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又想大哥

德正

<p class="ql-block">  昨日见大侄媳妇发的朋友圈,看到大侄子一家四口的照片,十分高兴,也甚是感慨,时光匆匆流逝,2021年夏大孙子高考被重庆大学录取,本打算携老伴送孙子上学一同去重庆看看,因疫情限制只好让其只身前往,一晃四年过去,不觉间大孙子已大学毕业。实在是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即逝,人生苦短,闲暇之余又想起大哥的一些事。</p> <p class="ql-block">  如若长我九岁的大哥现还在世,看到孙子学成归来该有多么的高兴。在建国之初的生活相对困难时期,和共和国同龄的大哥就是初中毕业生,只可惜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只好按父母的意愿在生产队挣工分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当了大半辈子的生产队会计,他那身怀一腔热情渴望走出大山谱写人生篇章的心理,让我琢磨了很久很久。</p> <p class="ql-block">  大哥六岁就跟随在公社工作的父亲在公社驻地上小学,待稍大一点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又转学到了离家10里路的界牌完小读书,当时的农村生活还相当困 难,我家有父亲的工资和供应的口粮贴补一下,日子过得还是相对好一些的,儿时常听大哥说,邻村有他几个同学每天都是结伴用一只泥瓦罐将每家做的菜糊糊凑到一起作为午饭抬着去上学,那时小路坑洼不平,路上乱石满地,两人抬着瓦罐一不留神就会跌倒,经常发生瓦罐破碎,稀粥撒落一地的情况,这样一天几个人只好抱着肚子忍肌饥挨饿地等待下午放学。</p> <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后的大哥,成为村里唯一有文化的人,人民公社成立后,大哥便在生产队担任会计,从我记事起,大哥便是我们家的大劳力,父亲为了让大哥在家撑起劳动的重担,有关部门曾让大哥去任代课教师,去公社修配厂当工人的机会,都被父亲挡了回去,大哥虽有不甘但也只能遵从。</p> <p class="ql-block">  我依稀记得,最让大哥接受不了的是,到了应征入伍的年龄,大哥十八岁那年就体检、政审合格,可没过父母这一关,嫌其年龄小,没能如愿。到了第二(1968年)年征兵季,大哥满心希望地准备去当兵,结果又一次被父亲拦下,因此大哥躺在床上三天三夜汤水未进,这可急坏了母亲,搞乱了一家人的生活。此事后来虽搁置不提,却成了大哥的一个心结,造成终生遗憾。</p> <p class="ql-block">  愿大哥安息!三弟永远怀念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