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也是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成立七十九周年,简要学习了解波澜壮阔的阿旗红色历史,鉴往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伟大的英烈精神为榜样,开好头,起好步,建设幸福美满的阿鲁科尔沁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真正的传承,是将历史的火炬化作今日的明灯。红色精神不是尘封的文物,而是照亮前路的活水源泉。愿青年一代以理想为帆、以行动为桨,在民族复兴的航程中, 赋予红色基因新的生命力,个人奋斗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日伪黑暗统治的彻底覆灭</b></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后,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的苏联远东三个方面军,于8月9日从西北东同时越过边境线,向中国东北(苏联远东)实施突击。其中,承担主要突击任务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穿过锡盟戈壁沙漠,翻过大兴安岭罕乌拉山脉,40万大军从东至西大军一字排开,攻入昭乌达盟(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又经赤峰、通辽、朝阴等地直指东北腹地并与冀热辽军区一道解放东北全境。</p><p class="ql-block">进攻赤峰的苏蒙部队分别为:①东路为苏军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苏军第五十三集团军。②中路为苏军十七集军团军。③西部为苏蒙骑兵机械化集团军。近卫坦克笫六集团军及五十三集团军先头部队主攻阿旗方向,笫五十三集团军一部主攻左旗方向,笫十七集团军主攻林西、右旗方向,苏蒙骑兵机械化集团军主攻克旗方向。1945年8月12日,苏联红军进入林西后,延安解放日报还发表了题为《红军长驱南下进抵林西、突泉》的消息报道。</p><p class="ql-block">驻守昭乌达地区的是日军第三方面军第三十、四十四军的一部分:①林西天朝山一线,日军有42个暗堡和一条野战公路,约1个营的兵力驻守,林西镇驻有伪满骑兵第一旅。②阿鲁科尔沁旗罕庙一线,驻有日军一个小队,查布嘎庙街(天山)驻有伪满骑兵第四十五团。③林东一线,驻有伪满骑兵第四十九团。除此外,翁牛特旗哈拉道口(现属松山区)驻有伪蒙骑兵第七旅;赤峰县西牛波罗(现属松山区)驻有伪满骑兵第六旅;赤峰市区驻有日军一〇八师一部和宪兵队。</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0日晚,苏军东路部队第六坦克集团军一部和第五十三集团先头部队,从锡盟农乃庙等地越过阿鲁科尔沁旗台日黑山达坝(炸药开辟山口道路)、伊图特古尔班达坝。时台日黑有通辽派遣军派出的日军绿叶班12人,或俘或溃去。苏蒙军采取坦克辟路,工兵炸药修路,炮车、运输车跟进浩浩荡荡而来。</p><p class="ql-block">8月12日苏军进入罕苏木。苏蒙红军首先用飞机散发传单,并用日军电台密码频率命令罕苏木守军投降,列队岀来迎接。罕庙的六世西活佛和五世云僧活佛组织庙内喇嘛欢迎红军队伍,向苏军介绍了日军在阿鲁科尔沁防务情况。对拒不投降盘踞在罕庙内的日伪军,苏军飞机、坦克进行了轰炸与炮击。</p><p class="ql-block">驻罕庙日军首领军官木村等开着一辆汽车向伪王府坤都方向逃跑,又被苏军打死打伤多人,负伤的木村用一只手开车经罕苏木沙坨子,一直跑到伪新王府道伦百姓的苏达那木道布旗长家里。不久木村死去,葬在道路旁,其余日伪军亦被苏蒙部队消灭。驻扎在坤都的日军、伪阿旗公署人员、家属200多人,在日军驻阿旗公署参事官水蓬及伪旗长苏达那木道布率领下,于8月13日由乌兰苏木逃往林东,后又连夜向巴奇楼子逃窜,不久200多伪旗公署人员脱离了日本参事官回到查布嘎庙街(天山)。</p><p class="ql-block">8月14日,苏军第六坦克集团军一部和第五十三集团军先头部队一部,向天山方向攻击前进,对逃跑的日军进行四处搜索,将日伪军大部分歼灭。 8月15日,苏军进至查布嘎庙街,消灭了正在逃跑的日军及伪满驻查布嘎街的骑兵第四十五团残部。当日,关东军发布全线停战命令。</p><p class="ql-block">日军参事官水蓬、巴林左翼旗特务高桥,从巴奇楼子庙狂奔逃至德博勒庙,欲取道开鲁逃走。阿旗的其他日伪军,也惶惶如丧家之犬,全无了关东军昔日不可一世的骄横,都被走投无路与注定失败的阴影笼罩着!不久,阿旗南部不断有日本人被俘、被杀或自杀的消息传来。 </p><p class="ql-block">8月20日,关东军向苏蒙红军投降。 日伪垮台后,阿鲁科尔沁坤都、查布嘎庙街的蒙汉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受尽压迫的民众走上街头,燃放鞭炮,跳起舞蹈,庆祝胜利。部分群众还泄愤趁乱焚烧了伪旗公署,抢掠了伪旗公署、查布嘎庙街伪满兴农株式会社大量物资,招致坤都国民优级学校、查布嘎庙街优级学校(老实验小学)遭到严重破坏而被迫停课。本日,经苏军同意,伪满旗长苏达那木道布及回到坤都原旗公署,收拢召集伪满旧吏、警察200多人维持社会秩序。</p><p class="ql-block">苏军主力于8月25日分三路开出阿旗,一路经白音布统(巴林右翼旗管辖)向赤峰、朝阳开进;一路经绍根、开鲁向通辽开进;一路经鲁北向沈阳开进。苏蒙先头部队,纪律严明,行军不下道路,不离队伍,官兵全在机动车上吃住。后来,又来了一支蒙古红军,纪律明显松懈,走村串户,抢大户,杀牛羊,赶牲畜,拿物品,甚至出现奸污妇女之事,严重损害了苏蒙红军形象。伪查布嘎庙街警察署长恭额春的一个儿子就是在苏蒙军人搜查恭家时被杀的。巴奇楼子、乌兰苏木也有六七个散兵因为到处抢劫,被气愤至极的老百姓打死了。后来,蒙古军沙德尔首长曾亲往事故现场,调查抢掠情况及被百姓杀害情况,也对违犯军纪的苏蒙军的2个人当众执行枪决,以明军纪。自此苏蒙军纪律复归严明。沙德尔因为宣传革命道理而影响一部分青年,从阿旗撤走时,还带走伪满职员、蒙古族进步青军150人去外蒙古参军或工作。 日本投降后,蒙古人民共和国骑兵司令仁钦把部分缴获的日造步枪和子弹交给了伪苏达那木道布旗长,让他组织地方武装,保卫阿旗地方治安,维护社会秩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建立红色政权与人民武装</b></p><p class="ql-block"><b>冀热辽分局迅速建立政权。