有一亭,亭内有一石碑,为重修三泉亭碑。</p> <p class="ql-block">  再沿石阶上去,即为“小五台”,入内为一庭院。</p> <p class="ql-block">  从小径往上登,即至虎丘最高处,有一宅屋,名“致爽阁"。</p> <p class="ql-block">  宅屋门楣上挂“虎伏”大横匾额,题字者为民国名人于佑任。</p> <p class="ql-block">  宅屋厅堂匾额书:致爽阁。</p><p class="ql-block"> 此阁始建于宋代。因“四山爽气,日夕西来”之意而得名。 民国十九年 (公元1930 年)寺僧宣楞募建。 此处为虎丘绝顶,远眺西南诸山。俯瞰平畴远野。元顾阿瑛诗称“开襟致秋爽,心与白云闲",故名之。</p> <p class="ql-block">  从虎丘山绝顶近观望云岩寺塔</p> <p class="ql-block">  “致爽阁”边上,有一沿廊,名为巢云廊。旧時虎丘曾建有巢雲阁,</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五十二年僧祖通重加修咠,後被毁。一九九零年园林而为恢复其景而重建“巢雲廊”。</p> <p class="ql-block">  往下走,此处为冷香阁。</p> <p class="ql-block">  从冷香阁山阶边上往下走,就又看到虎丘中心的千人岩了。</p> <p class="ql-block">  一队队小学生春游队伍正在老师带领下参观虎丘古迹。</p> <p class="ql-block">编后感</p><p class="ql-block"> 虎丘有众多景点,是苏州虎丘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集合,涵盖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展现了虎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是苏州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与历史遗迹的杰出代表,值得深入探索与体验。建议你游览苏州时,一定要安排时间游览虎丘,太精彩了!游一趟,值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aoli(西湖游子)</p><p class="ql-block">2025.04.16.于宁波(初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