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魁北克,1608年法国人在此建立殖民地,是加拿大第一座城市,80%的人口为法国后裔,法语为官方语言,拥有浓郁的法国文化氛围,是美洲法语文化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芳堤娜城堡酒店建成于1893年,灵感源自法国卢瓦尔河谷的中世纪城堡,融合了哥特式与文艺复兴风格。城堡高80米,共18层,拥有青铜色尖顶、红砖外墙和塔楼,红砖与石头的完美结合,使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远远望去就像童话中的梦幻城堡。</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举行的魁北克会议在此召开。</p> <p class="ql-block">芳堤娜城堡酒店夜景</p> <p class="ql-block"> 由小尚普兰街雨伞巷仰看芳堤娜城堡酒店</p> <p class="ql-block"> 在达弗林露台上矗立着的是塞谬尔·德·尚普兰的雕塑。塞缪尔·德·尚普兰(1567年—1635年12月25日)是法国探险家、地理学家,也是魁北克城的创立者,被称为“新法兰西之父”。雕塑中,尚普兰右手拿着一顶装饰有羽毛的骑士帽,左手拿着几卷书信。</p> <p class="ql-block"> 兵器广场上矗立的信仰喷泉纪念碑,是为纪念 1615 年第一批传教士到达魁北克 300 周年而建立的,其雕塑为一位女士,左手擎一树橄榄枝,右手高举一枚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由惊险之梯处,俯视小尚普兰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韩剧“鬼怪”中的群众演员,弹竖琴的老爷爷。</p> <p class="ql-block">“鬼怪”穿越的红门</p> <p class="ql-block">幸福的一对</p> <p class="ql-block">魁北克老市政厅,墙上悬挂着的旗帜,是魁北克市的友好城市旗,左侧第一面旗帜是中国的西安市。</p> <p class="ql-block">小孩在老市政厅喷泉池里激情奔跑</p> <p class="ql-block"> 魁北克圣母大教堂。始建于1633年,这座北美(墨西哥以北)最古老的教堂历经多次火灾和地震,后在1925年重新整修。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和左右两个不同形状的尖塔是它最大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魁北克凯旋圣母教堂是一座石头结构的教堂,始建于1647年,最初建造是为供奉“圣童耶稣”(l'Enfant Jésus)。后来,这座教堂因纪念两次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而两次更名,1711年更名为现在的名字凯旋圣母教堂(Notre-Dame-des-Victoires)。在1875年的英法战争中,教堂被部分损毁,但随后经过修复至今。 教堂内部的祭坛是一个看点,中间展示着载着殖民者来到此地的巨大船只的模型。据说,这个模型就是尚普兰乘坐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 魁北克老城里的壁画有着独特的由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皇家广场旁凯旋圣母教堂后方的魁北克城大壁画。</p><p class="ql-block"> 为了展现魁北克丰富的历史文化,在 1999 年,魁北克政府组织了当地 12 名优秀的艺术家,共同创作了这幅壁画。他们采用了法国新视觉幻法的绘画技术,也就是“错视画”技巧,让壁画呈现出极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艺术家们以魁北克市的历史为蓝本,将 17 世纪魁北克城的风貌和当地人的生活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还把魁北克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 16 位人物巧妙地融入其中,包括魁北克城的发现者、管理者、建设者等,使得壁画既展现了过去的辉煌,又充满了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蒙特伦西瀑布这个景点位于魁北克市北部,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是蒙特伦西河从高达83公尺的山壁垂直落下所形成的瀑布。这座瀑布高度为尼加拉瀑布的1.5倍,声势浩大,十分壮观。在冬天时,瀑布的水流减少,只剩下一细条,其余部分都被冰川所包围,形成了一道雪白如玉的冰壁,令人心生敬畏。这里还有许多近距离观瀑的小径、露台、桥梁和阶梯供游客使用,使游客更容易欣赏到瀑布的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吊桥</p> <p class="ql-block">供游客观赏瀑布的栈道阶梯。</p> <p class="ql-block">瀑布彩虹</p> <p class="ql-block">魁北克圣安妮大教堂,位于加拿大魁北克城以东30公里的圣劳伦斯河河畔,魁北克圣安妮大教堂(法语:Basilique Sainte-Anne-de-Beaupré)是北美天主教三大圣地之一。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50万朝圣者前来参观。据说这个教堂最神奇的地方是治愈残疾。很多患有难以治疗的残疾的人,来到教堂虔诚祷告,回家后都神奇般了好了起来。这里的柱子上,挂满了那些回复健康的人们送回来的曾经用过的拐杖,以证明这里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教堂拐角处,有一个铜雕,雕塑的基座上放置了一个杯子(象征圣杯)和一个盘子,暗示基督教中的"最后晚餐"或"怜悯穷人"的主题。人物的服装和姿态与耶稣在受难或施洗约翰的形象相呼应。墙上的牌匾引用了《马太福音》25:40(Mt 25:40)的经文:"凡你们对我的兄弟中一个最小的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意为:"凡你们对我的兄弟中一个最微小的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强调慈悲和对弱者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正在进行中的礼拜仪式。