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吴棠湖(1824~1902年)名浔源,字棠湖,吴桥清末举人;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物鉴赏家,考古学家,音乐家。</p> <p class="ql-block">(1),吴棠湖出生于宁津小店乡,后迁居吴桥城内。其父吴名凤是乾隆年间举人,历任奉新知县,九江、南康知府。吴棠湖幼年时代秉承家训,安贫笃学,热衷古文字学研究,苦读经书。</p><p class="ql-block">成年以后,任私塾先生三十年,教书是穷秀才的谋生手段。一边教书,一边准备科举考试,苦读经书,这是文人通常追求理想之路。</p><p class="ql-block">吴棠湖于咸丰11年(1861年)考中副贡。光绪元年(1875年)考中举人。此时他已年逾五十岁,绝意仕进。</p><p class="ql-block">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以后,特别赏识吴棠湖的才华。1871年李鸿章聘请吴棠湖参加编纂《畿辅通志》,李鸿章任监修。吴棠湖移居总督府所在地保定十年。该书于光绪12年(1886年)刊行。吴棠湖为了编纂此书对诸多地理实况,信息,历史文献进行考证。《畿辅通志》完成后,光绪皇帝欲奖励其功绩,吴棠湖谢绝并辞职回到吴桥。</p><p class="ql-block">光绪12年(1886年),吴棠湖受邀参与了《东光县志》修编。</p><p class="ql-block">光绪17年(1891年)吴棠湖在家乡,协同当时吴桥知县劳乃萱,以及福建才子张伯麟鼎足而三,主讲澜阳书院,同为士林宗仰,为培养当地人才,提升书院声誉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1894年吴棠湖受两江总督(注释1)张之洞之邀,参加了甲午战争后的议和谈判。</p><p class="ql-block">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内忧外患,无力抵抗,试图通过谈判议和。张之洞听说日本有两个“中国通”参加谈判,这两个人擅长中国楹联,想在谈判桌上和中国“对楹联”,出中国的丑。张之洞认为吴棠湖博学多才,只有他能对抗日本人。张之洞便派儿子张权去吴桥请吴棠湖,并对儿子说:“吴博学多才,见到吴要有礼貌,客气行事,不可鲁莽”。</p><p class="ql-block">张权到达吴桥后,吴桥县令率幕僚出城迎接。知县盛情挽留张权在县衙留宿一晚,明天再去吴棠湖住处,但张权要求立即见到吴棠湖,还没走到吴家,就听人说吴不在家。第一天没有见到吴棠湖。第二天张权改变策略,穿便服夜晚前往吴家,书童提灯引路,吴棠湖开门迎客。但因张权谈吐表现出不屑,没谈几句吴便下了逐客令。</p><p class="ql-block">两江总督张之洞决定亲自前往,他以两人名号都与水有关拉近了关系,而后说明来意。吴棠湖听说任务与国家荣誉有关便答应下来,表示愿意为国家出力,随之跟张之洞进京做谈判前准备。</p><p class="ql-block">谈判当天,日本代表出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企图羞辱中国。在场清朝官员正在为难之际,吴棠湖响亮回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日本代表含羞低下了头。张之洞等清朝官员对吴棠湖的对答无不佩服至极。</p><p class="ql-block">1900年春,宁津县令祝嘉庸邀请吴棠湖出任续编《宁津县志》总编纂。吴棠湖对原籍宁津怀有深厚感情,虽然年事已高仍然接受了邀请。</p><p class="ql-block">1902年吴棠湖在家乡病逝,享年78岁。遗憾地是他创作的书画,篆刻等作品大都遗失,极少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2),吴棠湖性情高洁,他不滥交朋友,从不逢迎有权势的人,性格有些孤僻。</p><p class="ql-block">吴棠湖生活俭朴,平时穿土布衣,戴土布帽,抽旱烟丝,用旱烟袋,取火用火镰,凡带“洋”字的一概不用。他对普通百姓有求必应,普通百姓向他求画,从不拒绝。所以,吴棠湖在民间有良好的声誉。</p><p class="ql-block">吴棠湖不慕名利,不畏权贵,有爱国情怀。慈禧太后喜欢吴棠湖的字画,派两江总督张子洞前来联系,张之洞保吴棠湖做官;吴棠湖不但不给画,还当着张之洞的面大骂慈禧误国,断绝了做官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3),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吴棠湖是清末著名史学家,一生穷探经史,研究颇深。对夏商周、秦汉、魏晋金石文字有深入研究。精于审鉴鼎彝、碑版等,在历史典籍和古代文物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清朝官员经常拿宝物请吴审鉴。</p><p class="ql-block">吴擅长书画金石技艺。其书法闻名遐迩,尤善篆隶。其石刻《朱子治家格言》颇为世人称道,手勒石刻(注释2)逾数十种。</p><p class="ql-block">吴棠湖是研究地方志的大家。著作有《畿辅河渠志》《宁津县志》《东光县志》《畿辅通志》等书,对河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有深刻的了解。这些成果展现了他非凡的调查考证能力。吴棠湖治学态度严谨,考证方法科学,工作勤奋认真,保证了数据准确无误,从而使《畿辅通志》等书籍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p><p class="ql-block">吴棠湖还对音乐做出了贡献。他复活了古埙,并创作了曲谱。陶埙自汉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会吹奏的寥寥无几。吴棠湖经过无数次赏试,复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埙,并撰写了《埙谱》,后人命名为《吴棠湖先生埙谱》。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部正式刊行的古埙专辑,他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为《棠湖埙谱》写序,其中写道:“吴棠湖吹埙时,其声幽而闲远(注释3),能使人忘俗,展现了文人独特的情怀,让人感受到了古埙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注释】(1),两江总督~是指江南(包括江苏,安徽和上海)、江西两地最高军民政务官员,官阶为一品,仅次于直隶总督。</p><p class="ql-block">(2),手勒石刻~在石板上手写刀刻。</p><p class="ql-block">(3),闲远~指心境宁静悠远,超脱世俗。</p><p class="ql-block">(4),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琴瑟琵琶”这四个字顶可拆解成八个王字,而且都在上边,隐寓八国联军以征服者姿态凌驾于中国之上。</p><p class="ql-block">(5),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魍魉”四字,是妖魔鬼怪的代表,暗指八国联军。“鬼鬼犯边”隐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下联回应,既对仗工整,又有讽刺含义。</p> <p class="ql-block">(素材来源:《吴桥县志》及网文)</p><p class="ql-block">图片:电脑制作</p><p class="ql-block">撰文:樵人 2025/07/0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