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蒂阿瑙小镇中心有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秧鸟</span>雕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南秧鸟:</b><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也叫短翅水鸡或塔卡黑秧鸡),是新西兰的一种不能飞的珍稀鸟类。19世纪初期一度认为已经灭绝,但1948年在蒂阿瑙湖西面的穆奇逊山脉高山草丛中发现其野生种群。<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目前,世界上唯一有野生南秧鸟的地方就是新西兰南岛的峡湾国家公园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与南秧鸟说:拜拜!</span></p> <p class="ql-block">▲峡湾国家公园,我来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峡湾国家公园:</b>1904年被列为保护区,1952年辟为公园,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0年峡湾国家公园被认定为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地区。</p><p class="ql-block">从蒂阿瑙到米尔福德峡湾的94号公路上,一路都能体验到"长白云之乡"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距离蒂阿瑙约55公里车程,<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是被誉为"镜湖"的马瑟森湖,</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它像</span>一块墨玉,静静地躺在福克斯冰川附近的森林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4万年前,</span>随着冰川逐渐消退,低洼之处积水成湖,马瑟森湖就此诞生。周围森林地表腐殖质渗出的有机物不断融入水中,赋予了这片湖泊独特的深褐色。每当风平湖静时,库克山和塔斯曼山两座雪峰完整地倒映在墨色水面上,形成令人屏息的对称景观。</p> <p class="ql-block">▲湖泊周围的山毛榉、罗汉松树林郁郁葱葱,其中一些树的树龄已超过800年。它们很安静、不攀比、慢性子,只生活在自己该生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但是,它们却是这片土地生态系统的基石。</span></p> <p class="ql-block">▲古恩湖:海拔:480米,湖长:3.25公里。它是山脉上积聚的冰雪在消融后,顺着山势汇聚成溪流,最终在低洼地带形成湖泊。</p> <p class="ql-block">▲告别古恩湖,沿途画风突变,云中的山脉,覆盖着经年不化的冰川,低矮的树木取代了山毛榉、罗汉松树木。山脚下,醒目的红石给人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景色。</p><p class="ql-block">这些离冰川不远的红石(与四川雅加梗红石同属一类),是自然赋予生命的“染料”,作为初级环境改造者,乔利橘色藻有极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将原始矿物质转化为有机质,为后续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先决条件,是具有生命力与开拓性的“先锋物种”。 </p> <p class="ql-block">▲乘游轮进入<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米佛峡湾</b> :(米尔福德峡湾)</p><p class="ql-block">数万年前,南岛的冰川规模,远比今日更加庞大,天长日久的冰川作用,不断侵蚀山体、重塑地表。直至冰体崩落似利刃出鞘,切割出断崖海水倒灌,峡湾成型 。这便是峡湾光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米尔福德峡湾是国家公园最大、最著名的峡湾,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它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遗产名称:蒂瓦希普纳穆-新西兰西南部地区(米佛峡弯)</p><p class="ql-block">入选时间:1990</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S45 2 9.7 E167 19 10.6</p><p class="ql-block">遗产面积 : 2,600,000 ha</p><p class="ql-block">遗产编号: 551</p> <p class="ql-block">▲峡湾倒灌的海水向内陆延伸22千米,全长16公里。最深处可达265米。两侧是冰川时期形成的U型峭壁,峡谷下沉后就形成了如今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标志性的米特峰常年覆雪,高达1692米,如同忠实的守护者俯瞰着这片水域。峡湾内分布着多处永久性瀑布,其中斯特林瀑布和波文瀑布最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雨季时,数百条临时瀑布从悬崖倾泻而下,形成了"千瀑之湾",千瀑千态。</p> <p class="ql-block">▲ 请点开视频观看</p><p class="ql-block">这是冰与水的力量交融,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瞅瞅米特山峰的冰川是如何转变成太平洋的海水。