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长城上龙王庙——红色革命纪念地

李晔华

<p class="ql-block">  长城上的龙王庙---红色革命纪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龙王庵”,位于恒山山脉千佛岭、西河口段王八圪塔鞍口处的长城上,与长城相伴,是一个充满历史与神秘色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恒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不仅自然风光壮丽,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和朝圣者向往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长城蜿蜒曲折,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山峦之间,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而位于王八圪塔下鞍口上的龙王庙,是长城这条巨龙身上的一处独特风景与古老的龙龟文化。这里的砖旋拱券式龙王庙——“老龙王庵”,是修长城时同时代的建筑工程,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古代人民对自然崇拜和祈求风调雨顺的见证。</p><p class="ql-block">龙王庙的自然与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自然景观:龙王庙坐落于千佛岭至西河口山脊的鞍口上,王八圪塔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海拔2098米)赋予了它非凡的自然风貌。更为神奇的是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庙院中还有一口甘泉天井,而这座砖旋的拱券龙王殿,不仅是建筑的杰作,也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 人文传说:原来龙王庙内有龙王的坐像、墙上有行云布雨图、天花板上雕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龙,用销销暗器与大殿正门内侧的一方块石板连接,万一有歹徒入内踏上石板,上方飞龙腾空而下将其按住,遇上胆小之辈将吓的魂飞魄散。有记事的老人记得曾吓死一个南蛮子。这说明这座建在长城上的龙王庙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而关于龙王庙显灵保平安的传说,更是增添了这里的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革命历史印记</p><p class="ql-block"> 革命会议遗址:1939年,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20师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师政委关向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曾在此秘密召开会议,策划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使得龙王庙不仅仅是一座庙宇,更成为了一段革命历史的见证者。因此,老龙王垵为革命纪念地。(2009年版《北岳恒山志》第三章第三节)</p><p class="ql-block"> 革命纪念地:由于其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龙王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了后人缅怀先烈、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现状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龙王庙的损毁:然而,遗憾的是,龙王庙在“文革”期间被毁,拆了庙的砖建了温庄中学,只剩下一座拱券门洞。这一变迁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也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和保护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迹。</p><p class="ql-block"> 龙王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供奉龙王的庙宇,人们相信龙王能够掌管风雨雷电,保佑农业丰收和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在长城这样的军事防御工程上建造龙王庙,既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寄托了他们对于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老龙王庵”作为建在长城上的龙王庙,更是独具特色。