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祥峰</h3> 根据孔祥峰获奖报告文学改编、纪录电影《草根出墙》主题歌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b></div> 1954年,王养富出生在河北省武安县顺义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两个伯父都是祖上有名的中医。<br> 武安药商历来被世人瞩目,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武安药商都长期活跃在繁华的安国药市,长期垄断着东北各省的医药市场,有人说,在东北,凡是冒烟的地方,就有武安人在看病卖药。<br> 与此同时,武安的民意走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南方人纷纷把孩子送到高等学府去求学的时候,武安人却把孩子送到了家乡人开办的医药店铺去学徒,学徒成了家长为孩子首选的就业渠道。建国以后“公私合营”,药店成了公家单位,这些医务人员自然成了上等公民,在异乡工作,在异乡定居。王养富的两个伯父就是其中之二,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冀中。<br> 王养富没有这么幸运。他的父亲当年被安排在家里种地,所以王养富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农民”的烙印。这让他苦熬了小半辈子。<br> 1961年,他开始在本村上小学。虽然成绩不错,但因弟兄们多,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当时,他所在的生产队劳动日值最低时才5分钱,一个壮劳力干一天活所得的报酬不够买半盒烟!况且,社员投工既不是日薪,也不是月薪,而是年薪,平常不开支,到年底才能分到寥寥几十块钱。唯一能够换现的,就是家家户户都养鸡,“红薯是细粮,鸡屁眼是银行”,一家老小,油盐酱醋,日常开销,都靠母鸡下蛋来兑换。<br> 王养富记忆最深的是他12岁生日。<br>母亲念他没有吃过鸡蛋,特意将哥哥和弟弟支了出去,要偷偷为他烙个鸡蛋馅饼。碰巧那天运气好,大清早母鸡就下了一个蛋,还没有来得及去供销社换东西——基本原料有了;然而没有白面,母亲又厚着老脸到邻居家借了一小碗白面,从院里割了几根韭菜;盐罐子没有盐,就从咸菜缸里舀了点咸汤儿;馅儿调成了,饼儿擀开了,却发现油罐子没有油。母亲自有办法,到储物间里捡了几个蓖麻籽,把外面的硬皮去掉,露出白生生的蓖麻仁,在热锅上擦了又擦,为的是不让馅饼粘锅。<br> 母亲将馅饼摊进锅里的那一刻,王养富的两只眼睛都绿了,那圆圆的、软软的、白里透着黄、黄里透着青的馅饼,像一轮皎洁的月亮,在母亲手里三翻两覆,一会儿工夫就烙熟了。然而王养富却舍不得吃,他捧着那香喷喷的馅饼闻了又闻,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着,竟惹得母亲在一旁笑了起来。<br> 王养富后半生漂洋过海,吃过无数顿山珍海味,但都没有鸡蛋馅饼好吃,都没有12岁生日给他留下的印象深刻。 14岁那年,他辍学回家,在生产队当了放牛娃。放牛倒是个好活儿,人不用出力,只要把牛赶到山坡上就没事了,所以生产队通常都是安排失学儿童和老弱病残来干这件事。这正中王养富下怀,他喜欢看书,正好往山坡上一躺,放牛、看书两不误。可那年月哪有书呀?“破四旧”把民间所有的书都烧尽了,除了“红宝书”,其它都是封建迷信、反党反社会主义毒草,都在扫除之列,在村里根本借不到书看。<br> 幸好他家里还保存着几本发了黄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和一些祖传的秘方,这是他唯一能够读到的。起初他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因为没用,即使你学会了看病,也不一定能行医,大队实行的是合作医疗,保健站有赤脚医生,你算哪根葱?<br> 母亲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他:“学学没坏处,现在没用,将来总会有用的。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医生,到你这儿断了?”于是他就强制自己去看这些书。看着看着他发现,中医理论真是博大精深,尽管药方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阴阳五行,天人合一。<br> 越研究越有兴趣。他按照医书上提到的药名在山上找,找到了就挖回来,洗净,晾干,储备起来。晚上没事他就抄药方,一年下来他就抄了上万个药方,足足两大本!<br> 学了就用,立竿见影。一天夜里弟弟发高烧,不知道多少度,母亲用手一摸很烫手,这可把母亲急坏了,大半夜上哪儿去找医生?这时王养富抄的方子就用上了。王养富说:“娘,不要慌,用我的土方试试。”他穿上衣服起来,到厨房切了20片生姜、2根葱白,然后煮水30分钟,拌成疙瘩汤让三弟趁热喝下去,蒙住头一发汗居然退烧了!母亲高兴地说:“看看咋样?没白学吧。”