</p> <p class="ql-block">地下二层的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圣安妮大峡谷是位于魁北克城东边约40公里处的一个美丽的沉积岩峡谷。游客可以沿着罗伦斯河欣赏到这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圣安妮大峡谷也因其卓越的自然景观而被评为加拿大最佳户外自然景点之一。此外,这里还是枫叶赏览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飞越圣安妮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周末的街头狂欢</p> <p class="ql-block"> 魁北克省议会所在的国会大厦位于议会山丘上,建筑风格为第二帝国式。大厦兴建于1877年,于1886年竣工,采用精致的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外观宏伟华丽,类似欧洲的凡尔赛宫,令人流连忘返。大厦正立的壁龛中有22座铜像,纪念那些在魁北克历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国会大厦的历史虽然不是特别悠久,但其壮丽的建筑和铸像群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p> <p class="ql-block"> 建于1820年的魁北克城堡是北美大陆著名的要塞,最初是英军所建。由于平面呈星形,被称为星形城堡,现在是魁北克皇家第22连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城堡里飘扬的加拿大国旗</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城堡炮台</p> <p class="ql-block">老城门</p> <p class="ql-block">老城楼</p> <p class="ql-block"> 魁北克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及两国高级军政官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两次战略会议。</p><p class="ql-block">第一次魁北克会议</p><p class="ql-block"> 召开时间:1943年8月14日至24日。</p><p class="ql-block"> 会议目的:研究欧洲作战的战略,并就与太平洋战场的有关问题达成协议。</p><p class="ql-block"> 主要决策:批准了“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计划,确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实施登陆,但将日期推迟至1944年5月1日;决定对德国联合实施战略轰炸,制定“铁砧行动”计划,从地中海向法国南部登陆以配合“霸王行动”;讨论远东问题,作出在对德战争胜利后一年内击败日本的决议,重申优先考虑在缅甸北部发动进攻以打通滇缅公路等;确定“霸王行动”由美国将军指挥,地中海战区的指挥权交给英国将军;签订了共同制造和使用原子弹的《魁北克协议》。</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魁北克会议</p><p class="ql-block"> 召开时间:1944年9月11日至16日。</p><p class="ql-block"> 会议目的:当时盟军已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欧、中欧挺进,德军面临三面围攻,此次会议着重讨论欧洲作战战略和处理德国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主要决策:盟军应在西线全速挺进,突击鲁尔和萨尔,攻占德国的心脏地区;在意大利保持盟军原有兵力以牵制德军;若战事转至中欧,应抢在苏军之前攻占维也纳;美、英就占领德国区域达成协议,确定东部为苏占区,西北部为英占区,西南部为美占区;两国首脑草签了《摩根索计划》备忘录,后因泄密并遭美国舆论反对而放弃;决定加紧在缅甸和太平洋地区对日发动攻势,丘吉尔决定调动英国舰队主力到太平洋作战。</p><p class="ql-block"> 两次魁北克会议反映了美英两国在协调作战的同时,也存在因各自利益产生的战略分歧,不过美国凭借实力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会议达成的协议对盟军后续的作战行动和战后格局的形成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参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p> <p class="ql-block">参会的英国首相丘吉尔</p> <p class="ql-block">老城墙上看晚霞</p> <p class="ql-block">蒙特利尔诺特丹圣母大教堂,建于1829年,是北美最大的教堂之一,位于达尔姆广场对面。该堂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筑,内外兼备,可容纳5,000人。西侧的塔楼中悬挂着北美最古老的巨型时钟,每天都是准时报时。教堂外部庄严肃穆,内部则充满浪漫、华丽的气息。宽敞的大厅、蓝色的天花板、新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彩绘玻璃等装饰细节都非常精美,展现了上帝之宫殿的豪华和壮观。</p> <p class="ql-block"> 在诺特丹圣母大教堂门口聚集,准备声援巴勒斯坦游行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蒙特利尔市政厅(Hotel de Ville)起初建于1878年,当时的设计师为Henri-Maurice Perrault和Alexander Cowper Hutchison,采用了“法国第二帝国样式”,这是一种巴洛克和法式元素的混搭风格,由17世纪文艺复兴风格发展而来。然而,1922年,该建筑遭遇大火,大部分被毁。建筑师Louis Parant受命重建,经过这次的改造,市政厅焕然一新,也更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1984年,该建筑被列入加拿大标志性历史建筑名单,因其具有丰富的建筑历史及地域文化特色而备受推崇。