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百魔洞印象(三)

义陵-杰

<p class="ql-block">  旅居期间游览了巴马县城,社梗穿洞,三门海,水晶宫,命河观景台,百乌岩,私人花果山以及地处山巅的江洲仙人桥等多处景点。三门海和百乌岩那乘船钻一洞见一天井,且连钻三洞都是如此,可让人半小时内就经历“三天三夜”的感觉,在其它地方怕是确实确体验不到。撇开这里能“治病”之说,单到这里旅游的话,那还是值得游玩一番的。但对这里“百魔洞能治百病”,“…患的癌症,来时快死了,房子都不肯租给他,在这里住好多年了,现在身体象小老虎。”的传说,却是不敢苟同。</p> <p class="ql-block">  住在巴马百么屯的日子里,最大的感受便是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什么是运动。因好奇而来到这是的人们,无不被这里浓厚的养生氛围所感染,到处各式各样场景全是运动。哪怕是中了风的,也都浑身颤抖地在那里挪步子,坐轮椅上的则或电动助力,或让人推着,反正是要到处游动。没有行走障碍的人,则吹拉弹唱跳的各种运动则自不必说,不管刮风下雨,活动一个接一个,一天到晚忙不停。都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可旅居巴马两个多月的时间,“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当然,适当的运动是必要的,但任何事物得都有个度,过分地而无节制,则是不可取的。</p> <p class="ql-block">  巴马的百魔洞真的能包治百病吗?其实,网上是有文章提醒的:</p><p class="ql-block"> * “有报道指出,非长期居住的游客染病率较高,”为在百魔洞“避免接触病气能量”,“因此建议游客避免在病气能量集中的区域长时间停留”。</p><p class="ql-block"> * 要“谨慎对待磁疗区的过度宣传”,“百魔洞的磁疗区被宣传为具有神奇疗效的地方,甚至声称能治愈癌症。尽管这里的地磁场强度确实高于普通地区,但游客应保持理性,避免过度依赖或轻信未经科学验证的疗效宣传”。‌‌‌‌</p><p class="ql-block"> * 要“注意水源的卫生安全”,“洞内的山泉水被许多游客视为'神仙水',并用于饮用或泡茶。然而,水源的卫生状况可能因季节或环境变化而不同,游客在接取和使用时应确保水源的清洁,避免因饮用不洁水导致健康问题”。‌‌‌‌</p><p class="ql-block"> 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执念于巴马、迷信于百魔洞呢?其实,资本操纵的网上宣传及大家的口口相传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是主要的因素。即人一旦有了点病痛,关心他的人就这个“听说这样好”,那个“听说那样好”,张三的信息是“好象那里蛮好”,李四的信息又“好象这里也蛮好”…。患者巴望赶紧好起来的心态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急切的好奇心</span>往往就造成了胡思乱想,“试一下可能真的就好了呢”的侥幸心理造成“病急乱投医”,而放弃了医院的正常治疗。时间一长,病情不好或加重,精神层面就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性格偏执的人和老年人,就经不起外面的诱惑而云里雾里,加之社会上、网络上那层出不穷的养生机构的洗脑,使患者对别人说的就特别容易相信、特别容易着迷,乃至产生迷信。人一旦迷信某个东西了,思想就会钻牛角尖,就会失去理性的刻意而为,往往就不自知的执着而执迷不悟。</p><p class="ql-block"> 到了百魔洞病患就能不治自愈,到底是否如此神奇?其实要验证它也不难。只要对来此住三个月以上的,还有买了月票和单、双日票的,进行登记建档,定期随访,病患病情一一记录在案,跟踪调查,病患变化一一前后比较,坚持五年十年,到底是否神奇,结果自然明了。当然,没有那个单位和机构愿意去做这个事的,弄不好是要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当地的老百姓也是一万个不答应的。</p> <p class="ql-block">  局外之人,从清醒而冷静的立场角度,理性地去看长期旅居巴马的人,就尤如是看到了为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派三千童男童女去东瀛的秦始皇,来这里“治病”的旅居者们,已然化身了想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却不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里为求长生不老,而寻觅着或者是享受着心中的“不老仙丹”。完全可以想象,哪个“秦始皇”,又不想得到朝思暮想的“不老仙丹”呢?真的是腾云驾雾盼升仙,何来还知有凡间?执念使然,可救药乎?!</p><p class="ql-block"> 然而,旅居百么屯的耳闻目睹,之所以病患们说百魔洞如何如何神奇,只不过是因为心里执念着巴马是“长寿乡”的传说,执念着百魔洞能治百病的“神奇”,所以到了这里,就“了却心愿”而情绪舒畅罢了。当然,至所以会有这样的执念,除对巴马百魔洞的宣传外,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说的:“去医院治?说不定还死的快些,而且一辈子的积蓄交给医院都不够,不如在这里吃喝玩乐、延年益寿”。这就是多种因素及个人意念的支撑而产生的神奇力量,由此可见,来这里“治病”的人,实际上是把这里当成了“精神寄托地”。是也?非也?</p> <p class="ql-block">  鸟飞兔走,流光易逝。转眼旅居巴马匆匆而过,已是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即将离开这百么屯,驾车去往贵州的安顺了 。因陪护责任在肩,这里也许以后我会再来,可现在,我要说一声:寻避暑的圣地去喽。巴马,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