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

牛牛(何学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年9月,我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了,但父母好像还没有让我上学的打算。同一个生产队的三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小伙伴都上学了。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还不让我去上学。看到其他小伙伴都上学去了,我在家里着急地哭着闹着要去上学。可能是经不起我的吵和闹,反正迟早要上学的,在已经开学好多天后,父母终于同意我去上学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学第一天,我背着母亲亲手用手工缝织的书包,同生产队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到学校交了两块钱学费,算是正式走进了学堂。</p><p class="ql-block"> 学校在穿门湾,离家不到两里路。附近两个村离学校较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在一个教室里教一、二、三、四四个年级的语文、算术、音乐三门课,体育课多数在教室外的地坪上。教室里每排四张课桌,坐八个人,每张课桌坐两个人。从里往外数,第一、二行是一年级,三、四行是二年纪,五、六行是三年级,最靠外面两行是四年级。我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二行的倒数第二排,前面一桌是两位男同学,后面一桌是两位女同学。老师上课时把黑板按照座位对应的顺序用粉笔分成四小块,一堂课老师要分别给四个年级讲课。一个年级讲完后,再给另一个年级讲。</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教材很简单,我还清楚地记得语文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第四课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第五课是“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三面红旗万万岁”……,一本书也没有几课,比现在小学一年级课本要简单得多了。第一天的作业,抄写“毛主席万岁”的“毛”字时,我把“毛”字竖湾钩这一笔画的“竖”都写到那一撇的上面去了,第二天早上作业本发下来时,老师把我作业本的那一页用红笔打满了密密麻麻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没有统一的作业本,父亲给我的作业本是他当兵转业时从部队带回来的,本子比较厚,应该有一百页纸,但纸张是黄色的。我很羡慕前后排同学当时花七分钱买的那种本子,纸张是白色的,印着横行格子。我经常帮前后排的同学做算术题,每帮他们做一次算术题,他们就撕一张带格子的白纸给我。</p><p class="ql-block"> 到了期末,四个年级在一起评学习积极分子,我的学习成绩不错,同学们提了我的名字。老师让同学举手表决时,我正和同桌的同学讲小话,一时没注意听老师讲什么,看到同学们举手,我也下意识地把手举了起来。老师也笑了,说,你们看他自己都举手了,那就是他了吧,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放寒假的一天上午,天气很冷,老师来到我家里,送给我一张“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像,作为学习积极分子的奖品,同时还退给我父母亲五毛钱学费。这一张“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像,在我家的土砖墙壁上贴了好多年。</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学校读了一个学期书后,从读第二册开始,按照上面的统一安排,各村的学生都要求回自己所在村上学。这所学校就关闭了,后来再也没有办过学。</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里,我常常记起这个学校,记起那位老师,记起当年的那些小伙伴,记起在教室老师轮流给四个年级上课的情景,记起我每天往返学校要走的那条田间小路,记起做题换纸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