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润生态园第三季

骑行天下

<p class="ql-block">面对当前生物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许多学校生物教学仍以课本和PPT为主,学生缺乏真实观察和动手机会,实验课固化缺乏创新或者流于形式等以及城市化背景下,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认知匮乏等问题,天润学校生物教研组通过全体教师的多次体验探究和研讨最终决定开创初中生物实践教学新路径--生态园活动。</p> <p class="ql-block">天润学校为了打造集生态教育、劳动实践、科学探究于一体的校园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为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提供直观教学场景。于2020年建设了天润学校生态园,经过疫情防控的影响没能好好进行管理,2023-2024初步有了经验,2024-2025第三季在生物组老师以及七八年级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生态园中的各类生物长势喜人,生机勃勃,让每一位到生态园参观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领略到了自然的美。</p> <p class="ql-block">本季生态园建设的意义</p><p class="ql-block">1、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培养,倡导探究式、实践式学习。生态园活动能有效落实“做中学”“用中学”理念。</p><p class="ql-block">2、生态园活动可整合劳动教育(种植养护)、环保教育等学科,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符合“双减”政策下“提升实践能力”的教育导向。</p><p class="ql-block">3、生态园活动可丰富“新课标下生物实践教学”的研究案例,为“实践性学习”“情境教学”提供理论支持。</p><p class="ql-block">4、通过生态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态问题(如垃圾分类、生物入侵),培养未来公民的环保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2025年在学校生态园现有面积的前提下,合理布局14个班的生态园田地划分,查阅相关资料,种植本土化作物,兼顾美观和实践教学,设计出合理的种植时间表。让学生进园参与、体验和感受,并对获得的成果及数据进行整理,为后期生物实践教学和课题研究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基于生态园建设与管理,生物组老师将通过一两年的管理能够得出生态园建设与生物教学的结合方式,形成运用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实物教学,展示直观生动的生物课堂模式。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获得的实践体验,最大化的强化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活动以新课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生态园活动为载体,探索初中生物实践教学方式的新路径。选取实验班(生态园活动教学)与对照班(传统教学),对比学习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验报告等方法分析学生科学思维、学习兴趣的变化;通过考试成绩、实验完成率、和学生观察日志等,通过対这些资料分析整理,初步形成依托生态园活动的初中生物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最后形成适用于本校条件的生态园建设方案。</p> <p class="ql-block">天润生物组老师一起制定第三季的生态园管理方案。</p> 一,整理土地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翻地,这项活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一,改善土壤结构‌:翻地能将底层的土壤翻到上面,同时将上层的土壤覆盖到底部,这样可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疏松度和厚度,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伸展和养分的吸收。</p><p class="ql-block">‌二,消灭病虫害‌:翻地过程中,可以将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翻到地表,暴露在阳光下,从而起到杀灭作用。同时,深翻土壤还能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p><p class="ql-block">‌三,清除杂草‌:通过翻地,可以将杂草的根系切断并压在土下,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和水分的情况。此外,深翻还能降低杂草种子的发芽率,进一步控制杂草的生长。</p><p class="ql-block">‌四,蓄水保墒‌:虽然翻地会导致土壤水分有一定程度的散失,但合理的翻地深度和时间可以有助于土壤蓄存水分,特别是在秋冬季多雨季节进行翻地,能多积蓄秋冬雨雪,弥补春墒不足,实现秋雨春用。同时,翻地还能切断土壤的毛细管,有利于保持水分,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p><p class="ql-block">‌五,为播种做准备‌:翻地是播种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通过翻地可以平整土地,为播种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p> <p class="ql-block">对于生态园中学生的翻地,其意义更大,现在的城里的学生,他们对于土地的认识非常浅薄,他们的食物来源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商店超市,农贸市场等流通终端,都是用钱来交换的,所以学校创造条件让他们知道农作物是怎么从种子到食品的非常重要,翻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水平,更能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活力。</p> 二,播种 <p class="ql-block">春暖花开之时,正值播种的好时节,老师们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播种,感受春种秋收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潘健全老师,母润雨老师指导学生播种。</p><p class="ql-block">播种是个技术活,土壤的墒情,时节的选择,种子的选择,播种的深度,都是千百年来经验的总结以及新科技的支持。同学们在播种的时候感慨于古代的时候中国农民的智慧,尤其是二十四节气,在播种的时节选择是多么精确。</p> <p class="ql-block">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包括提高土壤温度、保水保墒、抑制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早熟增产以及减少病虫害等‌。‌同学们在覆膜的过程中能够理解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氧气)以及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依赖。