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读书笔记 3

米奇妙

<p class="ql-block">第二讲 现代性的性质与特点</p> <p class="ql-block">2.现代性另一个特点是理性化</p><p class="ql-block">理性和理性化</p><p class="ql-block"> 理性的概念始于柏拉图,确立于笛卡尔。</p><p class="ql-block"> 柏拉图:宣称感性认识只能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产生没有必然性的意见,而理性认识则能把握本质性的理念世界,获得的是普遍性的知识与真理。</p><p class="ql-block"> 笛卡尔:理性看作一种我们天赋的思想能力,称之为“理性之光”或“自然之光”,它能使我们认识到最深刻的科学奥秘。由于理性与感觉在认识层次上的这一差别,因此对于哲学来说首要的任务在于能够“引导心灵离开感觉”,使之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笛卡尔被黑格尔认为是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正体现了近代哲学以思维为原则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斯宾诺莎:理性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表现在它能够‘‘如事物所是的那样真实地”感知事物。</p><p class="ql-block"> 莱布尼茨:也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天赋的能力,他同笛卡尔一样也拥有‘‘自然之光”的观念,认为理性高于感觉之处,在于它能够使我们认识普遍必然的真理,反之,虽然感觉能够勉强让我们知道是什么,但它们无法让我们知道必定是什么或不能够是其他的什么。</p> <p class="ql-block">康德:通过著名的三大批判以及其他论著,系统地对理性的能力与作用进行了思考。</p><p class="ql-block"> 首先,理性的运用是启蒙发生的前提,而启蒙则是现代性产生的先决条件。在康德看来,启蒙的目的是使人摆脱其思想的不成熟状态,而所谓的“不成熟状态”则是指如果不经别人的引导,就无法运用自己的理智,也就是处于一种蒙昧的状态。而要进行启蒙,就“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惟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p><p class="ql-block"> 其次,理性是认识之源、价值之源。从认识上说,这一方面表现在统觉的“我思”是一切认识的最高条件,它是对感性质料进行综合的最高根据,另一方面表现在经验认识的规则先天地在于理性自身中,也就是说,理性自身能够提供有关经验判断的系统规则或原理,正是依据这些原理有关现象世界的科学认识才得以可能。此即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或曰他的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p><p class="ql-block"> 从道德伦理上说,一方面实践理性的本源根据作用表现在它能够提供一种绝对的道德律令,并以此作为人的道德责任,使之在道德判断与行为上实现自律,另一方面这一道德律令提供了一种善恶的价值标准,符合这一道德法则的动机及其行为就是善的,否则是恶的。这里,不论是作为认识的还是道德的最高根据条件,总之理性都具有至上性。</p> <p class="ql-block">  黑格尔:把理性概念推向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首先,他以展示一种从意识、自我意识再到理性的“精神现象学”的方式,来证明理性是所有人类精神意识的最高表现与成就;其次,他进而把这种理性的精神发展史,以先后相继的方式展现为一个严格的概念体系,并证明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逻辑。</p><p class="ql-block"> 然后他为事物建立了一个理性标准 :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PS:这个就是在简中圈里流传广泛且被误解的名人名言:“存在即合理”。这里的“合理”二字并非“正确”“正义”的意思,而是符合理性的意思。理解这句话其实只要看柏拉图的理念论就可以了,黑格尔的名言其实是重复并深入了柏拉图的“理念论”。</p> <p class="ql-block">韦伯:对现代社会的分析突出了两个概念 —— ‘‘理性”与‘‘理性化”。</p><p class="ql-block"> “理性”演化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这一对立、冲突的概念。“工具理性”<span style="font-size:18px;">即运用某种手段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不顾及行为在‘‘内容”上的合理性,即它所应有的道德价值考虑。然而社会本应以“公正”、“善”等价值为指归,因此现代社会在“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方面发生了分裂,这不仅意味着形式合理性所蕴含的“工具理性”成为纯粹功利主义的东西,而且意味着形式合理性己走向理性的反面,成为一种非理性的东西。西方的现代性由此蕴含着一个内在的冲突。</span></p><p class="ql-block"> “理性化”则成为他用来描述、刻画与评判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等行为规范的特定概念。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在韦伯的这种分析中,表现为一个全面理性化的过程,而理性化也因此成为“资本主义精神”,亦即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在经济行为方面,这种理性化表现为精确计算投资与收益之比的“簿记方法”在政治行为方面,表现为行政管理上的科层化、制度化;在法律行为方面,表现为司法过程的程序化;在文化行为方面,表现为世界的‘‘祛魅”过程,即世俗化过程。</p><p class="ql-block"> 韦伯这方面的分析、特别是他所运用的“工具理性”与‘‘理性化”这两个概念,比较深刻地把握了西方现代性的特征与问题,因此,这成为有关现代社会分析的经典学说,构成后现代主义产生之前的有关现代性解释的基本概念系统与分析框架。</p><p class="ql-block"> 西方的现代化过程与现代性的形成,循此被解释为一个理性化的过程。他的“工具理性”的论说,则被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用来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与现代性的弊病的一个主要符号,从而成为他们进行“技术理性”批判的一个主要概念根据与话语源泉。从霍克海默、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到马尔库塞的发达工业社会的研究,再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莫不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