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湖北省第十四期研学导师与第四期高级研学导师培训结业之际 付小林

dqq18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写在湖北省第十四期研学导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与第四期高级研学导师培训结业之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付小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校外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随着最后一份结业证书郑重颁发,为期一周(6月27日—7月2日)的湖北省第十四期研学导师与第四期高级研学导师培训在宜昌圆满落下帷幕。</p><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得到了主管部门领导专家的重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国家督学、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原副主任督学谢新松参加了开班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金元出席了今天上午的结业式,并为学员颁发了证书。三位领导都分别为全体学员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如一座精心构筑的桥梁,一端承载着国家政策对实践育人的深切呼唤与立德树人的根本初心,另一端则连接着无数研学导师心中那个恒久的叩问:如何真正带领孩子们在广阔天地间实现有效、有深度的学习?它所要锻造的,不是提前预设的简单研学行程的操作员,而是能引导学生在行走中触摸知识的温度、在亲历体验中构筑健康三观的灵魂“引路人”——这份沉甸甸的使命,从开班第一课起,便深深烙印在每位学员的心头。</p> <p class="ql-block">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同志为本次培训专门致辞,强调要依托丰富的地域资源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研学网络;要加强专业化研学导师队伍的能力建设;要将研学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强化研学全流程组织管理、深化跨部门协同合作。吕司长的讲话,为研学实践教育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廓清了迷雾、指明了航向。整篇致辞紧密契合国家教育战略全局部署,为各地、各校、各研学基地营地、各研学服务单位精准、高效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提供了权威的行动指南,也为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内涵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p> <p class="ql-block">  国家督学、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原副主任督学谢新松同志的安全课,摒弃了空泛说教,他提出的“七要七不要”安全防范要点,字字千钧,为复杂研学场景提供了可复制、可操作的行动指南,从家校社协同共育的维度,构筑起守护生命安全的立体防线。这门课,被学员们誉为给每一次研学行程系上的“硬核安全带”。</p> <p class="ql-block">  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金元同志《职业生涯规划和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则如推开一扇洞察之窗。他引导学员跳脱出带领学生“看世界”的表层目标,去凝视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背景,去反思研学导师自身成长的深层轨迹。“原来教育的温度,就蕴藏对‘人’——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自身——最本真的关怀与理解之中。”这份洞见,赋予了研学教育直抵人心的温情底色。</p> <p class="ql-block">  培训课堂的光芒,总在不经意间照亮前行的路径。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将多年深耕的经验化为学员们可触可感的智慧。从课程设计的精妙构思与在地化开发路径,到研学基地营地可持续运营的实践门道;从新媒体技术如何为研学传播赋能增效,到亲子研学模式如何释放其独特的情感暖光,专家们将多年积淀的经验解构又重组,为学员们拼出一幅研学事业无限可能性的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培训的收获远不止于课堂内的聆听。还有实战演练和才艺展示时那些跃动的实践瞬间:观摩省首届研学导师大赛时,学员们眼中闪烁的不只是钦佩,更是“我亦可为”的跃跃欲试;培训结业测评时的严谨思辨与才艺展示环节迸发的个性光彩相映成趣,生动诠释了何为“如山之坚实(理论)、似水之灵动(实践)”的完整素养。</p> <p class="ql-block">  学员们的笔记本上,墨迹记录的远非冰冷的知识点,更遍布着“原来可以这样做!”的顿悟火花。课间热烈的交流中,碰撞激荡的不只是新颖观点,更催生出“我们携手同行,一起做点事”的真挚约定。“视野被打开了!”“技能更扎实了!”“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些发自肺腑的回响,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递,更是一场关于教育本真与育人初心的集体共鸣与精神共振。</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吕玉刚司长高屋建瓴的宏观指引,不仅为湖北,也为全国研学教育奠定了清晰的“方向感”;谢新松副厅长务实详尽的安全课,为其铸就了坚实的“安全感”;张金元巡视员充满人文关怀的分享,注入了不可或缺的“人情味”;而多元的实战演练与深度交流,则赋予了整个体系蓬勃不息的“生长力”。它如同一粒饱满而充满希望的种子,深深播撒进湖北研学教育的沃土,既是对“实践育人”时代强音的铿锵回应,又为湖北研学实践规范与高质量发展,培厚了根基,蓄满了能量。此刻,学员行囊中所承载的,远不止笔记与证书,更有对“让每一个生命在天地大课堂中自在舒展、茁壮成长”信念的无比笃定。</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研学征途,注定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一定会有风雨、有挑战、有困惑、有迷茫,这是实现研学规范与高质量发展路上必然经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这场在盛夏宜昌的思想淬炼与智慧交融,让全体研学实践教育工作者内心的热忱与专业智慧彼此照亮、同向聚合,脚下的路,必将向着教育理想中那片更为明亮开阔的地带,坚定延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5年7月2日上午宜昌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