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太岁以衙内

大牛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过《水浒传》吧?那您对书中的反面人物高衙内一定不会陌生。他倚仗权臣高俅的权势,于汴京皇城脚下肆意妄为。他欺男霸女、作威作福,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逼得家破人亡,硬生生把一位武艺超群、胸怀壮志的忠良之士,推向了与腐朽朝廷对抗的绝境。这段令人扼腕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特权阶层的丑恶嘴脸。</p><p class="ql-block"> 而在当今中东的地缘政治版图上,以色列的行径恰似现实版的“高衙内”。其背后仰仗的强大势力,国际社会心知肚明。与文学形象不同的是,以色列并非只靠后台撑腰——犹太民族展现出的智慧与创造力不可否认,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天赋异禀的才能,并未用于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反而被用于军事扩张与霸权争夺,在践踏人道的歧途上越走越远。</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非法拥核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国际社会却因忌惮其背后靠山的威压,选择集体沉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朗始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格监督下,恪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合法开展民用核能项目,至今未被证实存在任何核违规行为。在巴勒斯坦,以色列持续通过军事占领、定居点扩张等手段,将数百万巴勒斯坦民众逼入生存绝境。加沙地带的平民在断水断电、狂轰滥炸中挣扎求生,医院、学校等民用设施接连成为轰炸目标,这样公然违反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的暴行,却鲜少得到国际社会应有的制裁与谴责。小说中的高衙内被鲁智深的徒弟阉割了,成了废人。而现实中的以衙内却只管横行霸道,没有人能够治的了它。</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震惊的是,以色列公然挑战联合国权威,向执行维和任务的蓝盔部队开火,甚至以莫须有的“核威胁”为由,频频对伊朗发出战争威胁。这种目空一切、无视国际规则的行径,与《水浒传》中恃强凌弱的高衙内如出一辙,只不过现代版的“高衙内”,裹挟着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将中东地区拖入了持续数十年的动荡深渊,让和平曙光在巴以冲突的硝烟中愈发渺茫。</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这样?以色列区区巴掌大的地方(2.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900万,却把23个国家、1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亿多人口通通打包到一个菜篮子里,弄一个大炒瓢随意烹煮,想打,想杀,想按在地上摩擦,任其自便,如入无人之境。那些阿拉伯人、波斯人、奥斯曼人在以色列人眼里,不过是蝼蚁般的存在。原因就在于被打的人只在挨打时才知道痛,虽然被揍的鼻青脸肿,但只要对方停手,精神胜利法立刻就占了上风。余下的人都在隔岸观火,以色列之所以敢于七线作战,就是料定中东各国不可能团结一致来对付自己。12天的以伊冲突,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冲突数据显示,伊朗方面在此次交火中付出了606人死亡的沉重代价,其中包括多名顶尖科学家与高级军事指挥官。而以色列方面仅报告28人死亡。在伤亡数字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伊朗总统却高调宣布“敌人阴谋彻底失败”,声称战争已结束、国家将转入重建阶段。这番言论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不禁让人质疑:如此悬殊的伤亡比,如何能称为“胜利”?</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唏嘘的是,伊朗民众在街头废墟中欢呼庆祝“胜利”的场景。面对被摧毁的设施与逝去的精英,民众的乐观情绪折射出专制下的臣民信息被封闭、精神被愚弄的残酷现实。这种精神胜利法,活脱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啊Q复生。与曾因军机被击落却强行宣称“胜利”的印度如出一辙,许多伊朗民众似乎真的相信国家已“战胜”美国与以色列,将自己塑造成敢于“硬刚美军基地”的孤勇者形象。</p><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胡塞武装的声明与伊朗形成鲜明对比。胡塞武装明确表示将持续军事行动,直至加沙封锁解除,甚至威胁重启对美国红海船只的袭击,目标清晰、态度坚决。反观伊朗,在美以联合施压下,似乎已将保政权稳定、避免核设施彻底损毁置于首位,放弃了战斗的幻想,将妥协包装成“胜利”,让民众陷入认知迷雾。</p><p class="ql-block"> 这场闹剧般的冲突最终以停火收场,但伊朗在谈判桌上还剩多少筹码?中方呼吁“停火必须维持,杜绝欺骗”的表态意味深长。美以主导局势、伊朗被迫妥协的真相,在信息透明的时代已难以掩盖。当一个国家不得不用谎言粉饰失败,当民众在虚幻的胜利中狂欢,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更是地缘政治博弈下弱者困境的真实写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