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与老年痴呆 神奇的干细胞让大脑重获新生!

jack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干细胞与老年痴呆 | 神奇的干细胞让大脑重获新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个宝,子女们都希望老人能平平安安的。可是随着社会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人家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即所谓的老年痴呆,表现出记忆、认知功能逐渐下降,最后变成家里的老小孩,不仅成为子女的精神、经济负担,还给社会、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年痴呆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后,老年健康的“第四杀手”。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 据统计在85岁以上老年人中,患此病率可达20%~3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年痴呆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治疗,但药物对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心理社会治疗是对药物治疗的补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早期的患者鼓励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活动,尽量维持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延缓衰老速度。但对部分有精神、认知功能、视空间功能障碍、行动困难的晚期患者,需要提供专门的照顾和护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主要表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 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阶段(1~3年):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阶段(2~10年):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阶段(8~12年):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干细胞应用老年痴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年痴呆的病理特征为大脑皮层萎缩且蛋白沉积、记忆性神经元减少。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增殖能力和归巢性:干细胞以其极强的增殖能力和归巢性替代受损伤的脑细胞,经过体外增殖培养后,回输到患者脑内干细胞自行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与此同时,还能增强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神经环路。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在病变部位不断增殖,重建神经网络,产生神经营养因子或神经保护因子,从而抑制神经变性,促进神经再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干细胞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脑组织细胞,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干细胞应用于老年痴呆将以科学而有效的方式造福更多患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干细胞应用于老年痴呆在日本获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8年3月初,根据日本再生医学安全法案,该诊所使用AstroStem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了日本九州认证专业委员会的批准,认证结果同时递交给了日本厚生劳动省九州分局,并于4月11日正式获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AstroStem属于自体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是应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新方法,该方法在美国开展的I期和II期研究已于2016年11月获得FDA审批准入。自2008年以来,该研究团队一直在评估其安全性,并且静已经美国的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干细胞移植治疗痴呆症的安全性及临床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全性:本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SCT)总体安全性良好,尤其通过静脉输注等侵入性较低的方法或使用自体/同种异体细胞时风险可控,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然而,特定侵入性输送方式(如脑内或脑室内注射)可能显著增加感染或免疫反应风险,这与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注射的潜在危害相吻合。安全性差异提示临床实践中需权衡输送途径的利弊,优先选择风险更低的策略以优化患者获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临床结果:尽管安全性表现积极,SCT的临床疗效呈现显著异质性。部分试验观察到短期认知改善(如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评分提升),但效果常难以持久,可能与细胞剂量不足或晚期患者病情不可逆有关。不同研究结论不一,既有报告显著改善的案例,亦存在疗效微弱甚至无效的结果,可能与干细胞类型、患者异质性及评估方法差异密切相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值得注意的是,静脉注射相比立体定向注射在改善炎症和认知方面更具潜力,但剂量、细胞来源等因素的多样性阻碍了明确结论的达成。未来需推动标准化试验设计、优化细胞模型并探索更精准的干预窗口,以突破临床转化的瓶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干细胞疗法治疗痴呆症的未来前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干细胞疗法在治疗痴呆症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尤其在应对全球痴呆症患者数量激增(预计2050年达1.315亿)的背景下,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方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动物模型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如脐带血来源(UCB-MSC)和脂肪组织来源(AD-MSC)因易于获取、低免疫原性及多向分化能力,成为替代传统神经干细胞(NSCs)的优选方案。这些干细胞不仅能分化为神经元补充损伤细胞,还能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炎症微环境及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认知功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例如,临床前试验显示,MSCs移植可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磷酸化,并增强突触连接。目前,全球已有数十项临床试验开展,美国和中国的研究机构在Ⅰ/Ⅱ期试验中观察到患者认知功能的部分改善,为未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然而,干细胞疗法的全面推广仍面临多重挑战。胚胎干细胞(ESCs)存在免疫排斥和肿瘤形成风险,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提取与培养难度限制了其应用。此外,临床转化需解决细胞存活率、分化效率及长期安全性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监管层面,全球范围内干细胞治疗尚未正式获批上市,中国虽备案了部分临床研究项目,但市场乱象频发,非法机构以高价“干细胞针”牟利,凸显标准化与合规化的重要性。未来需通过优化细胞来源(如诱导多能干细胞)、改进移植技术及建立多学科联合疗法,推动干细胞治疗在痴呆症管理中的安全有效应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结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的综述揭示了干细胞移植(SCT)治疗痴呆症的临床和临床前试验的现状。基于动物模型的临床前试验已显示出良好的结果,表明SCT在痴呆症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人对开展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探索SCT在人体中的应用兴趣浓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然而,目前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SCT在治疗痴呆症等复杂疾病方面尚未取得显著成功。因此,临床前试验虽然信息丰富,但可能无法可靠地预测人体临床试验的成功率和疗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展望未来,我们迫切需要改进临床试验方法,并开发先进的干细胞研究模型,以找到治疗痴呆症的最有效方法。持续的研究和严谨的临床调查对于充分发挥SCT在应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挑战方面的潜力至关重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