</p> <p class="ql-block">▲游轮上的各国游客对峡湾两岸变化无穷的景观赞叹不已,殊不知,他们也成了峡湾中的一道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米佛峡湾的尽头,是南太平洋塔斯曼海入口,也是南阿尔卑斯山脉冰川溶水,奔腾入海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瓦纳卡湖:</b>位于南阿尔卑斯山东麓,经纬度:44°29'59.0" S 169°08'21.0" E。</p><p class="ql-block">海拔280米 ,面积192平方公里。为冰川堰塞湖。</p> <p class="ql-block">▲吸引各地游客到瓦纳卡湖来的是那棵<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孤独的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棵树是一棵人工种植的柳树,树龄约80年,因湖水侵蚀逐渐孤立于水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最初的时候它是私人土地上的篱笆树,后来因湖岸线变化,成为"水中唯一的孤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瓦卡蒂普湖:</b><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为世界第二大纯净湖,其水质被科学家定级为99.9%。从地图上看,瓦卡地普湖,呈⚡️⚡️⚡️ 闪电符号形状。,约80公里的狭长湖面,在正中间以90度转弯后又折回原来的流向。</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由于它特殊的形状⚡️,湖面形成了独特潮期现象,水面每隔25余分钟就上升和下降约10cm。</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它是由早期剧烈的冰川运动形成多条河流后汇集而成,水面面积达291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皇后镇码头,乘TSS 厄恩斯劳号老式蒸汽船巡游瓦卡蒂普湖。</p> <p class="ql-block">▲TSS 厄恩斯劳号老式蒸汽船是南半球唯一的赛克燃煤蒸汽船。1912年和泰坦尼克号同年下水。</p><p class="ql-block">1984年被新西兰历史遗迹基金会列为保护对象。</p> <p class="ql-block">▲登船后,惊喜的发现这艘有着110多年历史,南半球唯一载客的燃煤蒸汽船🚤🚤🚤游客可以参观任何船上设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一座行走的工业革命时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艘世界最后保留完整燃煤动力系统的蒸汽客船,操作流程与1912年保持一致。(操作流程图1)</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船上的所有员工都身兼数职,他们负责操控蒸汽发动机,承包船上所有的机械维修,同时复责每小时,把一吨煤用手铲送进锅炉的工作。</p><p class="ql-block">工作之余,许多人是登山、滑雪⛷、摄影师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巡游即将结束时,我们在TSS 厄恩斯劳号老式蒸汽船上,迎来了一场粉紫色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皇后镇:</b>地理位置:东经168度36分,南纬45度18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5,000年前的冰河世纪,皇后镇是被冰河所覆盖的。</span></p><p class="ql-block">由于皇后镇高于海平面310公尺的瓦卡蒂普,15000年后,皇后镇抖掉了覆盖它土地上的冰河,脱颖而出成了今天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是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脉,瓦卡蒂普湖畔景致最美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1860年,一位名叫威廉·里斯的威尔士探险家在皇后镇镇中心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农场(图1、皇后镇上威廉·里斯雕塑)。</p><p class="ql-block">1862年,小镇东部的箭河中发现了黄金,大批淘金客涌入这一地区,于是里斯在他的农场里建成了一家酒店,开始了小镇的城镇化进程。同时建造了教堂⛪️。</p><p class="ql-block">再后来人们发现皇后镇,是一个被南阿尔卑斯山环绕的美丽小镇,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迷人城市。大量游客涌入,应运而生了许多奢侈品商店。镇上生意最好的是Fergburger汉堡:招牌牛肉汉堡爆汁,凌晨仍需排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箭镇:</b>位于皇后镇东北21公里处,1989年成为皇后镇湖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深秋之际,箭镇五彩林景色宜人。如果说赏秋之精髓在于赏秋彩林,那么在各色彩林中最具秋日韵味的莫过于红叶与黄叶。它们绘制出浓墨重彩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漫步箭河边,有些还停留在夏梦,藤蔓青翠;更多则是沉醉于最多颜色的秋季,浅黄淡绿。</p> <p class="ql-block">▲这条大街上的小屋大多建于19世纪70年代。