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永丰革命烈士陵园,阳光洒在整洁的石板路上,空气中弥漫着宁静与肃穆。中央的纪念碑高高矗立,碑文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纪念碑前,三尊雕像静静守望着这片土地,背景是红色的帐篷和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切都显得那么庄重而肃然。陵园内,烈士纪念馆、纪念雕塑和纪念碑等建筑错落有致,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站在纪念碑前,我细细阅读着碑文,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194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那时,解放战争正由防御转入进攻,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向胡宗南部发起强大的冬季攻势。碑文详细记载了这场战役的关键时刻,彭总根据敌军的布局调整战略,将五个纵队分左右两翼于洛河东西,以调动和分散敌军,创造歼敌的有利战机。王震将军遵照彭总司令的命令,亲自率领二、三纵队发起钳形攻势,逼敌龟缩永丰镇。同时,派兵东驻韦庄、楼子原、西守石羊、孙家庄,阻击可能增援永丰之敌。最终,全歼敌七十、六军一万七千余人,缴获大批枪械、物资,谱写了我军战史上的光辉篇章。碑文最后写道:“为了颂扬革命烈士永丰功绩,教育后代,继承光荣传统,中共蒲城县委、蒲城县人民政府兴建陵园,安葬忠骨,并于一九五九年勒石铭志。”读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悲壮。</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一张历史照片,照片中一群士兵整齐地排列,背景是树木。下方的文字描述了1948年11月20日,张宗逊率领右翼兵团向铜川、耀县敌军发起攻击的场景。左翼兵团隐蔽集结于洛河两侧地区,准备歼击西调敌军。右翼兵团进到陈炉镇、薛镇、美原镇附近,与第三军十七师在韩村、康庄、底店附近遭遇,双方展开激战。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枪声与呐喊,看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我看到一段历史事件的详细信息,包括战机突袭的经过和相关战斗场景。文字部分描述了23日我军右翼兵团的进攻行动,攻占了多个据点,并炸毁了铁桥,占领了黄堡镇及火车站。右翼兵团的进攻使敌军误认为我军主力在铜川、耀县地区,导致敌军主力南撤西调,为我军歼敌七十六军创造了有利时机。下方两张照片分别展示了占领黄堡镇的战士和战前动员大会的场景,战士们手持武器,表情坚定,背景中有烟雾效果,突显了战斗的紧张氛围。看着这些照片,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战士们的坚定与无畏。</p> <p class="ql-block">在陵园的一角,我看到一块标牌,内容讲述了1926年11月中共在蒲城县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荆姚支部的历史,以及1927年3月在国共合作背景下成立中共蒲城特别支部的情况。这些历史事件仿佛在提醒着我们,革命的火种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一位名叫鲁振之的共产党员的肖像,旁边有他的生平简介。他曾在1926年4月赴广州参加毛泽东举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在10月被派回蒲城,在苏坊、荆姚一带组织农民协会,介绍多名党员,并成立党小组和特别支部,担任特支书记。他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p> <p class="ql-block">在陵园的另一侧,我看到三尊铜制士兵雕塑并排站立,背景为红色渐变色,雕塑前有岩石堆叠,士兵们姿态各异,有的手持武器,有的双手叉腰,表情严肃,整体氛围庄重,象征着革命战士的英勇与坚定。看着这些雕塑,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战的战士们。</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站在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前,碑身刻有“永志我党革命英烈永垂不朽”的字样,碑前有台阶和围栏,周围绿树成荫,天空阴云密布,整体环境庄严肃穆,体现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敬仰。站在这里,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敬意,仿佛那些英烈们就在我们身边,守护着这片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