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武当山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据《史记· 夏本记》记载:在尧、舜、禹的时期,洪水泛滥,威胁着中原各族,尧派夏部落首领之一的鲧去治水,鲧用堵塞法治水失败,被舜放逐而死。后来舜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接受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法使洪水归于大海,变水患为水利。禹因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公元前2581年—公元前2537年,在位45年)。禹在位期间,为了祭父,将鲧放逐而死的羽山,改名为骨脊山,并将他的父亲分封为水神,在北武当山(鲧修炼的地方)建玄天庙供奉,称为“玄天大帝”。宋大中祥符年间(1012年)宋真宗赵恒为避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封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俗称“真武大帝”。</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北武当山的大部分建筑经过时间的洗礼,遭受多次破坏,也经多次修葺,其中仅明万历年间就进行过两次大修,据《汾州府志》记载,当时汾州府庆成王尤敬祖师,不惜提取巨金将登山道路改造成石阶,并将早已埋没的玄天大殿修复一新,一时皇子、王孙以及嫔妃辇毂,络绎不绝。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五月四日山上玄天大殿、古碑及大多庙宇被焚毁。之后,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进行了复建,用两年多时间修复了玄天大殿、老母殿、龙王庙、灵官庙和山下太和宫。道光二十八年(1849),整修极顶南大门,并在南天门上刻“武当山”三字。以后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又对山上众多神像进行多次修葺,凡庙中殿上全部换成铁瓦。民国年间,真武山又进行过三次较大的修建。</p><p class="ql-block"> 198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北武当山为第一批风景名胜区;1990年,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确定北武当山为全省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1994年1月10日,国务院公布北武当山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北武当山牌坊</p> <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石像</p> <p class="ql-block">登山步道</p> <p class="ql-block">武当鼎</p> <p class="ql-block">摄于2025年6月24日</p> <p class="ql-block">母子松</p> <p class="ql-block">万神庙(太和宫)</p> <p class="ql-block">仙人阶</p> <p class="ql-block">聚仙亭</p> <p class="ql-block">老母洼(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九龙出洞</p> <p class="ql-block">明代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极顶真武大殿</p> <p class="ql-block">摄于2025年6月24日</p> <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像</p> <p class="ql-block">山顶风光</p> <p class="ql-block">玄天桥</p> <p class="ql-block">玄天桥风光</p> <p class="ql-block">摄于2025年6月24日</p> <p class="ql-block">北武当山全景</p> <p class="ql-block">仰望北武当山极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