</p> <p class="ql-block"> 让·沃克兰雕像:让·沃克兰(1728-1772)是新法兰西法国舰队的指挥官。其雕像位于蒙特利尔老城区的沃克兰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年轻艺人</p> <p class="ql-block">圣劳伦斯河畔的蒙特利尔老港</p> <p class="ql-block">皇家山上看蒙城</p> <p class="ql-block">蒙特利尔市内的白求恩雕像</p> <p class="ql-block"> 千岛湖位于加拿大渥太华西南200多公里处的金斯顿附近。它形成于大冰川时期,是与大西洋相通的湖泊,包含1865个大小岛屿。该湖被水中间隔线分割为南北两岸,南岸属于美国的纽约州,每家每户都挂着美国国旗。而北岸则隶属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多数家庭都挂着加拿大和美国的国旗。在1865个岛屿中,三分之二属于加拿大。而美国拥有的岛屿往往占地广阔,通向大湖(GREATLAKES)的深水水道因此较多。大湖由加美边界的五个湖汇聚而成,分别为安大略湖、伊利湖、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和休伦湖。在千岛湖的伊微里(IVYLEA)一带,一段连接美国和加拿大的千岛国际大桥跨越湖面,犹如一道天然彩虹,为千岛湖增色不少。桥上车流如织,贯穿南北,呈现出繁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千岛国际大桥是连接美国纽约州北部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的国际桥梁系统。1937年始建,1959年扩建,跨越美加边境的千岛地区。由5座桥梁组成,全长13.7千米,有两条车道和人行道,总造价305万美元。南岸连接美国81号州际公路,北岸通过137号公路连接加拿大401号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千岛湖上的刺激和潇洒</p> <p class="ql-block">千岛湖上一叶红帆</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千岛湖上的爱心城堡即博尔特城堡(Boldt Castle),由纽约富商乔治·博尔特(George C. Boldt)为他的爱妻露易斯(Louise)所建,小岛属美国领土。</p><p class="ql-block"> 该城堡于1900年开始建造,历经4年,就在城堡快完工、内部还在装修时,1904年露易斯病逝,博尔特悲痛万分,下令停工,此后再也没有登上过心岛。</p><p class="ql-block"> 73年后的1977年,博尔特家族后人以1美元的价格将岛屿连带城堡转让给千岛湖大桥管理局。管理局投入数百万美元进行修复,使其逐渐恢复昔日光彩,并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 在加拿大千岛湖上,有一个两岛跨两国的有趣故事,涉及的两个岛屿是加拿大的扎维孔岛和邻近的一座美国的无名小岛。美加界河穿岛而过。</p><p class="ql-block"> 这两座小岛的主人是美国通用公司的总裁。起初,他通过中介购买了属于美国的那个小岛,然而当他来到实地后,觉得这个小岛面积太小,无法建造理想的大屋,于是又买下了邻近的、属于加拿大的扎维孔岛,并在上面修建了豪华的度假屋。为了方便在两岛之间通行,他还修建了一座小桥,并取名扎维康桥。这座桥全长仅 9.75 米,却横跨了美加两国的水道,成为了世界上最短的国际桥梁。岛上还悬挂着加拿大、美国的国旗。</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使得这两座小岛和这座小桥成为了千岛湖的一大特色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加拿大金斯顿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且文化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1673年,法国探险家拉萨尔在此建立了弗隆特纳克堡,金斯顿成为重要的皮毛交易站和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 1758年,该堡垒被英国占领并摧毁,1783年,亲英分子在此重新定居,并以乔治三世国王的名字将此地命名为金斯顿。</p><p class="ql-block"> 1841年至1844年,金斯顿成为加拿大联合省的第一个首都。</p><p class="ql-block"> 1998年,金斯顿与周边的金斯顿镇和匹兹堡镇合并,城市规模扩大。</p> <p class="ql-block">金斯顿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旁的老饭店</p> <p class="ql-block">老中央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1095年的蒸汽火车头</p> <p class="ql-block">亨利炮台(Fort Henry)是金斯顿<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著名的旅游点,</span>它坐落于圣罗兰士河的咽喉处,是当地百年前英美战争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英军仪仗队</p> <p class="ql-block">童子军</p> <p class="ql-block">炮台的地下层</p> <p class="ql-block">炮台的面包烘培处</p> <p class="ql-block">伙房</p> <p class="ql-block">宿舍</p> <p class="ql-block">炮台</p> <p class="ql-block">广场</p> <p class="ql-block">哨兵</p> <p class="ql-block">女王大学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成立于1841年,比加拿大正式建国还早26年,其商科、工程专业在加拿大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 游玩了女王大学后,当天回到了多伦多,第二天坐上了回国的航班。再见了多伦多,再见了加拿大。这次加拿大的自由行,到此全部结束了,感谢一路陪伴的耿导及大家的厚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