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我的成长记忆

小殚行摄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在台州路桥十里长街中段那充满古朴韵味的“凉亭里”古合院,我与这个世界撞了个满怀。十月四日凌晨十二点,风雨如注,豆大的雨点敲打着两扇对开的木窗门,发出哒哒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为我的诞生奏乐。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啼哭,我,家喜,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新成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彼时,家中已有一男二女,我的到来让这个家变成了六口之家。后来,两个弟弟也相继出生。在那个物资匮乏、经济拮据的六十年代,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父母肩上。父亲的工资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母亲则在街头摆摊,靠着一台缝纫机补贴家用。听母亲说,小时候家里实在困难,他们省吃俭用,用买羊奶的方式将我喂养大。而我从小到大,穿的都是哥哥姐姐退下来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但那时的我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能有衣服穿就已经很幸福了。</p><p class="ql-block">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过年成了我们兄弟姐妹最期盼的日子。因为只有在过年时,我们每人才能穿上妈妈提前准备的新衣服。那新衣服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妈妈的爱,虽然款式简单,但穿在身上却无比温暖。过年还有好多平时吃不到的零食,爸爸会自己动手做芝麻糖、炒炒豆,还会做当地特色的泡虾,包粽子。如今回想起来,那时的每一份美食都承载着父母的艰辛与对我们深深的爱。大人们常说“大人怕过年,过年要过钱”,可那时年幼的我们哪里懂得父母的难处,只知道盼着过年的热闹与欢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八年,我八岁了,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上学。当时,学校的老师挨家挨户动员家长送孩子读书,对于像我们这样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还特别照顾,允许先缴书簿费读书,学费可以后缴。当时班级分班是按户口组籍分班的,所以我们班的同学好多是邻居、亲戚。从小学到高中,这份奇妙的缘分一直延续着,说世界真大说小很小,同班的同学里竟然有七八人后来成了亲戚关系。到现在,曾经的同班同学中已有六七个与我成了亲戚,这份跨越数十年的情谊,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在路桥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记得读小学三四年级时,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扔手榴弹,一个不小心,额头被擦破出血,鲜血直流,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受伤,当时害怕极了,哭着跑到老师那里。还有读四五年级课外活动打篮球,因为个子矮小,在篮板下抢球时,被同学压伤了脚,疼得我好几天都一瘸一拐的。这些伤痛如今都成了回忆里独特的印记。</p><p class="ql-block">小学的老师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主任牟梅琴老师个子不高,但她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她的语文课生动有趣,每当她在黑板上书写时,我们全班同学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欣赏着那一个个犹如艺术品般的粉笔字。在大家写课堂作业时,她总会亲切地走到我们身边,温暖地与我们交流,不管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她都耐心解答,有问必答,我们都特别喜欢上她的课。而数学老师王老师则截然不同,她总是板着脸,特别严肃严厉。在她的课上,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是有一道数学题做错,她就会让我们留下重做。常常全班同学都会被留下,她当场批改,直到我们把题目彻底搞懂、全部做对,一个想蒙混过关都不行。虽然当时我们都很怕她,但现在想来,正是她的严格要求,才让我们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p><p class="ql-block">时间悄然流逝,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一九七三年,我进入路桥中学读初中,班主任是教政治的毛老师,她的老公则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我们班同学很多,有五十多人,大部分都是本地人,还有一些是随军家属的小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经历了太多历史的变迁。“总司”“联司”两派势力斗得不可开交,工厂罢工、学校罢课,全国还兴起了大串连。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严重破坏,老师常常没来上课,我们每天都要写批林批孔的批判稿。班级里也形成了两派小势力,大家拉帮结派,互相打黑“枪”、打小报告,上课的时候拍桌子、跳窗、喧闹、打架,乱成一团。</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六年九月,我转至附近的民主中学学习高中课程,高二时又回到路桥中学,就读于高二(4)班 。那时的校园充斥着动荡与不安,但班主任王东富老师始终以沉稳的态度引导着我们。他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里与我们谈心,用朴素的话语告诉我们知识的重要性,即便在混乱的局势下,也尽力维持着课堂的秩序。</p><p class="ql-block">在这动荡的十年里,我们见证了太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林彪反党集团叛逃,最终坠机身亡在温多尔汗;一九七六年,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相继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还有唐山大地震,无数生命在这场灾难中消逝,让人痛心疾首。直到一九七六年,“王江张姚”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这场持续十年的浩劫才终于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七月,名义上我们高中毕业,但实际上,在那动荡的岁月里,我们根本没学到多少知识。两个月后,年满十六周岁的我,为了能让姐姐不用下乡到农村,选择了自己承担这份责任。也正是这一年,国家恢复了全国高考,我满心期待,参加了高考复习,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最终我没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但这段经历,依然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了坚持与努力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之后的每一次机会。</p><p class="ql-block">回望过去的岁月,那些艰难困苦、那些欢声笑语,都已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里。它们塑造了现在的我,让我在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时,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