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印记】老物件里的红色传承

悠悠

<p class="ql-block">美篇号/65818288</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悠悠</p> <p class="ql-block">  在我家的旧物柜里,静静躺着三件特殊的物件:八角形的“工农红军”竹制笔筒、印着“闪闪的红星”的搪瓷杯,还有一枚苏联红军样式的红星徽章。它们跨越岁月,承载着家族与红色历史交织的故事,每次凝视,都能触摸到往昔的温度。</p><p class="ql-block">一、“工农红军”笔筒:藏在岁月里的烽火记忆</p><p class="ql-block"> 那只八角形竹笔筒,深褐的色泽里藏着风雨痕迹。“工农红军”四个刻字,笔锋虽有些许磨损,却依旧刚劲,像在默默诉说当年的烽火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留下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爷爷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打游击时,见证了山区猎户,也是个粗通竹木手艺的庄稼人制作的这个竹筒,那时,鄂豫皖边区一带的红军游击队活跃在山林间,打土豪、救乡亲,让穷苦人看到了盼头。</p><p class="ql-block"> 有一回,红军游击队在山里遭遇敌人围剿,一名负责文书工作的小战士与队伍走散,还受了伤。爷爷背着小战士,不顾危险,把小战士背到老乡家地窖养伤。那些日子,爷爷跟打猎乡亲一道打猎所得换些草药、粮食,护理小战士。小战士感激爷爷,看着爷爷摆弄竹木,就跟猎户讲:“大叔,您手艺好,给我做个笔筒吧,等革命胜利了,我要用它装为老百姓写政策的笔。” 老乡便用山里的老竹,刻了这 “工农红军” 笔筒。</p><p class="ql-block"> 后来,爷爷与小战士归队,笔筒留在了爷爷手上。往后的岁月,不管是日寇侵华时的颠沛,还是解放初期的艰难建设,爷爷都把笔筒小心收着。它于家族,是一份生死与共的见证,更是红色信仰的具象:让我们懂得,平凡人也能以朴素的勇敢,成为革命火种的守护者,为正义添一份力。</p> <p class="ql-block">二、“闪闪的红星”搪瓷杯:父辈的青春与理想</p><p class="ql-block"> 那只白底红边、印着“闪闪的红星”的搪瓷杯,是爷爷的宝贝。杯身的磕痕,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可红五星却依旧鲜亮,像永不熄灭的理想火种。</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爷爷的部队改编为铁道兵,在西南深山里,爷爷和战友们要修一条 “战备铁路” 。条件艰苦,住帐篷、喝山泉水,开山放炮时,碎石飞溅是常有的事。</p><p class="ql-block"> 当时,连队里有位老班长,参加过解放战争,胸前总别着枚旧的红星奖章。老班长总用这个搪瓷杯给新兵们接热水,讲战斗故事:“当年咱解放军追着敌人跑,就是靠这股子为老百姓谋好日子的劲头……” 后来,铁路修通,老班长要退伍了,把搪瓷杯送给爷爷,说:“小同志,红星闪闪,是理想,也是责任,往后不管在哪,别忘为国家出份力。”</p><p class="ql-block"> 爷爷带着杯子退伍返乡,后来又到工厂、到学校,这杯子跟着他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也陪着他给家里人、给学生讲那些热血又朴实的故事。对我而言,这杯子不只是老物件,是父辈传承下来的精神接力棒—— 提醒我们,在平凡日常里,也要让 “红星” 般的理想闪光,以踏实与热忱,走好自己的路。</p> <p class="ql-block">三、红星徽章:跨越山海的并肩情谊</p><p class="ql-block"> 那枚苏联红军样式的红星徽章,边缘有些氧化,却难掩红与银的鲜明。这是爷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一位苏联空军顾问结下的特殊 “信物” 。</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爷爷作为铁道兵部队的骨干,奔赴前线抢修铁路。美军的空袭频繁,铁路线常被炸毁,抢修任务艰险又急迫。</p><p class="ql-block"> 有次,爷爷所在的抢修小队遭遇敌机轰炸,物资和人员都受了损。恰好,苏联空军顾问伊万同志驾驶战机赶来掩护,还协助救治伤员。伊万会说简单的中文,他指着自己的红星徽章,对爷爷说:“我们都是为了和平战斗!” 后来,在一次联合防空抢修行动后,伊万把这枚徽章送给爷爷,说希望友谊和战斗精神,像红星一样永远闪亮。</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爷爷把徽章小心收在旧木箱里,常给家里人讲那段中外战友并肩、共御强敌的岁月。这枚徽章让我懂得,红色精神里的正义与担当,能跨越国界、跨越语言,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人类因共同的信念紧紧相连。</p> <p class="ql-block">四、老物新生:传承里的精神延续</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三件老物件摆在我家新布置的 “红色记忆角” 。周末,我会给孩子讲它们的故事,看孩子眼睛里亮起好奇与崇敬的光。</p><p class="ql-block"> “工农红军” 笔筒,我插上几支从爷爷当年守过的山林采的新竹枝,旧与新的呼应,恰似革命信仰在时代里的传承;“闪闪的红星” 搪瓷杯,偶尔还会用来泡一杯浓茶,茶香袅袅中,爷爷讲述的那些青春与理想,在心底慢慢回甘;苏联红星徽章,我用软布轻轻擦拭,给孩子讲国际战友的情谊,讲和平的珍贵……</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物件,是家族与红色历史的纽带,更是精神传承的载体。它们让过去的热血与信念,在当下 “活” 起来—— 提醒我们,红色记忆从未褪色,只要我们愿意倾听、愿意传承,老物件里的精神,就会在新一代人心中,孕育出新的火种,照亮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老物件静静伫立,而红色的精神,正以新的姿态,在家族血脉里、在时代浪潮中,继续奔涌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