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凭阑听雨

<p class="ql-block">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p><p class="ql-block"> 吴素玉</p><p class="ql-block">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由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著,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著作。范梅南教授以其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结合敏锐的教育经验,从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且有益的思考。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的智慧与情感,以及教育者应具备的素养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一、教育机智的内涵与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范梅南教授在书中提出,教育机智是教育者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基于对学生体验和需求的深刻理解,所展现出的即时决策和行动能力。它并非是一种预设的教学技巧,而是一种在动态生成的教育情境中,通过 “沉默的聆听”“细微的观察” 等方式,捕捉孩子未言明的需求与情感,从而做出恰当教育行动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教育机智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追求 “可控性”,预设目标、设计流程、评估结果,但却忽视了教育本质的 “不确定性”。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未完成的存在”,课堂中的每一次互动都可能成为 “教育时机”。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因家庭变故哭泣时,是简单制止还是借此引导情感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育机智,能够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教育机智能够帮助教师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化解课堂中的尴尬与冲突,让教育在自然而然中发生,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二、教育机智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p><p class="ql-block">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p><p class="ql-block"> 书中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生活经验、心理状态和学习准备的主动探索者,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倾听,把握他们的经验基础、情绪状态和认知准备,将这些个体差异转化为教学契机。比如,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回答,机智的教师不会简单地判断对错,而是会深入探究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和独特之处,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机智,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p><p class="ql-block"> (二)把握教育时机​</p><p class="ql-block"> 教育机智还体现在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教育时机,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这些情况看似打乱了教学计划,但如果教师具备教育机智,就能将其转化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例如,当学生因观点分歧而争执不休时,教师可以暂停教学,组织一场 “观点辩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学会倾听与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这种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把握教育时机的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重要体现。​</p><p class="ql-block"> (三)以情感共鸣促进教育​</p><p class="ql-block"> 范梅南教授指出,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发生在特定情境中的人与人的相遇与对话。在课堂这个微观世界里,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眼神交汇、每一句言语交流,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更渴望情感的关怀与理解。当教师能够敏锐捕捉到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与期待,用真诚的情感回应学生,情感共鸣便开始悄然生长。这种共鸣,如同春雨润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情感共鸣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它能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与关爱时,他们会放下心中的防备,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实现与学生的情感共鸣,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共情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情绪状态,从学生的一个小动作、一个眼神中读懂他们的内心想法。同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只有真正理解学生,才能与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外,教师还需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实与温暖,更加愿意与教师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p><p class="ql-block"> 三、培养教育机智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持续学习与反思​</p><p class="ql-block"> 教育机智并非天生,而是教育者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参与教育实践、总结教育经验与反思而逐步形成的。范梅南教授说:“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一堂课结束后,都应该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通过不断地反思,我们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提高自己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培养出敏锐的教育机智。​</p><p class="ql-block"> (二)保持对学生的兴趣与热爱​</p><p class="ql-block"> 对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是培养教育机智的基础。只有当教师真正关心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才会用心去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对学生的关注和理解,能够让教师在面对各种教育情境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充满爱心的教师会主动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教师会给予安慰和鼓励,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正是这种对学生的深厚情感,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三)勇于尝试与创新​</p><p class="ql-block"> 在培养教育机智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敢于创新。教育情境是复杂多变的,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应对所有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敢于突破常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教师能够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提升自己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四、结语​</p><p class="ql-block"> 读完《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机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对如何培养教育机智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教育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惊喜的旅程,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用智慧和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书中的理念为指导,努力践行教育机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每一个教育时机,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让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的事业。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够成为具有高度教育机智的优秀教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