它不仅融合了长城的雄伟与龙王庙的庄严,还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地势,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长城的壮观,还能领略到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更能深刻体会到古代人民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此外,“老龙王庵”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见证了长城的修建历程,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因此,它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 庵在道教中的使用情况‌:在道教中,庵也是修行者的居住地,特别是‌全真道派的道观也称为庵。</span></p><p class="ql-block"> 未来的展望:随着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或许未来有机会对龙王庙进行恢复或重建,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这段独特的历史与文化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建立纪念馆、博物馆等)来传承和弘扬这段革命历史和精神。</p><p class="ql-block"> 总之,“老龙王庵”作为恒山山脉上长城边的一处独特景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恒山山脉上的“龙龟”——王八圪塔与老龙王庵(峖)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晔华搜集整理)</p><p class="ql-block"> 远古那一日,在九天之上,在凌霄殿內,玉皇大帝正与众仙议事。</p><p class="ql-block"> 太上老君忽然心血来潮,玄关处突突地直跳,他神色一变,觉得心血异常,下界必定有难。</p><p class="ql-block"> 老君掐指一算,心里立刻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老君感觉情况紧急,马上走出仙班,向御座深施一礼,申请启奏,获得许可后,把心里的担忧,向玉皇大帝禀告。</p><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听完老君的奏章,也不敢怠慢,立即下达命令,让千里眼、顺风耳站在南天门外,各自施展神通,向下界打探。</p><p class="ql-block"> 千里眼打开神眼细看,顺风耳竖起神耳细听,二位天神配合默契,很快探明实情,印证了老君的判断。</p><p class="ql-block"> 原来,在下界的高氏山,靠近山脉脊梁的地带,有一条赤色的巨龙,正在半空中,一边腾云驾雾,一边飞沙走石,搅得碧天波涛滚滚,搅得天庭水花四溅。</p><p class="ql-block">地面上,有大量的毒蛇、蜈蚣、蟾蜍等毒物,正与巨龙对峙着。</p><p class="ql-block"> 那些毒物,不甘示弱,朝着巨龙张牙舞爪,一边发出沙沙的声音威胁,一边吞吐出毒液,向巨龙的头部喷洒,与巨龙针锋相对。</p><p class="ql-block"> 巨龙时而跃起,时而下扑。毒蛇、蜈蚣、蟾蜍呢,时而躲藏,怕被巨龙的飞沙走石击中,时而蹿到半空,又伺机偷袭,向巨龙发起反扑。</p><p class="ql-block"> 巨龙与五毒们打得难解难分,不分胜负。</p><p class="ql-block"> 此番缠斗,搅得天昏地暗,惊动了太上老君,惊动了玉皇大帝。</p><p class="ql-block"> 千里眼把看到的,顺风耳把听到的,各自向玉皇大帝做了详细的禀报。</p><p class="ql-block"> 凌霄殿外的玄武神,听说了凡间的这一情况,自告奋勇求战,向玉皇大帝请缨,愿意助巨龙一臂之力。</p><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准奏,批准了玄武神的申请。</p><p class="ql-block"> 玄武神让太上老君带路,老君领着他,向天界出发,准备送他下凡。</p><p class="ql-block"> 太上老君在前,玄武神随后,经过老君的兜率宫时,老君心生一计,示意让玄武神幻化成人形,卸下背上的龟壳。</p><p class="ql-block"> 玄武神心领神会,微微下蹲,反手轻松地卸下龟背上的壳,手一转,倒扣着壳底,朝着地面,全力掷去。</p><p class="ql-block"> 龟壳带着风声,飞速下落,朝着巨龙边罩去 。</p><p class="ql-block"> 龟壳向下界抛落后,老君用意念,告诉了恶斗中的巨龙。巨龙对老君的意图心领神会,腾起身体,立马神附在龟壳之上。</p><p class="ql-block"> 随着通的一声巨响,玄武神把巨大的龟壳,倒扣在了高氏山余脉山脊那边。</p><p class="ql-block">这一声巨响,让五毒们吓得魂飞魄散。</p><p class="ql-block">龟壳落地处,变成了一座孤零零形似“龙龟”的大山,这座山便被人们称做“王八圪塔”。巨龙神附体王八圪塔后,功力大增,他抖擞起精神,乘着五毒们恍惚分神的空档,奋起神威,继续厮杀,经过几番飞沙走石,几个回合下来,结束了与五毒物们的对峙,把它们打得落花流水。巨龙乘胜追击,将毒物通通赶入了王八圪塔的山沟里,困住了大山周围的五毒之忧。</p><p class="ql-block"> 天上一昼夜,人间百春秋。由于王八圪塔有巨龙附体,巨龙在高氏山脊上化作奔腾起伏的长城,封高氏山为北岳恒山。原来,千里眼、顺风耳从天上往下看到飞沙走石的形象的是修长城的人群,毒蛇、蜈蚣、蟾蜍等是监督修长城的官差。</p><p class="ql-block"> 老君眼看玄武神扣下龟壳,解了巨龙的燃眉之急,为了永绝后患,以防万一,老君又委托下仙帮忙,所以有了鬼谷子千佛岭授徒,有了管仲、孙膑、庞涓、李牧等高足直接落脚长城附近,在恒山山脊、山顶,建立起一座座道观,人称“孙膑寨”、“庞涓岭”、“管仲沟”、“龙王庵”、“老君殿”。