</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是一教就会,播种的积极性非常高</p> 三,田间管理 <p class="ql-block">田间管理的基本环节</p><p class="ql-block">‌苗期管理‌:包括查苗补苗、间苗定苗,确保作物群体结构合理,如水稻分蘖期的浅水层管理通过调节水温促进根系发育。‌</p><p class="ql-block">‌土壤管理‌:</p><p class="ql-block">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清除杂草。‌</p><p class="ql-block">翻耕除草:果树园需定期清理残枝落叶并翻耕土壤,防止养分争夺。</p><p class="ql-block">‌水肥调控‌:根据不同生长期需求实施精准灌溉与施肥,如黄桃萌芽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水稻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保障养分平衡。</p> <p class="ql-block">通过田间管理,同学们对于除草,松土,杀虫,浇水等过程进行了学习,自然对生物生长归程中的营养的供给,生物的竞争等等有了具体的理解基础。</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除草</p> <p class="ql-block">浇水的设备虽然没有高科技的滴灌技术,但非常实用。</p> 四、开花结果 <p class="ql-block">草莓从播种,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一直受到同学们的关爱。</p> <p class="ql-block">草莓(学名:Fragaria × ananassa (Weston) Duchesne ex Rozier),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凤梨草莓,洋莓,红莓等。草莓植株一般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小叶具短柄,倒卵形或菱形,叶柄密被开展黄色柔毛;聚伞花序,花瓣白色,近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雄蕊20枚,雌蕊极多。聚合果大,呈鲜红色;瘦果尖卵形,光滑。种子呈螺旋状排列在果肉上,长圆形,黄色或黄绿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p> 五,收获 <p class="ql-block">桃李满天下,两棵桃树、李树长势喜人</p> 七,定格美丽 <p class="ql-block">玉米</p> <p class="ql-block">菜瓜</p> <p class="ql-block">凤仙花是花坛庭前常见的草花,适于盆栽;凤仙花性冷、味甘苦,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在《医林篆要·药性》中还有“花可洗疮解毒”的记载;凤仙花本身带有一种天然的红棕色色素,可作为天然色素利用,印度人体彩绘是由它染色,而红色花瓣加明矾捣碎可染指甲</p><p class="ql-block">别名指甲花、急性子、灯盏花、小桃红2</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Impatiens balsamina</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果西红柿</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因形状像小太阳,并且具有向阳性,故得名向日葵。英语名称“Sunflower”却不是因为它的向阳特性,而是因为其黄花开似太阳的缘故。向日葵的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名称"Tournesol"和"Girasol",同汉语名称一样,也是基于“向日”这一特性来命名的。每天同学们上早操、课间操的时候都会经过这里,学生对向日葵的向阳性自然就有更加直观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一场大暴雨将向日葵以及各种蔬菜打的横七竖八,不过有些种类的植物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强,同学们面对这些未知的自然灾害也受到了极大的教育,理解什么叫“靠天吃饭”,理解抵抗自然灾害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本学期生态园第三季种植活动已圆满结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从翻地、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体验了农耕的辛劳与乐趣。 </p><p class="ql-block">一、主要工作</p><p class="ql-block">1. 翻地与播种:同学们积极参与土地整理,学习使用农具,为播种做好准备。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合理安排种植时间与间距。 </p><p class="ql-block">2. 日常管理: 除草:定期清理杂草,保障作物生长空间。 施肥:使用有机肥料,科学补充土壤养分。 浇水: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灌溉,确保水分充足。 </p><p class="ql-block">3. 收获成果: 水果西红柿、草莓、菜瓜等果蔬陆续成熟,同学们品尝到了新鲜健康的劳动果实。 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让同学们了解了传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格桑花、玫瑰、向日葵等花卉美化了生态园,部分还用于校园装饰。 </p><p class="ql-block">二、收获与成长</p><p class="ql-block">1. 实践技能提升:同学们掌握了基础农耕技术,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p><p class="ql-block">2. 团队协作:分组负责制增强了责任意识,也锻炼了沟通与合作能力。 </p><p class="ql-block">3. 自然教育: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周期,加深了对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p><p class="ql-block">三、不足与改进</p><p class="ql-block">1. 种植计划性:部分作物因播种时间或管理不足导致产量较低,未来需提前规划。 </p><p class="ql-block">2. 知识储备:对病虫害防治经验不足,下学期可邀请专家开展培训。 </p><p class="ql-block">3. 记录与总结:建议增加种植日志,跟踪生长情况,便于积累经验。 </p><p class="ql-block">四、未来展望 </p><p class="ql-block">1. 假期前做好土地休整,为下一季种植打好基础。 </p><p class="ql-block">2. 鼓励同学们利用假期学习农业知识,提出新季种植方案。 </p><p class="ql-block">3. 结合科学课程,将生态园活动与学科知识更紧密联系。 </p><p class="ql-block">生态园不仅是劳动的场所,更是自然教育的课堂。感谢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季更精彩的播种与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