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四种修改法助力写作提升</b></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反复修改中打磨而成。写完初稿后,如何才能高效完成文章修改呢?以下为你分享四个简单好用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 朗读修改法</b></p><p class="ql-block"> 朗读修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章修改方式,其效果不容小觑。通过朗读,能够激活大脑的不同区域,让我们更容易发现文章中的各种问题。</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朗读文章时,首先可以避免病句的出现。在正常的阅读过程中,大脑可能会自动跳过一些小的语法错误,而朗读则迫使我们逐字逐句地念出来,此时那些隐藏的病句就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暴露无遗。比如一些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者语序颠倒的问题,在朗读时会显得格外突兀。</p><p class="ql-block"> 同时,朗读还能检验文章的文脉是否通顺。文脉就像是文章的脉络,它贯穿全文,使文章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朗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如果某处读起来磕磕绊绊,那很可能是文脉出现了问题,比如段落之间的衔接不自然,或者论述的逻辑不连贯等。</p><p class="ql-block"> 此外,朗读还能帮助我们发现那些没有表达清楚或者遗漏表达的内容。有时候,我们在写作时可能会因为思维的跳跃或者疏忽,导致一些重要的观点没有阐述完整,或者某些细节被遗漏。通过朗读,我们可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感受文章,从而发现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 那么,朗读修改法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朗读,每次朗读都有不同的侧重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遍朗读,主要聚焦于修改文章中的病句和错别字。此时我们要放慢语速,一字一句地读清楚,仔细检查每一个字词的使用是否准确,语法是否正确。像“的”“地”“得”的用法是否恰当,主谓宾的搭配是否合理等问题,都能在这一遍朗读中被发现并纠正。</p><p class="ql-block"> 第二遍朗读,重点关注文章的文脉和逻辑。我们要留意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论述的层次是否分明,观点的阐述是否有条理。比如在议论文中,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紧密;在记叙文里,事件的发展是否符合常理,情节的衔接是否流畅等。如果发现文脉不通或者逻辑混乱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调整。</p><p class="ql-block"> 第三遍朗读,则是对文章的整体表达进行优化。我们要思考文章中是否还有哪些内容没有表达清楚,是否有一些重要的信息被遗漏。同时,检查语言的表达是否生动、形象,是否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对于一些表述平淡或者啰嗦的地方,可以进行润色和精简,让文章更加精炼、有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二、 间隔修改法</b></p><p class="ql-block"> 刚完成一篇文章时,创作者往往会陷入“当局者迷”的状态,就像“身在此山中”,很难对文章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时候,留出一定的间隔时间后再修改文章,会更容易发现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早期修改文章时,我写完初稿后,通常至少会间隔一天才会去动笔修改。如果是长篇文章,可能会间隔2 - 3天。随着创作熟练度的提升,间隔时间逐渐缩短。现在,对于3000字以内的文章,我会在间隔1 - 2小时后启动修改;而3000字以上的长文,我会在1天后进行修改。</p><p class="ql-block"> 留出间隔时间,大脑的潜意识会持续为这篇文章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在某个瞬间突然获得灵感,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想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就像我们把一个问题暂时搁置,过一段时间后,大脑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它,从而找到解决办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三、对比修改法</b></p><p class="ql-block"> 完成初稿创作后,去阅读同类型的优秀范文或者对标账号的好文,这就是对比修改法。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被他人的文章所左右。</p><p class="ql-block"> 写完文章后再查看类似文章,我们要有自信,去发现自己文章中独特的地方,并将其放大。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灵魂和特色,我们要深挖一口井,把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做细、做好。就像在众多的文章中,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金矿”,然后将其挖掘得更深、更丰富。</p><p class="ql-block">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对比修改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它可以激发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改进文章。但我们不能盲目地模仿他人,而是要在对比中保持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国学中,也强调了保持自我、坚守本心的重要性。我们在写作时,要像古代的文人墨客一样,有自己的风骨和风格,不随波逐流。通过对比优秀的文章,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文章中,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好文章。</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AI修改法</b></p><p class="ql-block"> 使用AI修改文章,效率确实非常高。输入提示词,几十秒后,AI就可以为我们生成修改结果。比如DeepSeek,它不仅能为我们生成答案,还会给出修改理由,这对于我们理解修改的原因和提升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使用AI修改时我们要慎用。虽然AI修改文章有很多好处,但也容易让我们产生依赖,形成懒惰的写作习惯,甚至钝化自己的思维。如果我们过于依赖AI,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自我修改的能力,导致写作水平难以真正提高。</p><p class="ql-block"> 而且,AI改出来的东西很容易被编辑识别继而抛弃。因为AI生成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模式化和套路化,缺乏人类的情感和个性。编辑在审核文章时,很容易察觉到这些问题,从而对文章失去兴趣。</p><p class="ql-block"> 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结合DeepSeek来完成整个修改过程。</p><p class="ql-block">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先留出间隔时间,让自己的思维冷静下来;然后朗读1 - 2次初稿,通过朗读发现文章中的问题;接着认真阅读一篇范文,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并写出自己的修改方案。接下来,将初稿输入DeepSeek,生成修改意见。最后,把自己撰写的修改方案与DeepSeek生成的修改意见进行比较分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此时,DeepSeek就像我们的写作导师,能为我们反馈不足,检验我们的自查能力。这样,我们的写作水平就能在不断的比较和学习中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 对于创作熟手来说,可以根据创作情况具体选择修改方法。比如,如果认为这篇初稿整体质量中上,那可能朗读一次就完成了修改;如果创作过程磕磕绊绊,写完后根本没有把握,那可以选择间隔2天,然后将朗读、对比与AI方法齐上阵,全面地对文章进行修改。</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说过:“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他在创作《老人与海》时,据说修改次数超过200次。他每天都会重新阅读前一天写的内容,完成修改和润色。</p><p class="ql-block"> 一名合格的创作者,一定要做好反复修改文章的心理准备。每一次修改,都是对文字的雕琢,也是对自我的超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打磨文章,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最终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