</b>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要求迅速控制东北及热河等战略要地。根据中央的要求,1945年9月20日,中共热河省委、省军区、省政府成立,胡锡奎任热河省委书记,段苏权任省军区司令员,李子光任省政府主席。10月,程子华任中共冀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萧克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任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率先收复东北与热河敌占区,建立政权,扩大武装,开展减租减息。</p><p class="ql-block"><b>热北暨昭乌达盟迅速建立政权。</b><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5年11月初,中共热北地委(昭乌达盟委前身,按晋察冀边区顺序为二十专区)、热北专署在林西县成立,11月7日,热河热北军分区在林西县建立,王逸伦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张盘新为行署专员,喻楚杰为军分区司令员。</span>1946年3月17日,东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布昭乌达省政府在林东成立,萨嘎拉扎布为昭乌达省长。4月1日,东内蒙古骑兵四师在林东正式建立,师长和子章,辖骑兵三十二团、骑兵三十三团、骑兵三十四团、骑兵三五团、骑兵三十六团、骑兵三十七团。</p><p class="ql-block">根据“四•三”会议精神,热北地委、军分区、热北行署,同东蒙昭乌达省代表、于4月中旬在林西举行会谈,最终达成“林西协议”,内容主要为:昭乌达省及所属部队自治军四师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北军分区办公地点搬迁到巴林左翼旗林东;热北专员公署撤销,与昭乌达省合并,政权名称改为昭乌达盟政府;林西县还称县,其他均称旗,即巴林左翼旗、克什克腾旗蒙汉分治,林东与经棚并存。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巴林右翼旗旗政府内设汉民自治科,领导汉区工作;自卫军第四师接受热北军分区领导。热北专署林东办事处也随之设立。5月1日,乌兰夫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在林东成立,乌力吉那仁任主任。5月18日,中共热北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从林西正式迁入林东。昭乌达盟署从此开始了在治所巴林左旗林东的10年治理的光辉岁月。1946年6月5日,热北专署和东蒙古昭乌达省政府同时撤销,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热北地委始更名为昭乌达盟地委,热北二十军分区易名为昭乌达军分区。昭乌达盟下辖3县5旗,即:经棚县、林西县、林东县和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p><p class="ql-block"><b>阿鲁科尔沁旗迅速建立各级政权和壮大人民武装。</b>1946年6月3日,受昭乌达盟地委委派,中国共产党人惠北海率宋玉冈、邢北群、陈光、沿志、庞彦哲、乔国士等20多人组成的工作队,第一次进驻查布嘎庙街。6月7日,惠北海任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书记。6月10日,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宣布成立,惠北海书记兼任阿鲁科尔沁旗政府汉民自治科长职务。中共阿旗委员会由3人组成,即书记惠北海、组织部长宋玉冈,宣传部长邢北群。到1947年5月,热北地委又陆续派来几位领导干部,旗委又吸收了负责政府工作的副旗长陆棣、牧农会主任李唐基、组织部副部长周振超、联络部部长马建华4名同志为旗委委员,连同原先的3名旗委委员共7名委员。在当时蒙汉分治,工作难以开展情况下,中共阿旗委主动工作,率先从农区半农半牧区开展了各项工作。6月12日,惠北海亲往东蒙自治政府组织的阿鲁科尔沁旗公署所在地坤都,与旗政府苏达那木道布旗长协商,迁旗政府至查布嘎庙街。7月初旗政府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迁政府机关于查布嘎庙街。自此,阿鲁科尔沁的解放战争及土改工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曙光。</p><p class="ql-block">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由上一级党委任命,旗委不设常委,重大问题都由旗委全体委员讨论决定。成立初期,内设机构有组织部、宣传部。至1947年2月始增设社会部(亦称联络部),1949年9月增设了秘书室。</p><p class="ql-block"> 1、中共阿旗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惠北海</p><p class="ql-block"> 石汝麟</p><p class="ql-block"> 陆 棣</p><p class="ql-block"> 李唐基</p><p class="ql-block"> 张 侠</p><p class="ql-block"> 2、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副书记、委员</p><p class="ql-block"> 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张 侠</p><p class="ql-block"> 旗委委员:</p><p class="ql-block"> 惠北海</p><p class="ql-block"> 宋玉冈</p><p class="ql-block"> 邢北群</p><p class="ql-block"> 马建华</p><p class="ql-block"> 陆 棣</p><p class="ql-block"> 周振超</p><p class="ql-block"> 石汝麟</p><p class="ql-block"> 赵杰</p><p class="ql-block"> 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周振超</p><p class="ql-block"> 哈斯巴根</p><p class="ql-block"> 旗委宣传部</p><p class="ql-block"> 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宣传部成立于1946年6月。