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山西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云冈石窟如同一颗历经千年打磨的璀璨明珠,静静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诉说着1500多年来的风雨沧桑与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走进北魏建筑风格的石窟山门。</p> <p class="ql-block">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石窟内景区的【永宁塔】和【太和塔】。</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园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仿佛推开了一扇穿越时空的门。绵延一公里的崖壁上,45个主要洞窟、2000余座佛龛如同星河散落,在武州山南麓诉说着一千五百年前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正在维修的石窟楼,暂时不能参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群古稀老人怀着虔诚心情瞻仰这一国之瑰宝……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步入云冈石窟,仿佛一脚迈进了历史的长河,时光瞬间倒流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北魏时代。当时,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在佛教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北魏皇室主持营造了这座大型佛教石窟寺。云冈石窟不仅代表了公元五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更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北魏史书,承载着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每个石窟都加装梯道,方便游人进入观赏。</p> <p class="ql-block">清朝维修时立碑记录。</p> <p class="ql-block">石窟内的佛像石刻。</p> <p class="ql-block">有些石刻也加彩绘装饰。</p> <p class="ql-block">石窟内配有灯光照明。</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云冈石窟,随处可见的是那一抹抹微笑。大佛、菩萨、供养人、弟子、比丘、飞天……众多造像欢聚一堂,它们的微笑或庄严睿智,或慈祥喜悦,或丰盈自在,或热烈开怀,或可爱呆萌,或大彻大悟,每一尊造像的微笑都有着独特的韵味,仿佛在向世人传递着一种跨越时空的温暖与慈悲。这些微笑,温润了冰冷的石窟,温暖了沉寂的历史,让人们在感受千年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从早期雄健粗犷的西域风格,到中期褒衣博带的汉化风貌,再到晚期“秀骨清像”的飘逸之美,云冈石窟如同一场流动的美学盛宴。石壁上那些或庄严、或俏皮、或悲悯的微笑,是鲜卑与汉文化交融的印记,是工匠倾注心血的温度,更是千年岁月沉淀的从容。当指尖抚过斑驳的石壁,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脉搏,在静默中,聆听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p> <p class="ql-block">除了精美的佛像雕刻,云冈石窟还有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第12窟,俗称“音乐窟”。踏入其中,宛如走入音乐的天堂,一种热烈奔放的气氛扑面而来。抬头仰望,天宫乐伎、供养天乐伎、飞天乐伎或居窟顶,或绕团莲,或护佛龛,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正襟危坐,专注地演奏着手中的乐器;有的边飞边奏,衣袂飘飘,仿佛在云端翩翩起舞。缤纷的色彩与绚烂的艺术交织在一起,它们的造型逼真,仿佛让人能听到那穿越千年的悠扬乐声。这些乐伎雕刻,鲜活地记载了北魏宫廷音乐“戎华兼采、胡乐铿锵”的盛况,以及各民族音乐大融合的景象,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露天石刻佛像。</p> <p class="ql-block">在最大露天石佛面前,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尊高约13.7米的大佛,端坐在石台座上,两肩宽厚,挺拔壮硕,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大佛方圆面相,鼻梁挺直,大耳垂肩,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眼神中透露出深邃与宁静,仿佛洞悉着世间万物的奥秘。仔细端详,大佛身上厚重的袒右肩式袈裟,纹理清晰,似由质地精良的毛质材料制成,有着明显的垂感,不仅增强了立体效果,更让人感受到犍陀罗艺术的独特魅力。然而,这看似西域风格的袈裟,在云冈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大佛的右肩没有全露,而是被斜搭的袈裟遮住肩头,这一细微的改变,正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展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文化胸怀。</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它不仅仅是一处古老的文化遗址,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一个融合多元文化的艺术殿堂。在这里,印度佛教艺术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它见证了北魏时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岁月流转,风云变幻,而云冈石窟却始终屹立在武州山麓,以它那不朽的艺术与故事,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启迪着后人对文化、艺术和历史的无尽探索与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