从此,王养富对研究中医中药更加上心。<div> 1971年,王养富虚岁18,按照农村习惯,就已经算是壮劳力,放牛的活已经不再属于他了,他被生产队抽调到县建水库——车谷水库去当民工。车谷水库在武安西部山区的管陶川,也就是现在的朝阳湖旅游风景区。当年县里建这个水库是为了灌溉农田,解决“十年九旱”的问题,为了建这个水库县里动用了各公社大量的青壮劳力,其工程浩大不亚于修万里长城。<br> 王养富和同村的青年编在同一个连队(军事化管理),其任务就是开山放炮,用石头垒筑大坝。年轻人都愿意去,原因是能吃饱饭。在生产队干活每日定量指标为7两,在这里可以吃到1斤2两,不但能吃上白面馍,隔三差五还能吃一顿肉。他在学校作文不错,在这里也派上了用场,除干活之外还兼办黑板报,写一些“战天斗地”之类的诗登在上面,颇受领导重视。王养富干活不行,年龄太小,个子虽高,但缺乏力气,像个文弱书生。工余时间他喜欢一个人到山上挖草药,他用祖传秘法为许多工友看好了病,在民工中威信很高。</div> 1974年,车谷水库竣工,王养富和他的伙伴们扛着行李卷回到了村里。这时他已经长成一条大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大汉,不仅壮实,有力气,而且没有了书生气。<br> 看着门扇高的老二娘发愁了,二十岁出头了还没有说下媳妇。原因很简单,家里弟兄们多,住房拮据,即使有好心人白给个媳妇,也没地方娶呀!况且一个劳动日只有几分钱,啥时能攒够娶媳妇的钱?爹也发愁,老二老三只隔一岁半,老二的问题解决不了,老三的问题也就无从说起。唉——<br> 1975年,机会来了,家里托关系从省城石家庄弄了个合同制指标——某建筑公司协议工,具体活就是搬砖、和泥、当小工,活儿虽然累点,但毕竟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到30多块钱的工资,街坊邻居羡慕不已。<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div> 建筑行业比较单调,搬砖——和泥,和泥——搬砖,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吸引他的是每月能够拿到三十七块二毛钱的工资,自己把零头吃掉,剩余三十块钱寄回家里,攒个三头二年就能娶媳妇。另外让他感兴趣的是工人比农民优越,国家规定8小时就是8小时,不管天黑不黑,到点下班。这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中医中药。<br> 单位有一位工友,人称“小焦”,比王养富还小五、六岁,人家每天过得无忧无虑,逍遥自在,还不断请弟兄们下馆子打牙祭。细一打听,人家有额外收入!<br> 小焦祖上有一个传统职业——修脚,别看说起来不好听,可来钱快,尤其是赶庙会,哪天也能挣五六十块,算起来一个月就有七八百块钱的收入,顶上两年班的工资总和。于是,哥几个一商量,拜小焦为师,就学这门手艺。<br> 起初,王养富还抹不下脸,但想到没钱连老婆都娶不下,还要什么自尊呀。他经过几天几夜的冥思苦想,决定加入小焦的队伍——修脚。为此,他还专门到当地工商局办理了营业执照,下午一下班就和工友们结伴到中山路人多的地方设点摆摊。运气不错,第一次他就挣了38元,而且只一会工夫,就把一个月的工资赚回来了。<br> 巨大的商业利益让他们把上班看得很轻、很淡。<br>半个月后,单位领导知道了。为了稳定军心,单位勒令他们写检查,作检讨。于是他们收敛了一些时日,下班后不再到街上去摆摊,而是利用星期天到附近乡镇去赶庙会。收入很可观,哪天也挣百八十块。<br> 没多久,他们每人就买了一台录音机,挎在自行车的前把上,放着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这一下单位更加不能容忍了,继续无休止地让他们写检查。<br>这一回他们不干了,集体辞职,干起了专职的修脚工。<br></div></div> 纪录电影《草根出墙》截图 八十年代中,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王养富回到武安老家,在当地考取了《行医证》,在县城开起了个体诊所,实现了他多年一直想行医的愿望。<br> 个体诊所不好干,因为多数人看病还是要到大医院去,那里条件好,医疗设备齐全,还有专家门诊,预留的空间其实已经不多了。要想生存,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绝活,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这时,王养富就想到了他们家的祖传秘方——治疗重症肌无力(也称肌萎缩)的中医药方。<br> 这个药方不在他父亲手里,在他三伯父手里。在他三伯父手里就等于闲置,几乎没用,因为三伯父吃的是公家饭,他所在的那个医院里又没有这个科。王养富知道,尽管肌无力患者并不多,但如果疗效好,这碗饭也够他吃一辈子了。<br> 药方拿到手以后他就开始研究。其中有一味中药叫细辛,毒性很大,按《本草纲目》讲,“细辛不过钱,过钱命不全”。换算成现在的单位,1钱=3克,也就是说,给患者服用超过3克就有生命危险。<br> 为了避免中毒,他采用灌肠法在自己身上试验,不通过口腔喝,不通过肝代谢、脾胃代谢,而是通过肛门注入。