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荔枝

吉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日热播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带火了李善德这位“荔枝使”。而在我尘封的记忆深处,也曾有过这么一位“荔枝使”,在每年“丹荔”挂果的季节,不辞辛劳踩着十几里地的脚踏车,给我们家送来满满一大筐的“荔枝鲜”,十多年不曾中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荔枝使”是父亲当年在校办农场带领学生“学农”时,认识的一位当地的农民朋友,记得名字好似叫“晋来”。“晋来”伯是福建著名“水果之乡”——漳州九湖乡的一位农民。九湖乡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而其中又以荔枝最为出名。“晋来”全家就是以种植荔枝为生。那个年代,倡导学生不但要从书本中学知识,也要从实践中学知识。父亲所在的师范学校因此在九湖乡开辟了一个校办农场作为学生的学农基地,“晋来”伯因出色的农业技能被学校聘请教授学生农业知识。父亲想必因此与“晋来”伯投缘而成为好友。“晋来”伯家境贫寒,父亲常有接济,“晋来”伯感念在心,每年到了荔枝丰收的季节,必精选一大筐上好的“荔枝鲜”送至我家。“晋来”伯过世前,还特意嘱咐儿子每年要记得此事。而在那个物质困乏的年代,那筐满满的“荔枝鲜”就成了我在炎热夏日中更加火热的期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安的荔枝》来自岭南,而到了宋朝,都城的荔枝却多来自闽南了。那是因为彼时的都城已迁至交通更为便利的汴京,流经汴京的汴河就是大运河的主干河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汴河便捷的水运造就的沿岸繁华景象。而此时的福建泉州依托海丝贸易的繁盛,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闽南荔枝依托泉港海运再转河运的便利物流,不断扩大生产,荔枝第一产地逐渐转移到了福建闽南。曾任宋代泉州知府的蔡襄在所著《荔枝谱》一书中记载了当时闽南荔枝内外销的盛况“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荔枝起源地在岭南,但闽南与岭南水土气候接近,闽南人素有种植水果的传统及经验,打理起荔枝来自不在话下,加之荔枝好吃,经济价值又高,很快荔枝的种植就在闽南乃至福建得到广泛的推广。宋代宰相、厦门同安人苏颂就在其《本草图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荔枝子,生岭南及巴中,今泉、福、漳、嘉、蜀、渝、涪州、兴化军及二广州郡皆有之……荔枝始传于汉世,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今闽中四郡所出特奇,而种类仅至三十余品,肌肉甚厚,甘香莹白,非广、蜀之比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荔枝至闽地,不但得到的传承,更得到了改良。莆田的“状元红”、泉州、漳州的乌叶荔枝,不但果实红艳诱人,味道也更甜更美味,特别是乌叶荔枝不但果肉肥厚而且籽核细小,得以推广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荔枝色艳味美,但不耐储存。“一日香变二日色变三日味变”,在那个没有冰库、冰箱的年代,水泡是惟一可以延长“荔枝鲜”食用期限的方法。百姓常常将荔枝浸泡在井水中,一是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二是荔枝性热而井水性凉可以败荔枝的火性。但是,浸泡在井水中的荔枝保存时间最多也就个把星期,而三两日后表皮也开始发黑,此时的荔枝便常常被剥去有损颜值的外衣,留下白玉般的内里,适时转换“水果”的身份为“配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些年,在闽南,剥开壳后的荔枝蘸酱油,作为早晨稀饭的配菜颇为流行。蘸酱油吃的荔枝,一是在酱油加持下,味道的层次更为丰满,酱油的咸反而刺激了味觉对荔枝香甜的感知,二是用民间说法,酱油可以败荔枝的火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荔枝作肴在闽菜中并不少见,取去核后的荔枝果肉,内塞肉馅或虾馅,外裹面包糠下锅炸至金黄色,装盘成荔枝串模样,酸甜酸甜的,好看又好吃。而甜汤荔枝作为席后甜点,更是常见。当年我的母校有一道常在今天梦中出现的经典名菜——“荔枝肉”,就是将猪瘦肉切花,油炸成荔枝状,再淋上用红糟调制成的糖醋汁,酸甜开胃又爽口,不但形似荔枝而且也颇有几分荔枝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闽南,荔枝不但可以作肴,还可以入戏。闽南的传统剧种歌仔戏最出名戏目之一《陈三五娘》就缘自明朝泉州籍著名文学家李贽所撰的《荔枝记》。剧中的一个重要桥段就是五娘在绣楼上赏荔,见陈三骑马经过,遂抛荔枝引出了一段传唱至今才子佳人浪漫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是不是受此启发,今天的漳州特意在九湖的荔枝种植地开辟了一个“荔枝海”公园。园内荔枝树成海,亦时有歌仔戏票友秀艺,有风吹过,可以听到风中传来《陈三五娘》中“荔枝若解坠楼恨,拼向玉阶碎瑶琴”的经典唱段,那是五娘在思念陈三。这个中滋味,亦似那手中剥开的荔枝,似酸似甜,非酸非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