在道观里,传道授业,清心修炼道法,时时祭起灵符,为恒山的周围,驱除五毒。困住五毒的山洼称“臭水圪坨”,臭水圪坨东有岩石裸露的深沟,沟有小石庙,沟称庙槽,有洪门寺遗址,庙槽悬崖上有神秘古洞是五毒藏身之处。</p><p class="ql-block"> 真人们还游走于恒山主峰与王八圪塔之间,驱除了山前的五毒,把山前变成了花香果鲜、阳光明媚的“莲花山”。</p><p class="ql-block"> 人们感于先人的驱毒之恩,把他们当成了救苦救难的福星,在形似“龙龟”脖子的鞍口上修建了一座“道庵”把管、孙、李等几位真人们牌位供于“道庵”,称为“老龙王庵(峖)”。</p><p class="ql-block"> 有巨龙在天上相助,管、孙、李等几位真人在山上护法,北岳恒山的周围,彻底消除了五毒之害。管、孙、李等几位真人,胸怀天下,普渡苍生,不久,就把龙王垵等处交给了他们的弟子真空道长,离开了老龙王峖,入相岀将而去。</p><p class="ql-block">又几百年后,真空大师的弟子又得到过王重阳等人的真传,利用平生所学,奔忙于龙王垵的观里观外,给王八圪塔山的周围驱病祛灾,造福四方,被人们喊做“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王八圪塔山的四乡爆发了旱情,七八月间,旱情尤其严重。“老先生”凭一己之力,天天奔忙,深感力不从心。面对旱情,“老先生”心急如焚,即使苦无良法,也总是想方设法,为人们指点迷津。</p><p class="ql-block"> 这不,“老先生”夜间忽得一梦,梦见龙王告诉他龙王峖前院地下有一眼龙泉,龙泉岀现之日就旱情解除之时。第二天,“老先生”游走四乡八邻,寻找能工巧匠在前院掘泉,在后院建龙王庙,此时正值修长城,官兵与民伕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前院掘岀一口甘泉,同时五间砖旋的拱券龙王殿落成,乡邻敲锣打鼓前来庆贺,一时之间天降甘淋遍洒四乡八邻,缓解了旱情。</p><p class="ql-block"> “老先生”指点工匠在龙王殿正中塑上龙王坐像,四周墙上绘有龙王行云布雨图,天花板上雕了一条活灵活现的真龙,用销销暗器与大殿正门内侧有一方块石板连接,万一有歹徒入内踏上石板,上方飞龙腾空而下将其按住,遇上胆小之辈将吓的魂飞魄散。有记事的老人记得曾吓死一个南蛮子。</p><p class="ql-block"> 人们感于“老先生”的救命之恩,纷纷来到王八圪塔山的山顶,对龙王峖龙王神像进行祭拜。</p><p class="ql-block"> 在“老龙王峖”的山顶,只要人们祭拜,每求必应,每拜必灵,“老龙王峖”有渐渐地被人们称为神通广大的“龙王庙”。</p><p class="ql-block">人们传说,在老龙王庵里,不仅驻有龙王爷,连管子、孙膑、李牧以及“老先生”,也已经羽化成龙,在龙王庙里,时不时地显灵,保佑着当地百姓。</p><p class="ql-block"> 王八圪塔,在温庄村东7公里处,海拔2098米。这座山的形象就是一只巨大的龙龟,王八圪塔是龟背,龙王峖鞍口就是龙脖子,鞍口向东的山是龙头,朝向西河口方向,而长城这条巨龙正蜿蜒于山脊之上。</p> <p class="ql-block">在王八圪塔老龙王峖的龙脊上</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岭,唐河之源。</p> <p class="ql-block">附:龙龟文化(本文来源于百度)</p><p class="ql-block"> 龟,自古便是健康、长命、稳健的图腾。神话中龙生九子,龙龟是其中一子,其头像龙身体却像龟。龙和龟都是中国四大灵兽之一,它是龙和龟两大灵兽的结合而形成的。龙头可以纳福招财,龙的龟壳和尾巴有化煞热挡煞的功效。所以龙头龟是家居风水当中最常用,也是最祥瑞的一个吉祥物。因为它不但能够招财纳福,又可镇宅挡煞,因此是平安、成功、富贵、发达之象征。龙龟更宜用作镇宅兴家之用,可化解多种煞气,镇宅旺财增寿。</p><p class="ql-block"> 龙龟,也是四神兽之一的玄武,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其力量除了制服太岁,岁破及种种有形之煞气外,也可广纳正财福禄。龙龟为化煞招财、旺财、生财、纳财之宝器,多用于化解煞气,为挡煞、化煞之宝物。《楚辞·远游》:“召玄武而奔属”,王逸注:“呼太阳神使承卫也。”洪兴祖补注:“说者曰:‘玄武为龟蛇,位在北方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蔡曰:“北方玄武,介虫之长。”《文选》注:“龟与蛇交,曰玄武。”《礼记·典礼》注:“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孔颖疏:“玄武,龟也。”《后汉书·王梁传》:“玄武,北方之神。”</p><p class="ql-block">可见玄武是龟与蛇的联合体。是古代颛顼族的族徽。颛顼族与东夷太昊,北狄黄帝,西戎炎帝均有血缘关系。黄帝天鼋氏,少昊玄枵(鸷)又作玄嚣。玄嚣为苍龙,枵为凤,即风姓。玄枵与玄嚣分别表示了少昊与太昊间的联系。嚣、鼋,上古皆鱼属。所以轩辕裔鲧又写作鲧,实际是鼋,三足鼋为能。颛顼亦鼋属,为大龟,龟亦鱼类,即有甲之鱼。所以《山海经》说颛顼死则复苏,化为鱼妇,或半人半鱼。是示其祖先为鱼类。然北狄之地本是天鼋氏大本营,南下征服东夷太昊、少昊、蚩尤后接受蚩尤的蛇图腾,画蚩尤像威行天下,于是使蚩尤余部归降,进而融合,遂有黄帝族内的蛇族,并使其师卫于轩辕丘帝都四野。黄帝蚩尤族合族徽即是玄武,颛顼之父族为韩流(豚韦),为黄帝裔,故颛顼继承黄帝王族族徽玄武,为帝位象征,便是“北宫玄武”。</p> <p class="ql-block">老龙王庵(峖)残破的石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