先用3克试试,如果没事,就逐日递增,最后居然用到100克没事。<br> 后来他看到一本书,书名叫《细辛与临床》,作者是唐山一位赤脚医生,书中提到曾用细辛到180克。这位作者名气并不大,名气大的是写序人——时任河北省卫生厅厅长的王春然,既然厅长都认可这本书,那就没问题,因为这是要负法律责任的。<br> 他开始尝试口服,先喝3克,再逐日递增。喝到80克时感觉舌尖发麻,恶心,呕吐,于是赶紧喝绿豆水解药。后来王养富学聪明了,他养了许多老鼠,遇到药性和剂量吃不准时,就先 让老鼠吃,从中观察老鼠的反应。<br> 经过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的探索试验,王养富逐步总结出一套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填补了许多大医院都无法攻克的难题,在邯郸、石家庄一带治好了许多病例。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b></div> 1994年底,王养富在首都北京办起了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专门攻克世界顽症——重症肌无力。<br> 然而,门开了,牌子也挂上了,却不见有多少病号。这也难怪,北京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商铺林立,群英荟萃的地方!光老字号的药店就有同仁堂、长春堂、庆仁堂、乐仁堂,现代大医院更是星罗棋布,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海军总医院……谁看得见你呀?看来酒香也怕巷子深,还得吆喝。<br> 北京电视台一位导演朋友杨晓秋给他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说:“我们副台长的母亲住院了,你要能给他母亲看好病,想在电视上打广告,还不是台长一句话的事?”<br> 王养富一听,这倒是个机会,赶紧问:“什么病?”<br>杨晓秋说:“也不是什么大毛病,感冒。前些日子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经过10天的输液治疗之后,老太太终于不行了,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让家属准备后事。”<br> “ 你们台长姓什么?”<br> “姓苏,叫苏厚汾,是主管《医林奇观》这个栏目的。他母亲今年90多岁,平常身体可好了,还经常在家给他们做饭吃。”<br> 王养富跃跃欲试:“你回去给苏台长说说,我去给他母亲看看。”<br> 第二天,杨晓秋带着车把王养富接到苏台长家里。王养富诊脉后说:“千万不能再输液了,你输的都是消炎药,中医称下火药。老太太浑身冰凉,身上没有一点火气,就像煤油灯一样,火苗不旺了,这个时候只能加油,不能灭火,按照中医说法,就是要增加免疫力。不过,老太太年事已高,我也不敢配药,你是高级干部,出点事我可担当不起。”<br> 苏副台长见王养富面有难色,就鼓励说:“没事,大胆治吧,反正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治不好你也没有责任。”<br>王养富说:“那就给你开个老方子吧。这个方子名字叫生脉饮,主要成分有人参、五味子、麦冬,是生脉搏的。我再给你加两味补肾药:锁阳、淫羊藿。煮成汤药让老太太喝,但不能量大,老太太上年纪了,10分钟喂一小勺,7天肯定有效。”<br> 过了一个多礼拜,王养富打电话询问老太太的病情,苏副台长高兴地说:“好了,早好了,5天我妈就下床给我们包饺子了。”<br> 苏副台长非常佩服王养富的医术,立刻安排《医林奇观》栏目组采访王养富院长,并在第一时间播出了王养富的专题片。<br> 从此,王养富名声大振。每天看病的人挤满了他的诊所,这些人中有影视明星,有国家干部,有书画名家,一传十,十传百,连国家部委的领导都要找他去看病。当然,部委领导不便透露,在此仅撷取几个普通病例以窥全豹。<div><br><b>病例一</b><br> 中国传媒大学副院长周同山,因痛风住进北京某医院。住院前还能爬山、打高尔夫球,住院时自己还能上楼,结果医生天天用好药,德国、美国进口药,输液三个月后,彻底不能动了,腿肿得连床都下不来。此时周副院长给王养富打电话,询问中医有没有办法。王养富肯定地说:“你这是输液把肾输坏了,中药只用两味就能给你治好。”王养富便开了个方子:黄芪150克,车前子150克。并亲自把药熬好,装入暖水瓶,让司机送到医院,并嘱咐一天至少要喝25杯。周副院长遵医嘱喝了一天就排尿三次,在这之前排尿很不正常。后来,周副院长又让秘书买了两副药,三天之后,彻底治好,一切恢复正常。当时医院的院长、主任都很惊奇,纷纷来抄这个药方。</div><div><br><div><b>病例二</b><br> 一天下午4点多钟,王养富接了一个电话,电话是中国兴业银行副行长张瑜女士打来的,说她正在北京怀柔主持一个兴业银行全国会议,在主席台上实在坐不住了,鼻涕一把泪一把,擦都擦不过来,而且高烧,头痛,实在有碍形象,不得不请假在宾馆休息,看有没有好的办法。王养富说:“有,一副药就好。”