这两座石头建筑是一座住宅(也归殖民地银行所有)</p><p class="ql-block">1867年,人们在这里种植树木,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科特角"</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上还有许多童话世界模样的私人住宅。这些住宅基本都是由木材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箭镇的秋日万象,沉静而又迷人,让人不觉忘却尘世纷扰,去观察每一片红透的叶子及果实和黄金般的树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伊甸山:</b> 位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中心以南约5公里处,是一死火山的火山口。形成于2-3万年以前,高196米,是奥克兰陆地火山带中最高的火山,奥克兰的自然地标。</p><p class="ql-block">现在的火山口遗迹,被葱绿的草地覆盖。</p> <p class="ql-block">▲早早起,登上250米高的山顶,站在伊甸山火山口边,瞅喷薄而出的日头。俯瞰奥克兰市区全景及两大港湾。</p><p class="ql-block">图4@马凡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玛塔玛塔镇:位于新西兰怀卡托地区,周围绿草如茵的乳品牧场被演绎成了中土世界的世外桃源。电影《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由于魔戒的导演是新西兰人,所以选择了这处不为人知的亚力山大农场,作为《指环王(魔戒)》三部曲及《霍比特人》系列电影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跟随向导参观37幢独特的霍比特人小木屋。绿龙酒馆、磨坊、双拱桥和著名的宴会树等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在电影中的童话世界里溜达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新西兰旅游,需要提前预约,按指定时间进入的景区。</p><p class="ql-block">这里满眼的青山一片,绿水怡人,满是宁静与闲适,新西兰的纯净与自然,在这里诠释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罗托鲁瓦地热田</b>被评为全球地质遗产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质年代:全新世</span></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38°09'49" S ,176°15'15 E </p><p class="ql-block">地质遗产地:绚丽多彩的硅华、间歇泉、沸腾泥池、硅质睡莲状叠层石。</p><p class="ql-block">地质结构:坐落在阿佩胡火山这条绵延数百公里的火山裂缝之上。</p><p class="ql-block">它宛如地球馈赠的神奇礼物,当你踏入这片土地,仿佛闯入了一个异世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罗托鲁瓦地热田的地狱门</b><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位于罗托鲁瓦市东部,是该地区唯一由毛利人经营的地热保护区。20世纪初,爱尔兰著名剧作家乔治·萧伯纳访问时命名这里“地狱门”。</span></p><p class="ql-block">景区占地超20公顷,分布有超过20处活跃地热现象,包含沸腾泥浆池、硫磺喷气孔和间歇泉等活跃地质现象。还拥有南半球最大的温泉瀑布卡卡西瀑布。</p><p class="ql-block">游客可沿着2.5公里的步道,观赏硫磺覆盖植被与蒸汽喷发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地狱门地热保护区<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形成于大约1万年前</span>,当时一个覆盖整个地区30米深的古老湖泊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排入大海,形成了今天的罗托鲁瓦和罗托伊蒂两个湖泊。</p><p class="ql-block">随着水的重量被移除,随后由于地热蒸汽压力。导致岩石隆起和断层,发生了一系列热液喷发,形成了今天看到的许多水池和其他地热特征。</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脚下,驱动地狱门地热储量来自地核突出的岩浆尖峰。在这个尖峰的顶部是多个受压的过热蒸汽室,以及包括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在内的多种气体。这些腔室允许水进入,水立即闪蒸成温度超过300℃的过热蒸汽。</p><p class="ql-block">这里到处都弥漫着硫黄气体,每一处景观都热气腾腾,每一缕蒸汽背后,藏着亿万年的地质奇迹;每一个坑洞的岩浆的在沸腾,诉说着大地深处的炽热力量。</p> <p class="ql-block">▲ 请点开观看视频</p><p class="ql-block">视频拍摄于地热公园恶魔大釜泥温泉:直径15米的泥浆池,表层泥浆温度达40℃。</p> <p class="ql-block">▲地热区还可以欣赏到南半球最大的热水瀑布——卡卡西瀑布,古老的银蕨。</p><p class="ql-block">一定不要错过在怀奥拉池体验最出名的泥浆浴哦。</p> <p class="ql-block">▲位于罗托鲁瓦市30公里的<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怀奥塔普地热公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6万年前,</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它因火山喷发而形成地热奇观。