旗委宣传部领导成员</p><p class="ql-block"> 部长:</p><p class="ql-block"> 邢北群</p><p class="ql-block"> 张侠</p><p class="ql-block"> 穆 林</p><p class="ql-block"> 旗委社会部</p><p class="ql-block"> 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社会部(亦称联络部)成立于1947年5月。</p><p class="ql-block"> 部长:马建华。</p><p class="ql-block"><b>建立基层党的领导组织。</b>旗政府在政府组成机构中设立汉民自治科,负责开展辖区汉民区的工作,旗委与汉民自治科合属办公。惠北海的公开身份是汉民自治科科长兼天山大队政治部政治委员(政委)。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和汉民自治科建立之后,旗委即着手推进汉民区、半农半牧区及牧区的党政组织建设、土改等工作。</p><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建立中共查布嘎庙区委,书记:陈光、沿志、陈森林</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建立乌兰哈达区委,书记:宋玉冈、庞彦哲、任鸿斌</p><p class="ql-block"> 1946年8月间建立天山口区委,书记:田俊、赵杰</p><p class="ql-block">1946年8月建立乌兰坝区委,书记:乔国士、陈光、色楞道尔吉</p><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建立阿鲁科尔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莫德勒图、陆棣、哈斯道尔基</p><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建立巴彦花区委,书记:田俊</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建立了巴奇楼子努图克委,书记:陈显亭</p><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建立德博勒庙努图克委,书记:乔国士、孟和</p><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建立道德努图克委,书记:孟和、哈斯巴根</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建立荞麦他拉区(主要为乌兰哈达管辖一部分),故建立荞麦塔拉区委,书记:陈洪斌、李广勤、张贵</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建立罕庙努图克委,书记:道尔吉、吉力根</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建立坤都努图克委,书记:金格、达力扎布</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建立白音塔拉努图克委,书记:拉西那木吉拉</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建立城关区委,由包括查区西南、西北、东北、合作等村分岀后建立的。书记:任洪斌、李芳</p><p class="ql-block"> 大力加强嗄查村委建设,1946年7月,阿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在查布嘎庙街区兴隆堡建立。至1949年底,全旗己建立14个区、努图克委员会和政府党组及城关区委员会、126个党支部,发展党员1427名。</p><p class="ql-block"><b>建立阿旗民主政府。</b>1945年11月下旬,由东蒙古自治政府组织的阿鲁科尔沁旗政府所在地设在坤都,苏达那木道布任旗长。1946年6月12,旗委书记惠北海率宋玉冈、邢北群和天大支队负责人赴坤都拜会苏达那木道布旗长。经友好平等协商一致同意,在旗政府内设汉民自治科,以管理汉民区的工作;把旗政府机关马上迁往查布嘎庙街,与阿旗政治部即旗委在一地办公。7月初,旗政府机关迁往查布嘎庙街。任命原内防署长恭额春为阿鲁科尔沁旗政府副旗长。旗政府成立之初下设6个科,即汉民自治科、秘书科、财粮科、民教科、司法科和公安科。旗政府的管辖范围有8个努图克,即除汉民区以外的所有的蒙民聚集区,这8个努图克是:罕庙、道德庙、巴奇楼子、德博勒庙、沙日塔拉、白音塔拉、坤都、白音花。1949年6月,将沙日塔拉努图克撤销。原沙日塔拉所辖村,归罕庙努图克管辖。</p><p class="ql-block">政府各科负责人是:</p><p class="ql-block">秘书科科长哈日巴拉</p><p class="ql-block">民教科科长官布来喜</p><p class="ql-block">财粮科科长乌力吉巴雅尔</p><p class="ql-block">司法科科长阿尔斯郎</p><p class="ql-block">公安科科长孙根全</p><p class="ql-block">汉民自治科科长惠北海。</p><p class="ql-block"><b>建立昭乌达蒙汉联军。</b>蒙汉联军四师三十五团的前身,是东蒙古自治军第四师三十五团。1945年日本投降后,以哈丰阿和博彦满都为首的东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同时,建立了东蒙古人民自治军,三十五团隶属第四师,驻守在阿鲁科尔沁旗。团长额勒登格、副团长兼参谋长嘎达苏,下属4个连和个1个独立排。