于是,他开了个方子:生石膏200克,桂枝10克,干姜100克,芷附子10克,红参30克。王养富按这个方子抓了一副药,煮好,装入暖瓶,让司机开车送到怀柔宾馆,夜10点送到,嘱咐10分钟一杯,12点前喝完,发汗即好。说来还真神了,喝完就彻底好了,张副行长第二天早8点准时出现在主席台上,同行们都很惊讶。</div><div><br><b>病例三</b><br> 香港《大公报》总编贾先生,不知什么原因起了一身小水泡,用手一抓就流脓,到香港皇家医院住了16天,天天输液,打消炎针,化验血,化验肝功,用最好的西药治疗,没有效果,直至腿上长出脓疮。医生会诊检查不出病,怀疑是脉管炎,要锯腿。贾先生一听害了怕,才40多岁就坐轮椅,他实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就向内地求救。《人民日报》社主任白剑锋得知后,询问王院长中医有没有好的办法,王养富说:“不是什么大问题。根据我的经验,这应该是食物过敏,由于过多食入大酒大肉、生猛海鲜,肝毒排解不了,致使皮肤多处出现水泡,形成脓疮。我开个方子一吃就好。”<br> 于是,王院长开了这么个方子:绿豆600克,甘草30克,锅开水煮8分钟,倒出,20分钟喝一杯,每天喝25杯,三天后见效。<br> 几天后患者用手机发回信息:“三日来服用弟之绿豆甘草汤,症状消减,恢复迅速,不日即可出院。吾弟乃神人也!感谢华佗老医赐方,中医无愧人间瑰宝!”</div><div> ……<br> 王养富不但重视对古代药方的研究和运用,而且善于搜集民间的偏方、验方,他认为这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亲身体验的结果,只有用不好,绝对不会错。<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王养富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用他的祖传秘方治疗重症肌无力。</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重症肌无力被称为世界顽症,许多国家都把该病列为不治之症。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眼肌、咀嚼肌、咽肌、面肌或四肢肌肉疲乏无力,严重者颈项不能抬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因无力咳出而窒息死亡。王养富对此进行了潜心研究,通过口尝身试总结了一整套治疗方法,被《人民日报》、《亚洲日报》、《世界日报》称之为攻克了世界顽症的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97年,北京解放军某部战士李国山因出车在路边休息,被一辆失控的摩托车撞伤,造成右臂骨折。战友们把他及时送到了医院,虽然手术成功了,但却留下了后遗症,回到部队没多久,就觉得浑身乏力,肌肉开始萎缩,手里不但不能提东西,到最后连站起来都非常困难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对于年仅19岁的李国山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部队首长和家里人都很着急,母亲整天哭鼻子抹眼泪,四处求医无果。后来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王养富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报道,于是拿着报纸来找王养富院长。</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李国山是天津宝坻人,家庭条件比较困难,部队和家庭都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于是部队领导就发动全团献爱心。那时士兵每月的津贴费才三四十元,大家一毛、两毛、十块、八块地往一块凑,才凑了5000多块钱。王养富被战士们的真诚感动了,当即表示不收钱,免费治疗,他说:“解放军是我们的钢铁长城,你们在保卫国家安全。今天我免费为李国山治疗,也算对解放军表示一点我的心意。”</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此后李国山转入王养富所办的邯郸同济医院,经过四个月的治疗,肌体明显增粗,四肢有力,李国山不但能下地干活,还与王院长掰起了手腕。一年零三个月后,李国山重新回到部队训练场,部队首长以特有的方式欢迎王院长到访,并精心制作了一面锦旗赠送给他表示感谢。对此,北京电视台专门在《医林奇观》栏目、中央电视台专门在《人民子弟兵》栏目做了长达19分钟和15分钟的电视报道。</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王养富院长的感人事迹和高超医术通过媒体迅速得到传播,连美国人都专程跑到北京来找王养富。在此之前美国人只相信西医,不相信中医。</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克里斯·朗革,男,48岁,美国新泽西州人,患病前应聘在中国天津南开大学教学。