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世界】血火淬炼的初心——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馆记

若竹

<p class="ql-block">  今年"七一"前夕,新华社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截至2025年6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突破一亿大关。回望1921年那个开天辟地的时刻,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这个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如今已成为拥有上亿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这组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是用生命铸就的丰碑。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应铭记:这盛世,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7月2日,笔者应邀参加永康市老科协党史学习教育,走进浙南革命圣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馆。这座坐落于永嘉县五尺村的红色地标,与红军广场、军部旧址等共同构成"浙南红军小镇",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焕发着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展馆,八个主题展区如一幅恢弘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风起云涌"展现革命星火初燃,"星火燎原"记录武装斗争历程,"血染红旗"讲述悲壮牺牲故事⋯⋯在讲解员深情的讲述中,红十三军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我们面前立体呈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红三团的展区——这个诞生于永康方山口村的红军队伍,其英勇事迹早已通过"建党庆百年"活动深植人心。当看到展墙上熟悉的面孔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红十三军政治部主任陈文杰烈士的遗像前,讲解员的声音有些哽咽。1930年那个血色的秋天,身负重伤的陈文杰在叛徒出卖后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这位年仅27岁的共产党员宁死不屈,在赴刑场途中仍高呼革命口号。更令人痛心的是,敌人竟残忍割下他的头颅示众⋯⋯</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说到此处,展厅里一片肃穆。而在隘门岭纪念亭的照片前,"271名红军指战员惨遭杀害"的数字,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强烈震撼。</p> <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十三军虽然最终失败,但作为浙江武装斗争的一面旗帜,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由浙江子弟组成的红军队伍,不仅是土地革命的重要力量,更是南方革命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正如展馆结束语所言:革命的成功往往要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最后胜利”的曲折历程。红十三军的牺牲与奋斗,正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艳阳为五尺村的青山镀上一层金边。回望这座承载着血火记忆的建筑,笔者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共永嘉县委对红十三军革命精神进行了提炼,即:怀抱理想,敢为人先的求真精神;艰苦奋战,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为民奉献,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三种精神”至今仍闪耀着时代光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些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  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从未远去,那些高举火炬的先驱者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当我们享受和平阳光时,更应铭记:今天的幸福,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唯有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唯有牢记使命,才能开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