</span>以火山活动频繁的陶波火山区为中心,面积约18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走进罗托鲁瓦怀奥塔普地热公园,地表遍布沸腾的泥浆池、蒸汽喷口和五彩矿层。空气中弥漫着硫磺气息。这里的地热活动源自地下500米处的岩浆房,地下水被加热至300摄氏度后形成各种地质奇观。</p><p class="ql-block">这种现象是一个星球具有“生命力”的象征,它就像人类青春发育期时,激素分泌旺盛所冒出的“青春痘”。 如果没有了火山、地热,那么这颗星球也就没了心跳,没有了推动着一切代谢与重生的力量。不会有大气和海洋,更不会有生命,只能慢慢暴露在宇宙中,归于沉寂。</p> <p class="ql-block">▲你在这里看见火山口周围的明亮颜色是由<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于</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氧化作用</span>反射出彩虹般的颜色。矿物质产生以下颜色:棕色/红色:氧化铁,紫色:氧化锰,黄色:硫磺,粉红色:中国漆器中使用的朱砂(硫化汞),白色:高岭土(也称为中国粘土)。呵呵呵,你可以在这里重温化学元素周期表。</p><p class="ql-block">居住在该地区的第一批人会收集氧化铁,与鱼油和鲸油混合,形成一种类似油漆的物质红赭石,传统上用于粉刷建筑和建筑。(景区内标示:景点2)</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8年形成了一个坍塌的火山口,在坍塌倒下了火山岩石期间,还听到像打雷的声音,所以被称为:<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雷霆口</span>。</p><p class="ql-block">经历了50多年,这个陨石坑现在的大小,已经扩大了原来四倍,随着98度的水温不断上升,它还在继续增长。(景区内标示:景点3)</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香槟池:</b>被称为大自然的调色盘的香槟池,是新西兰最大的温泉,直径65米,深62米,池内平均水温在73-75℃,深处的水温可高达260℃,</p><p class="ql-block">因为湖中总是不停地冒出气泡而得名。从远处看去,湖水呈现出红、黄、蓝三色,这是湖中含有不同的矿物质和光的折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湖水中的锑沉积在湖岸白色的岩石上,形成了艳丽的桔黄色边缘。(景区内标示景点5~19)</p> <p class="ql-block">▲ 请点开视频观看</p><p class="ql-block">香槟池的蒸汽如龙息般冲天而起,在阳光的照射下,使得地热蒸汽显得更加绚烂多彩。</p> <p class="ql-block">▲硫磺晶体在这个火山口的喷口上方的岩壁上形成了美丽的地层。在最右边,该地区有一些为数不多的氯池,可能被当地毛利人用来做饭。(景区内标示景点22)</p> <p class="ql-block">▲这个火山口充满了来自香槟池的多余水。该池的 PH 为2.1,是世界上酸性最强的地热池。温度是14摄氏度。被称为<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魔鬼浴,</span>池水因溶解大量硫磺酸铁呈现荧光绿,池底不断翻滚的泥浆发出咕嘟声响,如同炼狱之锅。(景区内标示景点23)</p> <p class="ql-block">▲沿步道顺坡而下,这里是以不同矿物质及藻类组合生成的五彩台地。</p> <p class="ql-block">▲奥塔普地热公园,每时每刻都会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每一个转弯处都可能遇见惊喜,再一次转弯都可能通向下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新西兰所有的不简单,都在地表之下,地壳深处上演着大合唱“狂喜之歌”。它们在地球演化史上,承载着生与死,毀与生的永恒动力。</p> <p class="ql-block">▲位于罗托鲁瓦湖南畔,是新西兰北岛著名的地热与森林景观结合区。</p><p class="ql-block">这一片自1901年从美国加州引进的红杉树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增长,如今已形成一片参天蔽日的森林。</p><p class="ql-block">令人惊叹的"七姐妹"现象,一棵树倒下之后,又在树干上长出七个树,它们各自繁茂生长。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当你仰头望这些树冠时,会发现它们互相“礼让”,各自占据着属于自己的空间,就像拼图一样精准。避免相互接触,从而形成清晰的树冠缝隙。这是树木的生存法则 “树冠羞避现象”。</p> <p class="ql-block">▲高层树冠主动留出缝隙,减少相互摩擦损伤,阻断害虫的空中走廊,让阳光穿透缝隙,滋养地面的灌木及幼苗。让这株古老的银蕨肆意生长。</p><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动植物进化中,生命如此繁茂,它们相互借位、相互争夺、相互成全、相互依存,构成了一道绮丽的生存画卷,这或许是对“生生不息” 的最好诠释吧。</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这个由火山、冰峰、海洋所创造的天堂,与世隔绝N年后,依旧是地球上简单、纯净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踏上新西兰这片土地,惊叹于它中土世界的奇幻,看见它的自然静谧之美。</p><p class="ql-block">(图3@无为老师拍摄)</p><p class="ql-block">(图4@马凡老师拍摄)</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老师拍摄部分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