1995年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系统萎缩症(或称为运动神经损伤),并影响到上身,包括手、手臂、肩、颈部、喉、舌和脸部肌肉,以至于写字、吃饭都很困难,直接影响到他从事的教学工作。曾是足球运动员的克里斯回忆说,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到过美国、日本不少医院求医,吃了不少西药,但没能阻止病情的不断恶化。该疾病在西方医学界被认为“不治之症”。 克里斯在对治疗病症失去信心的时候,忽然看到了王养富用中医疗法治愈肌萎缩的报道。</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99年,他抱着一线希望来找王院长,但心里对中医能否治疗肌萎缩仍持有怀疑。</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王院长经过诊断之后,让他在邯郸同济医院住下来,经过两个月的灌肠、外敷肌贴、药浴、食补等独特的中医治疗,克里斯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他在照镜子时吃惊地发现,上身的肌肉已经开始恢复,颈部、上臂和胸部的肌肉开始生长,原本写几个字、打印一封信也很困难的手,可以握笔正常写信了,含糊不清的说话变得能够准确发音,常常噎食、吞咽困难变得能够正常进食,非常微弱的手和手臂的血液循环变得流畅了,与1998年接受治疗前照片上的那个克里斯判若两人,运动员的体魄正在渐渐地恢复。克里斯说,“吃饭、睡觉都不错,每周坚持三次跑步,每次能跑三千多米。每周还游三次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王养富院长的精确诊断和独特治疗,使克里斯对中医信服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出院后克里斯·朗革写来一封感谢信:“王医生,语言不能表达我对您的感谢,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您给我生命希望,您慷慨和爱心超过我所遇到的任何一个医生。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爱心,也不会忘记邯郸同济医院所有医生和护士对我耐心的帮助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真挚的友谊。在我到邯郸同济医院之前,我对接受可能有效的治疗这种致命性的疾病,已经放弃了希望。然而,在前两个月中,我的情况得到了迅速的改善,我甚至相信我将被完全治愈。我如此感谢神所作的这个奇迹,感谢神对我的无尽的怜悯。我祈祷所有的爱心、帮助和关怀,您们所给予我的,将在神的慈爱和恩典中加倍的降在您们的身上。诚挚的,克里斯·郎革。”</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类似让患者迈开双腿的病例不计其数,如当年给周总理开专机的龚道明机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温总理老师谢学锦,平面设计师渐冻人王甲等,在此恕不一一细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写到此,读者该着急了,王养富的祖传秘方究竟是什么?笔者征求了王院长的意见,他说:“没什么,可以公开。”</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冬虫夏草,细辛,制附子,黄芪,肉苁蓉,山药,白术,柴胡,山萸肉,菟丝子,五味子,枸杞,蜈蚣,人参,甘草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不过他还交代,光有药方还不行,还得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剂量。看来有病还得找他。</span></div></h3> <b> 五</b><br> 2009年,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王养富应邀参加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高峰论坛,并代表中医行业在开幕式上致辞。他热情洋溢的演讲受到了与会青年的热捧,尤其是他即兴写的两句诗:“北京奥运大放光彩,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被广泛传抄。<br> 随后,他应邀到纽约去谈养生,到洛杉矶广播电台去做客,到美国太平洋大学去讲学,不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把中医文化带到哪里。<br> 早前美国人并不认识中医,甚至认为中国没有电灯,还留着大辫子。