1946年10月28日,我党为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把原东蒙古自治军和进驻昭乌达盟的八路军二十分区的部队合并改编为昭乌达蒙汉联军,并把原东蒙自治军第四师的三十团、三十七团合编为“阿扎支队”(二支队),队部设在查布嘎庙街。支队司令为额勒登格,政治委员义达嘎苏荣,参谋长业喜扎拉僧。团领导有:团长:额勒登格(1946.10一一1946.12),副团长:嘎达苏(1946.10一一1946.12),政治委员:道布钦巴拉珠尔(1946.10一一1946.12),参谋长:白音仓(1949.10一一1946.12),政治处主任:宝音乌力吉(1946.10一一1946.12),供给处主任:特木勒(1946.10一一1946.12)。1946年秋,通辽、赤峰、开鲁相继失守,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林东蒙汉联军司令部命令额勒登格带领三十五团驻守艾根庙、德博勒庙(额的家也在这里)一带,钳制国民党军队北上进犯昭盟地区。后来根据形势的变化,蒙汉联军司令部把钳制策略改为坚壁清野,要求把阿拉迪芒哈以南地区所有的工作人员转移到清河子以北,所有的牲畜也要转移到中部地带,并命令额勒登格返回天山团部。但是,额勒登格拒不执行蒙汉联军司令部的命令,并在其兄塔日巴喇嘛的策动下,于1946年12月3日胁迫全团投降国民党军队驻守开鲁的李守信部,同时又带动阿旗委警卫班魏明德部、公安科孙根全部公开叛变。</p> <p class="ql-block"><b>骑兵天大支队。</b>冀热辽军区热北军分区骑兵独立大队于1946年5月开始驻防阿鲁科尔沁旗。1946年11月该部与骑兵大板大队、骑兵林东大队合并,整编更名为天山骑兵支队,团级建制(简称天大支队)。天大支队在阿鲁科尔沁旗驻防的三年中,参加了天山、锡盟等剿匪战斗,完成了武装护送乌兰夫由林西至乌兰浩特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b>阿鲁科尔沁旗支队。</b>部队性质属地方武装,归昭乌达盟军分区和阿鲁科尔沁旗委双重领导。建立之初叫天山大队(阿旗大队),后升格为阿鲁科尔沁旗支队。其一部分武器由军分区提供,更多的是从民间征集,由少到多,由破到好,逐渐武装起来。阿旗旗委、政府还建立了大队领导下的旗委警卫班。为维护社会稳定,旗政府设立公安科,下辖200多人的保安大队(后叛变)。经过惠北海及阿旗旗委的努力,1947年7月阿鲁科尔沁旗大队整编为阿鲁科尔沁旗支队,部队扩大到4个连的规模。到1948年4月支队已经扩大到了3个营10个连的团级单位的规模。阿鲁科尔沁旗支队队长为李炳培,旗委书记惠北海、石汝麟、陆棣先后兼任支队政委,第一副政委为曾在林西支队、昭乌达盟军分区教导队工作的李忠诚。</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昭乌达盟及所属旗县及武装归内蒙古管辖,昭乌达军分区撤销,改为内蒙古军区昭乌达盟军事部,骑兵天山支队(天大支队)、阿鲁科尔沁旗支队番号一并取消,骑兵天山支队改编为内蒙古骑兵昭乌达盟军事部三十二团,阿鲁科尔沁旗支队改编为内蒙古骑兵昭乌达盟军事部阿鲁科尔沁旗大队,昭乌达军事部阿鲁科尔沁旗支队支队长为李炳培,政委张润德(天大支队总支书记)。阿鲁科尔沁旗支队先后涌现出了被誉为“浩尔图的忠诚卫士”的刘永凤烈士和“小骏马大英雄”的吴宝成烈士。</p><p class="ql-block">刘永凤,男,汉族,河北省平山县焦坦庄人。1946年7月他由林西派到阿鲁科尔沁旗工作,任乌兰坝区(今为巴林左旗)区小队长。1946年11月10日,阿鲁科尔沁旗政府公安科长孙根全(孙明海),纠集旗公安队200余人公开叛变,将队伍开到家乡乌兰苏木集结图谋起事。11月20日,孙根全率叛匪包围了乌兰坝区政府驻地浩尔图。区小队长刘永凤在区长乔国士指挥下,冒着枪林弹雨与战士们牢牢守住区政府围墙大院及周围炮楼两天,打退了叛匪的多次进攻,打死打伤叛匪多人,保卫了区政府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在激烈的战斗中刘永凤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b>建立自治运动联合会阿旗支会。</b>1946年5月,阿鲁科尔沁旗成立了半政权、半军事、半过渡性质的民族工作群众组织一一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阿旗支会,道布钦巴拉珠尔为主任,下设秘书股(额尔德尼);组织股(扎木苏);宣传股(色冷拉布坦);青年股(阿拉坦仓);妇女股(娜仁高娃);军事股(无)。支会办公地点也在查布嘎庙街。道布钦巴拉珠尔同时兼驻在阿旗的蒙汉联军骑兵四师三十五团政委。道政委在三十五团整顿纪律,清理不合格官兵,开展组织建设和思想教育,充实骨干力量。韩宝音乌力吉、邰治元、敖力布、斯钦朝格图等大批进步青年得到重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国共两党两军在阿旗发生的较大冲突战斗</b></p><p class="ql-block">阿鲁科尔沁旗位于热河省北部,东北为乌兰浩特,东与辽吉军区毗邻,东南为国民党占领的通辽、开鲁,西为冀热辽中央分局与军区所在地林西,解放战争时期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战略走廊,承担着保卫昭乌达盟新生政权与冀热辽中央分局东南大门的光荣任务。广阔的草原,富饶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阿鲁科尔沁旗成为昭乌达盟最重要的地区之一。1946年10月底,昭乌达蒙汉联军骑兵四师三十五团大部、三十四一部、三十七团一部、阿鲁科尔沁旗公安科公安队与旗委警卫班公开叛变投敌。敌我部队在阿鲁科尔沁旗犬牙交错,双方在较量中发生过多起战斗和流血事件。</p><p class="ql-block"><b>①姚家段惨案。</b>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占领赤峰、开鲁后,卓纵副司令员孔飞率卓索图盟纵队一支队和内蒙古自治学院撤至林东和白音布统(双胜镇红星村,时为巴林右旗政治部驻地)。为了壮大武装力量,卓索图盟纵队在王爷庙(乌兰浩特)采购了一批军用物资,由卓索图盟纵队一支队队长特木勒亲自押运。为保证安全,押运车辆分成两组,前后相隔一定距离以防不测。10月下旬某日拂晓,当第一组押运队伍行至阿鲁科尔沁旗与巴林左旗交界处的姚家段村乌兰达坝山林东沟时,遭到了提前埋伏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四师三十五团四连一排长金巴率领的一伙人的袭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劫匪,特木勒队长指挥押运队立即做好了还击准备。