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黄金铺道的上海

胡均浩

<p class="ql-block">6月29日起,展览“我看见黄金铺道的上海”在上海START星美术馆对外展出。该展览也是美术馆开馆展的第四期,呈现埃利亚松、基弗、达明恩·赫思特、余友涵国内外39位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希望以此探讨”谁是艺术家、什么是艺术”等问题。</p><p class="ql-block">START星美术馆自开馆起就计划将馆藏当代艺术作品分四期展出。此前,美术馆开启了“开启”“述而刹那”和“边界”三期展览,用两年的时间呈现了国内外重要当代艺术家的170多件作品,贯穿了二十世纪60年代至当下的艺术变迁。而此次展览为开馆展的第四部分,意在通过艺术展品讨论我们是否需要重新提出”谁是艺术家、什么是艺术”等问题。展览呈现了包括玛丽·伟瑟福德、达明恩·赫思特、刘小东、罗中立、陈箴、余友涵、向京、张恩利、关伟、厉槟源等39位艺术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玛丽·伟瑟福德的《天堂之门》</p><p class="ql-block">以其标志性的“霓虹绘画”语言,将暴力与诗意、工业与自然熔铸为一场粉色的视觉语言。</p> <p class="ql-block">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黄色日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单色光环境,探索了光如何塑造我们对空间和现实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达明恩·赫斯特,《沸石混合物》,1999年</p><p class="ql-block">为紧密交织的圆点网格,背景为纯白色,明亮圆润的彩色圆点闪烁,是其面对绘画本源的色彩问题所给出的解答。</p> <p class="ql-block">这一展览也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回顾。展厅中,作品《游戏桌》是陈箴的代表作之一。陈箴出生于上海,是中国最早的装置艺术家之一。《游戏桌》是受邀参加第一届上海(美术)双年展(1996年)的作品,由一个巨大的台球桌、无数硬币、印有中国古代三十六计兵法策略的台球和象征“陷阱”的马桶等器物构成,以游戏策略为契机,反省金钱价值观的历史谬误。</p> <p class="ql-block">死了都要爱</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关伟 《小玩意》呈现的是将穴位红点等带有传统东方特点的符号,与现代消费社会的鞋履、铁罐等融合,将现代的人民生活用轻松、诙谐、生动的形象灵活展现。</p> <p class="ql-block">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p> <p class="ql-block">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曲</p> <p class="ql-block">内特·洛曼 《54 Franklin St. #9(富兰克林路54-9号)》</p><p class="ql-block">通过丝网印刷、喷漆或现成品改造等手法,以粗糙的笔触和褪色效果,展现”破损图像”美学。</p> <p class="ql-block">王庆松的《跟我学》</p><p class="ql-block">是中国观念摄影的代表作之一,以人物持教棒站在满是知识的黑板前的画面,凸显个体在知识与时代前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贫穷艺术家阿里吉耶罗·波提的作品《I Sei Sensi (六感)》由十一幅面板组成,是结合了东西方的阅读形式的概念性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八机训班</p> <p class="ql-block">中国代表团在萨博飞机制造厂</p> <p class="ql-block">一张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混凝土画布(粉色)</p> <p class="ql-block">脑神经线</p> <p class="ql-block">98.10.1</p> <p class="ql-block">青藏铁路</p> <p class="ql-block">在国内艺术家的展现中,刘小东的《青藏铁路》与罗中立的《山路弯弯》皆记录了现实生活。前者是写生绘画与社会现实讨论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以两位牵着马匹的牧民为视觉的中心,背后呼啸而过的现代化列车,用“照相”式的视角展开描绘,展现了一群被现实生活中所忽略的“小人物”,记录了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后者则是一幅山野味十足的民俗风情画,描绘的人物形象矮壮朴实,身材饱满,充满了内在的生命活力。</p> <p class="ql-block">叠耳星君</p> <p class="ql-block">毛眼哲</p> <p class="ql-block">雕塑家向京的作品《你的身体》</p><p class="ql-block">一个女子的形象被塑造得极为真实,全身不着寸缕,茫然失神地端坐在条凳上。</p> <p class="ql-block">SP9</p> <p class="ql-block">英国雕塑家理查德·迪肯的作品《Lock(锁)》展现了他对材料与形态的独特探索。</p> <p class="ql-block">《2018-10-1》是余友涵艺术生涯晚期创作的,也是其尺幅最大的抽象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塞姆·基弗,《我曾见过雾之国,我曾为英格博格·巴赫曼吞下雾之心》,1997年</p> <p class="ql-block">上海先生</p> <p class="ql-block">山路弯弯</p> <p class="ql-block">孤影</p> <p class="ql-block">绝对原则</p> <p class="ql-block">1989No.1</p> <p class="ql-block">失去的</p> <p class="ql-block">毛旭辉 《红色剪⼑》和《倒立的红色剪刀》以罗斯科式的色彩,将具象的剪刀放大,在巨大的画面压迫感前,剪刀的锋利和色彩的梦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张力。</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海</p> <p class="ql-block">无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