<br> 王养富之所以称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因为北京奥运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让中国融入了世界。 王养富对中医的研究已经让世界瞠目。他说:“中医是哲学,西医是科学;中医是文化,西医是技术。哲学是辩证的,用少了是养生,用多了就伤身体。比如每天喝一两酒就是养胃、养身体,每天喝二斤酒就伤胃了。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很有讲究,比如精气神的‘精’,左边是小米的‘米’,右边是青菜的‘青’,这就是说,要想有精气神,每天就要喝小米粥,吃青菜。祖先造这个‘癌’字,是病字旁里面用了三个口一个山,这就说明大鱼大肉,山吃海喝,必然会吃出毛病。<br> “为什么说中医是文化,西医是技术呢?因为中医是靠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而西医则是靠仪器来检测指标,这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人体经络,西医检测不出来,就不承认人体有经络。我在治疗痿症的时候,就是采用打通经络的方法,来恢复人体免疫力。而西医找不到经络,就把痿症列为不治之症,结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最终不是切除,就是截肢,给人留下终身遗憾。 “中医中药具有几千年的临床经验,所留下来的都是行之有效的经典药方,它绝对可靠。比如六味地黄丸,现在美国、俄国、日本、西班牙、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都在吃,再过一千年仍然有效。而美国研制的青霉素,在中国七十年代初,4万单位的青霉素打一支,20分钟就能退烧,现在1600万单位的青霉素,连续打5天不退烧,并且导致中国每年68万儿童聋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是用小白鼠做试验,用于人类虽然也有明显效果,但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久而久之破坏了人体的免疫力,如抗生素之类,其副作用正在日益显现。现在连美国人自己都不吃抗生素药了。”<br> 他说,中医中药现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美国已有一万家中医养生所,中医在美国已合法化,许多州都可以报销。英国有八千多家,在日本、东南亚,对中医的崇拜几乎达到了迷信的程度。他建议大家不要轻视中医中药,多吃五谷杂粮,少吃大鱼大肉,长此以往,定能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 所以,王养富在讲课时才说:“中医不是治病,是增加免疫力,靠自身强大来战胜疾病,常常治的是一种病,结果好多病都好了;西医光治标不治本,如降血压、心脏病搭桥,都搭成立交桥了,越搭越麻烦。”<br> 他说:“西医是科学思维,中医是哲学思维。往往开出药方后,许多患者都认为不是治这种病的。其实错了,实践证明补气、补肾就能把心脏病治好,如果一味地去扩张血管,就像吹气球一样,早晚要破裂。因此,学中医必须要学哲学,哲学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科学却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祖先造字就很有哲学,比如这个‘疼’字,是病字旁里面有个冬,这就说明疼都是由寒造成的。”<br> 此后,王养富每年都要到美国去讲几次学,一面讲课一面看病。为了方便出入境,美国加州政府还专门为他颁发了金钥匙,2011年,他还被推选为美国科学健康协会会长。<br> 2010年2月,王养富应邀走进人民网《名医大讲堂》,以《中华名医》杂志社社长、毛主席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泰国中医药学会荣誉会长、美国洛杉矶养生馆首席专家的身份,现场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并以视频的方式,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和网友面对面畅谈了五谷杂粮养生的具体方法和内容。<br> 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中,有数以万计的患者从他的医院里获得了久违的健康,拾起了对人生的信心。甚至在医疗条件和技术都十分发达的美国,王养富教授的独特疗法也使得许多救治不愈的患者扔掉了拐杖,重新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为此,王养富将自己的中医养生馆开到了美国,他希望自己的医术不仅仅能够救治中国的病人,更希望世界人民都能了解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br><br> 20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