但由于事发突然,视线不清,匪众我寡,金巴等人又以例行检查做借口,结果是押运队员都被捆了起来接受“检查”。面对突如其来的匪徒和枪口,特木勒毫不畏惧,挺着身拍着胸脯说“往老子这儿打”。话音未落,两颗罪恶的子弹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最终军事物资被劫掠,1名女性军人家属被轮奸,特木勒等13人惨遭杀害,只有1个人幸免于难。为掩人耳目,金巴还令劫匪将13人毁容。轰动一时的姚家段事件发生后,要求惩办凶手,追究责任的呼声很高,但因三十五团大部不久即公开叛敌,追究已无意义。为了纪念牺牲的特木勒等烈士,巴林左旗人民政府修建了烈士墓和无名烈士纪念碑。2015年9月,阿鲁科尔沁人民政府在烈士牺牲的地点修建了纪念碑。这起惨案是35团阴谋叛变,公开投敌的前奏和导火索。</p><p class="ql-block"><b>②图格日格事变。</b>道布钦巴拉珠尔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阿鲁科尔沁旗支会主任兼蒙汉联军骑兵第四师三十五团政委,韩宝音乌力吉为蒙汉联军三十五团政治处主任。1946年11月底,昭乌达盟蒙汉联军二支队长兼三十五团团长额勒登格叛变前夕,为了得到三十五团留在天山驻地的重武器,以他和二支队参谋长业喜扎拉僧的名义,给留守天山的道布钦巴拉珠尔政委去信,诈称部队剿匪需要,令道布钦巴拉珠尔、韩宝音乌力吉率队把重武器送到巴奇楼子庙南的查干诺。12月3日拂晓,道布钦巴拉珠尔、韩宝音乌力吉等42人押送着2车重武器走到查干诺的图格日格时,突然被额勒登格部伏兵包围。经过一天激战,道布钦巴拉珠尔、韩宝音乌力吉、指导员恩和巴图(邰治元)警卫员白金山英勇牺牲,嘎尔迪等36人被俘后押往开鲁,只有机枪连连长白音仓与警卫员逃出。当敌人强行脱掉道布钦巴拉珠尔的衣服,把他推到沙坑前逼他下跪时,道布钦巴拉珠尔凛然回道:“要跪只能跪我的家乡,要跪只能跪生我养我的父母,岂能跪你们这些无耻叛徒!”牺牲时道布钦巴拉珠尔年仅26岁。韩宝音乌力吉因身负重伤被俘后,先是被送到一户牧民家中看管起来。敌首还派人劝其认清大势,与共产党决裂,享受荣华富贵,否则下场与道布钦巴拉珠尔一样。面对敌人的利诱与恫吓,韩宝音乌力吉断然拒绝,宁死不屈,慷慨赴死,就义时29岁。</p><p class="ql-block"><b> ③三十五团德博勒公开叛敌。</b>1946年10月26日,冀热辽中央分局、军区决定解放开鲁,令额勒登格所部三十五团驻防阿鲁科尔沁南部德博勒庙、艾根庙一带,以钳制国民党开鲁军队北犯。后来蒙汉联军司令部又决定实行坚壁清野,令阿鲁科尔沁旗阿拉迪忙哈以南地区的工作人员和部队转移到绍根清河子以北。二支队参谋长业喜扎拉僧奉令到德博勒努图克三十五团驻地,传达上级精神,开展群众工作。 但由于塔日巴喇嘛、额勒登格早已有反叛之心,趁机扣押了业喜扎拉僧、夫人和随行人员。面对叛匪的威逼利诱,业喜扎拉僧痛斥反叛行为,坚决不投降敌人。1946年12月8日,额勒登格叛匪在开鲁城西杀害了年仅24岁的业喜扎拉僧。道布钦巴拉珠尔、韩宝音乌力吉、业喜扎拉僧皆为蒙汉联军的骑兵四师二支队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被害以及三十五团大部的公开叛变,给热北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④天山保卫战役。</b>1946年12月中旬,国民党热辽边区民众自卫军总司令李守信,纠集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扎鲁特旗、奈曼旗等叛匪,与驻开鲁国民党中央军王玉山部2000多人,大举进攻昭乌达盟东南门户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庙街(天山),并企图占领林东、林西,消灭冀热辽中央分局、热河省党政军机关与新生的昭乌达盟政权。在李运昌的亲自指挥下,昭乌达盟蒙汉联军、卓索图盟纵队、冀热辽军区警卫团密切配合,经过热北近半年的平叛战斗,消灭敌人1000多人,从根本上扭转了西拉沐伦以北解放区根据地被动挨打局面,也为开鲁解放奠定了基础。此次平叛有50多名官兵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b>黄羊洼警戒阻击战。</b>天山保卫战前夕,蒙汉联军骑兵三十二团的2个连驻守天山西天海一线,骑兵天大支队第三连驻守天山东黄羊洼村一线,从2个方向警戒监视开鲁之敌。不久天大支队三连主力人马返回天山,只留1个排人继续监视敌人,负责人为河北藉的徐排长。1946年12月30日,即农历腊月八日,天大支队警戒排前出大黄羊洼东南的海布拉杆寺庙警戒瞭望时,恰好与额勒登格叛匪派出的先头部队相遇。警戒排15名骑兵边打边撤到驻地黄羊洼村的东南山包上。徐排长立即派通讯员高俊阁快马驰往天山送信,他则与战友们就地组织抵抗,不让敌人进入村中危害百姓。天渐渐黑了起来,徐排长身边的战友相继倒下或身负重伤。见援军未到,突围无望,为了不拖累徐排长,誓死不当俘虏,身负重伤的战士刘俊清举枪自杀了。最后时刻,徐排长烧毁了随身携带的文件,待敌人围上来时,引爆了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阿鲁科尔沁旗和天大支队把14名烈士遗体收殓安葬在黄羊洼的西山上,立碑以纪念。阿鲁科尔沁人民群众都把烈士安葬之地称为“八路军坟”。</p><p class="ql-block"><b>⑤罕庙血战。</b>1947年2月1日,乌兰夫率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机关、西蒙、昭、卓两盟联合会分会的代表,从林西前往王爷庙途径阿鲁科尔沁旗罕庙。闻知知消息,原三十五团叛匪阿日本嘎率500多人包围了罕庙及附近的拉西色庙。留守拉西色庙的三十五团新三连向南沙子突围时,因误入敌人包围圈,二排长桑布扎木苏等9人英勇牺牲,代理连长苏和、指导员白音仓及新三连官兵50多人被俘。<span style="font-size:18px;">桑布扎木苏,男,蒙古族,1918年1月出生,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花西沙布台村人,三十五团新三连二排排长。昭乌达历史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b>⑥凤凰山战斗。</b>凤凰山村解放前是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的一个村庄,当时只有10多户人家,解放后才划归扎鲁特旗白音塔拉苏木管辖。