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雁如</p><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各位诗友:大家下午好!</p><p class="ql-block"> 二十余载与诗歌相伴,我常觉优秀诗作恰似浩渺夜空的繁星,璀璨夺目,令人应接不暇又心生敬畏。诗歌于我,早已融入骨血,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曾为诗痴狂,虽笔下文字尚欠火候,但这份热爱始终炽热如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前些年,文源老师、陈颀文老师、方岩老师、野蒿老师、芮少文老师、赵普东老师等一众热爱诗歌的同仁,因共同的热爱相聚,成立了花海诗社。近几年,礼泉诗坛更是新人辈出,宁斌老师、张凯老师,以及金薇、董爱、亚君、伟栋、陈迟等新诗人,他们的佳作如明灯,照亮礼泉的诗歌天空。而阎老师的回归、董主席的关怀与支持,同样为礼泉诗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董主席多次嘱托我组织诗歌探讨会,希望我们回望诗歌之路,深入思考,让未来的创作之路走得更稳、更坚实。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的主题是——《写诗也是修行》。</p> <p class="ql-block">人自诞生之日起,便踏上了一场漫长而深邃的修行之旅。岁月如雕刻家,以时光为刀,在生命的画卷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回首我的诗歌创作之路,每个阶段都似独特的星辰,串联起我与诗歌跨越岁月的缘分,也让我在字里行间,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与修行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一、写诗是拯救自己</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本诗集,诞生于一场人生变故。职场受挫后,我将诗歌视为救命稻草,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和解。那时的我,以纯粹的真情为墨,用未经雕琢的赤诚之心写下诗行,每一个字都如心底涌出的清泉,清澈甘甜。</p> <p class="ql-block">创作《爱情鸟》的那段时光,宛如一场绚丽的春日幻梦。那时的我,满怀青春的悸动与浪漫,将对爱情的憧憬化作灵动的诗句。“《爱情鸟》穿着黄绿蓝三色的彩衣”,这斑斓的意象,是少女心中爱情最初的模样。在诗中,我化身穿梭云端的精灵,“在你的眼前轻轻一滑,箭一般地冲向云霄”,既有面对心仪之人的羞涩,又有敢爱敢追的勇气。当对方在人间翘首以盼,我又俏皮地落在肩头,用独舞编织温柔,以情歌倾诉衷肠。这些诗句虽显稚嫩,却饱含最原始、炽热的生命力,如少年时代的恋曲,在我的岁月中久久回响。2005 年,诗集《是谁 掀开我的面纱》出版,成为我青春美好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二、写诗是修正自己</p><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流逝,阅历渐丰,我的诗歌创作也悄然改变,开始浸润着精神偶像的光辉。仓央嘉措,这位雪域高原上的传奇诗人,如一盏明灯,照亮我诗歌创作的新方向。他笔下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我心中激起强烈共鸣。</p> <p class="ql-block">无数个宁静的夜晚,我在月色中遥想布达拉宫的神秘,想象着仓央嘉措跨越身份桎梏,书写动人爱恋的场景。诗歌成为我传递信念的载体,我沉浸于模仿藏地诗歌韵律的创作,试图复刻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我的作品中,既有“世间安得双全法”的无奈喟叹,也有“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坚定誓言。每一首诗,都是一次虔诚的朝圣,我在纸页间筑起精神圣殿,追寻永恒之爱,探索诗歌的深度与广度。2015 年,诗集《渴吻高原》出版。然而,过度的模仿让我逐渐迷失自我,于是我开始尝试摆脱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p> <p class="ql-block">三、写诗是完善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我在胡王村建了花海小院。这不仅是生活的转变,更是精神的蜕变。我从对他人的崇拜中走出,回归本心,以全新视角感受生活、书写诗歌。此时的诗歌,已深深扎根于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唤醒架上的黄木香,那如瀑布般流淌的小黄花奋力绽放的瞬间,生命的倔强与美好便化作诗句;秋日,朔风拂过,沧桑的落叶飘落,引发我对人生的感悟:“一把朔风/把我们吹老/沧桑从树上飘落/一地过往”。</p> <p class="ql-block">在花海小院,四季皆是诗。东西红砖墙被藤本月季攻陷,春日里,嫩红枝桠与深绿老叶交叠,色彩渐变;五月,蔷薇盛开,浅粉的“龙沙宝石”如薄雾,明黄的“黄金庆典”似阳光,朱红的“佛罗伦蒂娜”像火苗,橘黄的“夏洛特夫人”若晚霞。花瓣摇曳,香雾弥漫,蜂飞蝶舞,整面花墙宛如打翻的调色盘,连时光都染上芬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午后,我蹲坐在菜园,凝视着沾满泥土的叶片,聆听蚯蚓的低吟,这些细微之处都成了我诗行的灵感源泉。“韭菜整齐成一首绝句/茄子标注了平仄/小葱排出不同的韵脚”,我在诗中书写生活的点滴,腌渍雨季的咸涩,晾晒麦子时的香甜,用文字封存平凡日子里的微光,让诗歌成为生活的温柔注脚。</p> <p class="ql-block">四、写诗是升华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诗歌创作亦是如此。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也曾陷入迷茫,案头堆满未完成的诗句,灵感仿佛枯竭。或许这是创作的瓶颈期,亦或是生命在提醒我需要沉淀。但我深知,诗歌的成长如同植物抽穗,需历经寒冬蛰伏、风雨洗礼。就像向日葵在泥土中扎根,积蓄力量,终会在清晨向阳绽放。我愿以虔诚之心等待,让困惑与思索化作创作的养分。</p> <p class="ql-block">五、写诗是深化认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诗歌修行的道路上,我逐渐明白,文字不仅承载情感,更应映照思想。对历史的回望与思索,让我对此有了更深的感悟。历史如多面棱镜,世间本无绝对对错。</p> <p class="ql-block">以屈原为例,传统认知中,他因楚怀王昏聩、无力抗秦,抱石投江,其爱国精神成为丰碑,楚怀王则沦为反面。然而,站在更宏大的历史视角审视,若楚怀王励精图治,全力抗秦,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进程是否会推迟?楚国若击败强秦,华夏统一又将走向何方?这些疑问引发我对历史、对是非的深度思考。历史并非非黑即白,屈原的投江是理想主义的悲壮,也是时代局限的缩影;楚怀王的不作为,既显人性弱点,也暗含战国格局的复杂。这让我联想到诗歌创作,诗句中的意象、生活中的人事,都有多种解读可能。跳出二元对立思维,方能在诗歌中容纳更广阔的天地,收获更深邃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也涉足散文创作。诗歌与散文受众不同,诗歌常借意象、节奏和隐喻传情,如跳跃的音符,需读者展开想象解读;散文则像讲故事,以平实叙述贴近生活,易引发共鸣。但诗歌自有其独特魅力,短短几句,便能定格瞬间,直击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歌之路没有终点,我将永远怀揣热忱,在追寻诗意的路上不断修行、成长。愿我们都能在诗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让诗歌之花在生命旅程中绚烂绽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