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精神高地:一位农民大哥的读书梦

关注三亚

<p class="ql-block">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平凡却又令人动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农民大哥。他有着一段从民办教师到外出打工的人生轨迹,而在这起伏的人生里,读书成了他始终不变的坚持,这份坚持尤为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教育岁月里,民办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情,在简陋的条件下,为乡村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那位农民大哥,曾经也是民办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他们兢兢业业,拿着微薄的收入,却一心扑在教学上,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默默付出。</p><p class="ql-block"> 然而,岁月变迁,有那么一段时间,民办教师面临着重大的职业转折。有一批民办教师获得了转成正式公办教师的机会,这本该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一种认可和保障。但遗憾的是,这位大哥没能在那次成功转正。具体是哪一年,我已经记不太清了,而没转正的原因,或许错综复杂,有竞争的激烈,有政策的限制,也可能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无奈。但无论如何,这个结果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讲台,告别熟悉的校园和可爱的孩子们,回到家中,扛起锄头种地,后来又踏上外出打工的道路,走进了建筑工地。</p><p class="ql-block"> 建筑工地,那是一个充满汗水与艰辛的地方。烈日炎炎下,他们要搬运沉重的建筑材料,在狭窄的脚手架上小心翼翼地作业,一天下来,身体早已疲惫不堪。在这样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之后,大多数人可能只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放松紧绷的神经。可是,这位农民大哥却与众不同,他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时候,仍然对读书充满热爱。</p><p class="ql-block">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在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后,工友们或躺或坐在简陋的宿舍里,或聊天打趣,或玩手机娱乐。而这位大哥,却在一旁,借着不太明亮的灯光,手捧着一本书,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书本在他粗糙的大手中显得格外渺小,可书中的世界在他眼中却无比广阔。他时而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书中的难题;时而嘴角上扬,大概是被书中有趣的情节逗乐。周围的嘈杂声仿佛都与他无关,他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p><p class="ql-block"> 他的这份热爱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在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很多人可能会选择放弃精神追求,认为生存已经如此艰难,读书又有什么用呢?但这位农民大哥却不这么想,读书对于他来说,早已超越了功利的目的。读书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他在疲惫生活中找到慰藉的港湾,是他在平凡人生中追求不平凡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从这位农民大哥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渴望。无论生活给予他怎样的困境,他都没有放弃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机会。他深知,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哪怕不能改变当下的物质生活,却能滋养他的灵魂,让他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更加从容和坚定。</p><p class="ql-block"> 这也让我联想到民办教师这个群体。他们曾经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其中一部分人最终没能转正,离开了教师岗位,但他们在讲台上播下的知识种子,早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而这位农民大哥,即便离开了教育岗位,依然通过读书传递着知识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知识的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忘记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这位农民大哥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我们是否也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高地,不放弃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向这位农民大哥学习,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坚守。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塑造我们的品格,提升我们的素养,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从容。(韩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