那里有一处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有一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凤凰山战斗英雄斯钦朝格图等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斯钦朝格图,1923年生于阿鲁科尔沁旗白音塔拉努图克乌兰巴日嘎苏艾里的一个富裕牧民家庭。伪满时就读于坤都国民优级学校、海拉尔国民高等学校。毕业后回到伪阿旗公署充当日语翻译。1943年冬,他被征进入伪满林西骑兵团。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到阿旗参加了革命,在东蒙古自治军四师三十五团任独立排排长、副连长,后兼指导员。1946年10月国民党侵占开鲁后,团长额勒登格叛变,胁迫全团官兵投靠国民党,斯钦朝格图也被胁迫去了开鲁。但富有爱国心和民族正义感的他,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救穷苦牧民。为此,他不顾个人安危,秘密串联,最终率领28名战士携30多支枪返回阿旗,受到乌兰夫的接见和表扬。蒙汉联军首长命其在阿旗建立三十三团,并任命他为副团长兼一连连长。斯钦朝格图不辜负党的期望,多次率队追剿叛匪,屡屡取得战斗胜利。</p><p class="ql-block">敌对斯钦朝格图恨之入骨,誓言杀之为快。为此,阿日本嘎顽匪在白音塔拉斯钦朝格图家乡,疯狂抢掠牲畜,烧毁宅院,吓死其奶奶,逼迫其妻子逃难,几近家破人亡。一日,蒙汉联军司令部指示斯钦朝格图率领工作队员28人前往白音塔拉乌努格其营子(今平安村)侦察敌情。到达目的地后,他从牧民老乡那里得知,刚刚被蒙汉联军击败的阿日本嘎部残匪500多人,正追捕斯钦朝格图。顽匪勾结查本塔拉营子的巴图敖其尔(后被处决),已探知到了斯钦朝格图在白音塔拉所有信息。但斯钦朝格图无所畏惧。一方面派战士希日布扎木苏和敖日布驰往天山向蒙汉联军司令部报告匪情,请求部队立刻增援消灭这股敌人;一方面派拉西等5位战士立即去双龙镇嗄查筹备马草料以备久战。他则自己率21名战士在地势险要的凤凰山村安营驻防,做好了迎敌战斗准备。</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24日凌晨,阿日本嘎率本部兵力,悄悄地包围了凤凰山。正在山顶上放哨的哨兵发现叛军突然袭来,急忙跑下山来向斯钦朝格图报告。面对险情,斯钦朝格图临危不惧,沉着指挥,他命令大家立即投入战斗,在凤凰山山顶安排5个神枪手,凭借有利地形踞守;其余人员在山下村庄选好地形阻敌,并做到相互接应。他确信叛匪内部的三连连长、他的同学、世交散布拉扎布会临阵反水,因为在此之前,斯钦朝格图曾写了一封劝降信给散布拉扎布,劝他脱离敌人,当好内应,伺机起事。但这封信却被送信人敖力吉百转到了阿日本嘎手中。狡猾的阿日本嘎不动声色,将计就计,安排散布拉扎布去开鲁领取弹药,他则率500匪倾巢出动,迅速包围凤凰山。</p><p class="ql-block">太阳刚刚出山,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在凤凰山打响了。战斗一开始,阿日本嘎命全团500人向凤凰山发起猛烈攻击。斯钦朝格图率指战员,依托地形优势,有效组织反击抵抗。阿日本嘎安排东面之敌100多人,把马放在营子,用围墙掩护进攻我方;西面敌主力利用西南山包步步紧逼。战斗中,敌用掷弹筒轰炸凤凰山顶,用燃烧弹点燃民房草垛。敌攻占了山顶后,开始集中兵力收缩包围村子。接近响午,战斗已打了5个小时,我军已退敌多次。这时,阿日本嘎派人送信给斯钦朝格图劝他投降。斯钦朝格图大怒,立即在在信背回道:势不两立,血战到底。阿日本嘎火冒三丈,组织部队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天渐渐要黑了起来,斯钦朝格图见内应落空,联军外援未到(后来知扎旗三十七团1个连正在路中),敌人进攻态势丝毫不减,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强攻,近一半的战士牺牲了,子弹也所剩无几。形势危急,斯钦朝格图决定组织突围,他让机枪手莫车、阿拉坦格日乐和嗄日迪3人断后火力掩护,他带领大队骑兵突围。当大队人马冲到凤凰山东南的小河边时,河面上厚厚的冰层,成了突围队伍的噩梦。由于冰面滑,河面宽,马匹根本跑不快,多数战士和战马在弹雨中相继倒下了,斯钦朝格图的战马也被打死,又负了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仍然顽强的指挥突围,以马做掩体,与敌搏斗,直至被叛匪吐古力占从背后打中牺牲,牺牲时年仅24岁。从日出到日落,凤凰山21名勇士同20多倍的顽匪,激战了整整一天,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此战,只有好特老1人突围成功。嘎日迪和阿拉坦格日乐掩护突围,因子弹打光无法脱身而被俘。激战中,子弹从嘎日迪耳边呼啸而过,穿在身上的大衣下摆打穿了20多个洞。背在身上的负伤的战友的血顺着其双肩往下淌,浸透了衣服,这样的场景,我们现代人只能在电视、电影中见过!斯钦朝格图及战士们,面对超过我方20多倍的敌人,临危不惧,果断出击,打死多名叛匪,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战后不久,好特劳历尽千辛万苦,摆脱追兵追杀烧荒,走出沙窝子,经白嗄力与送信的希日布扎木苏一道,连夜去天山街,向权星垣政委、罗云司令员、刘昌主任汇报了凤凰山战斗经过。我们的英雄一一斯钦朝格图等18名勇士,永远长眠在凤凰山这块热土之上!战斗结束后,顽匪阿日本嗄气急败坏,割下了斯钦朝格图的头颅挂在树上示众,并扬言要拿2名被俘战士祭旗。在刚刚归队的斯钦朝格图的同学散布拉扎布反复请求下,2名被俘者得以释放,斯钦朝格图烈士的头颅同尸身合体得以火化,并及时转交给了他的亲属。</p><p class="ql-block"><b>⑦坤都草原布和朝鲁一门5口被害案。</b></p><p class="ql-block">1946年冬季,坤都联合会主任布和朝鲁带着妹妹金代在坤都草原开展减租减息工作。兄妹俩动员原王府官员、大喇嘛和大牧主拿出部分牛羊、马匹周济贫苦牧民。天山保卫战爆发时,昭乌达蒙汉联军在阿民布和、刘昌率领下从天山、林东经坤都奔袭根丕庙叛匪时,布和朝鲁的父亲毕力滚达来主动为部队当向导。全家人一心为革命的行为,招来反动牧主、土匪的不满,他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1947年1月8日,以瓦嘎、图古力占为首的包括三十五团残匪在内的50多人勾搭在一起,突然包围了布和朝鲁家。凶恶的土匪把他全家人都绑了起来,一边抽打一边恶狠狠地对布和朝鲁与家人说:“看你们还干革命不”。布和朝鲁大义凛然回道:“我一家为革命牺牲,问心无愧!”恼羞成怒的土匪最终杀害了布和朝鲁及他的父亲、哥哥、妹妹、弟弟一家5口人,只有布和朝鲁4岁小侄子松达拉在张金友夫妇帮助下成功逃出了虎口。张金友夫妇看见布和朝鲁一家因为革命都被挷起来遭到严刑铐打时非常同情。当时一个匪徒把松达拉高高举起想要摔死,还骂着:“叫你们革命,我给你斩草除根,男的一个不留”。假意给土匪送奶茶的张金友老伴一边从土匪高举的手里抢过孩子抱在怀里,一边哭着喊着假称孩子是自己的儿子,并迅速抱走了孩子。待土匪产生怀疑时,他们夫妇早已把松达拉藏在柴垛里。为以防万一,张金友还让老伴冒着危险,带着孩子去朋友家躲了起来。土匪把张金友抓了起来铐打。但无论怎么折磨他,张金友坚称松达拉是自已的孩子。无奈,土匪们抢走了张金友家的马匹、衣物,把张金友也释放了。</p> <p class="ql-block"><b>⑧开鲁解放战斗。</b>1947年2日25日夜,蒙汉联军解放开鲁的战斗正式打响。参加解放开鲁主力为:邓华辽吉军区野战部队保一旅(3个团)、辽吉军区五分区十五团(又称路西支队)、内蒙人民自卫军第二师第十五团、开鲁支队及通鲁蒙汉联军地方武装。战斗开始前,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副司令员兼兴安军区司令员阿思根首先率1800多人解放了奈曼。尔后,与辽吉军区主力部队配合,把国民党杂匪包围在开鲁城内。国民党经营开鲁多年,城外布满沟壕,东西南北四面城门都派重点把守。在开鲁城中,中央军城防司令王玉山团把指挥部设在原东北军十七旅旅长崔兴武宅院内;国民党热辽边区人民自卫军总司令李守信把司令部设在商人公玉龙家中;塔日巴喇嘛则住在商号“源聚公”内;额勒登格住在商号“广泰祥"内。这些杂匪兵力当时若不分散,加在一起也有5000人。为彻底击溃敌人,解放开鲁前我方做了周密安排,首先采取调虎离山计,佯装首先进攻通辽,把国军驻在开鲁的中央军2个装备精良主力营调出去增援通辽。当这两个主力营刚行走在半路的道德营子时,就被我埋伏的部队全部围歼。三十五团主力、顽匪阿日本嘎团因已调往阿鲁科尔沁白音塔拉追剿斯钦朝格图而此时未及归队,也使城内战斗力大打折扣。达理扎布不愿做守城殉葬品,早己率本部人马悄悄溜出。实际上,国民党开鲁城内守军此时己不足2000人。但敌人犹作困兽斗,东西南北做了具体防御分工:西城门、南城方向由李守信部防守;东城门、北城门由王玉山部防守。2月25日半夜,辽吉军区野战部队主力与内蒙古民主联军阿思根部开始用大炮轰城。至黎明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向开鲁城包抄强攻。经过激烈战斗,到10时许,国民党守城残敌大部被歼,外援被阻,对外联系完全终止。李守信见大势己去,慌忙穿上便衣混在一群运送死尸的队伍里逃出开鲁,一路狂奔往沈阳。额勒登格则带着柴扎木苏等20多亲信,妄图从东门撤出,但为时已晚。只好化装成百姓,在菜园子窝铺里躲藏,最终还是被解放军当场擒获。下午3时,开鲁城全部解放。不久,人民解放陆续解放通辽、叶柏寿、北票等城市。2月28日 李富春、倪志亮联名致电中央军委、东北局,报告收复开鲁战况:“开鲁陈天喜、张念祖等部1400人,于27日被我辽北部队歼灭,开鲁为我收复。…俘李守信总部参谋处长,县党部书记长及营长以下1036名,毙伤大队长以下150余人,缴获炮6门、轻重机枪23挺、长短枪885支。我伤亡150人”。3月9日 李富春致电东北局并军委,报告通辽战果:“辽北军区部队于5日夜进袭通辽,激战2小时,将敌新六师陈天喜部2个营及蒙古土匪一部700多人歼灭,毙伤敌百余人;缴获轻重机枪7挺、长短枪300余支、汽车3辆、电台3部、马40余匹。我伤亡营长以下50人”。匪首额勒登格与旗委警卫班叛匪首领魏明德于年底在东山执行死刑。昔日热北蒙骑四师叛匪,见大势己去,纷纷逃走回乡或放下武器投诚。在党政策感召及斯钦朝格图带动下,孙明海手下高虎及随孙叛变的三十五团朝鲁、于宝等47人投诚。原三十五团散布拉扎布、八十二叛军219人于1947年6月投诚,并受到人民群众与阿鲁科尔沁旗旗委、政府的热烈欢迎。匪首塔日巴先是东躲西藏,然后是率三十五团残匪200人,与苏和巴特、孙海明(孙根全,公安科叛匪首领)往西北五原驻防,后又流窜到阿拉善定远营,与李守信合流,投靠了德穆楚克东鲁普(即德王)。在我民族政策、和平起义赦免政策感召下,塔日巴、孙根全及数百官兵投诚。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下,李守信从外蒙被引渡判刑,赦免后安排在内蒙文史馆工作。塔日巴后来还当选巴盟政协委员,孙明海还被任命为巴盟交通处长。顽匪阿力本嘎也随塔日巴阿拉善投城受到当地赦免,在边境哨所工作,担任文书,直到1954年病死于查干高勒。自此,以开鲁解放为标志,历时3个多月的热北平叛暨天山保卫战宣告正式结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徐汉林一一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b></p><p class="ql-block">194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刚刚解放时总人口1800万,但国民党残兵、土匪就有51万,成为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大威胁。中央军委决定,解放军部队动用2个兵团、4个军、17个师的作战部队前往广西剿匪,从而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据统计阿鲁科尔沁旗有100多人参加了广西剿匪作战。广西大规模剿匪从1949年12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952年底,历时三年时间,共歼灭残兵、土匪51万人。在剿匪过程中,人民解放军不仅依靠武力打击敌人,还通过政治攻势和宣传工作来分化瓦解敌人。在剿匪战斗中,由于广西山高林密,顽敌垂死挣扎,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很大,仅阿鲁科尔沁旗就有17位革命烈士血洒八桂大地,其中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徐汉林为建国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位烈士。</p><p class="ql-block">徐汉林,男,1925年6月出生,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区张家店村人,1947年4月入伍,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他随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天津战役、衡宝战斗、广西剿匪战斗,先后荣立了一等功一次,一大功一次,并被嘉奖为“人民功臣”。1950年9月22日,部队清剿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盘古村的敌人时受阻,徐汉林所在的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四OO团二营六连连长和指导员也牺牲了。 为了尽快攻下堡垒,六连七班副班长徐汉林参加了六连组织的突击班。战斗中他从负伤战友手中接过了炸药包,冲到碉堡前。当发现导火索在半路丢失时,他毫不犹豫,迅速拉响了代替导火线的手榴弹。前进的障碍被彻底清除了,300多敌人被消灭或俘虏,英雄徐汉林却与碉堡同归于尽了!</p><p class="ql-block">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党委追认徐汉林为模范党员; 四十五军首长称他为“真正的无敌英雄”;中南军区称他为“伟大的爱国主义典型”;原四OO团团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董占林中将为《徐汉林》一书题词“盘古浩气撼天地,英雄伟绩壮军魂!” 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区张家店村被命名为“汉林村”;天山镇东西主街被命名为“汉林街”。</p><p class="ql-block">1951年和1986年乌兰夫同志先后两次为徐汉林烈士纪念碑题写碑文。徐汉林牺牲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昭乌达盟人民政府迅即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向徐汉林烈士学习活动;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在天山镇汉林街西桥西北为徐汉林烈士建立了纪念碑,乌兰夫同志为烈士纪念碑题写了碑文;张家店村命名汉林村;天山镇东西主路命名为汉林路。1967年9月,徐汉林烈士纪念碑迁至旗人民政府南广场。1981年8月,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决定在天山镇汉林路东端东山重新建没徐汉林烈士陵园。时乌兰夫同志的原题词已经丢失,留下的纪念碑原碑文照已经模糊不清。为了能在徐汉林烈士牺牲四十周年纪念日时把乌兰夫同志的题词呈现在大众面前,阿鲁科尔沁旗派人去北京中南海,申请国家副主席乌兰夫补写题词。1986年8月25日,乌兰夫不顾年老体弱,又重新题写了碑文并交给阿旗。新的烈士碑文保留了原碑内容,还是“徐汉林烈士永垂不朽”,用笔风格也十分接近,九个大字苍劲有力,但改旧体用简化字,更易辨识,已收藏于赤峰博物馆。这两次碑文题词前后相隔了35年,体现了乌兰夫同志对徐汉林英雄事迹的充分肯定,对阿鲁科尔沁弘扬英烈工作的最大支持。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如今,“汉林精神”已经化作家乡人民赓续红色血脉,建设美丽家乡的精神动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解放战争以来,阿鲁科尔沁旗共有320位革命烈士。其中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232人,广西剿匪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7人,抗美援朝牺牲的革命烈士49人,西藏平叛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1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11人。</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身躯虽倒魂永在,烈士壮举万代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阿鲁科尔沁旗的英烈们以自已的奉献与牺牲,在人民心中矗立了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革命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奠定了新中国的伟大基业。他们忠诚不渝的信念、敢打必胜的血性、舍生忘死的坚守、坚贞不屈的气节等,构筑起中华民族克敌制胜法宝。英烈们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永远取之不竭的红色资源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五、建设美丽阿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烈士鲜血染故土,人民江山传千秋。在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领导下,全旗各族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同心同德,共同书写着民族发展人民幸福的新篇章。几十年来荣获“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宜居宜业典范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旗”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万千热血覆黄土,一寸丹心报赤忠。让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办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迎难而上,䟡厉奋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