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美好时代的开启,珠宝成为世界最华贵的衣服,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卡地亚是一位奇妙的魔法师,用迷人的方式从一缕阳光中捕捉月亮的碎片——让·考克多</p> <p class="ql-block"> 品牌起源的浪漫基因,1847年创始人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亚以名字缩写L和C组成心形菱形标志,象征爱情与事业的交融。该设计灵感源自其个人情感经历,奠定了品牌以珠宝铭刻深情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 卡地亚(Cartier)基于其百年皇室背景、全品类高端产品布局以及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权威地位,属于顶级奢侈品(顶奢)品牌。作为珠宝和腕表领域的标杆品牌,卡地亚与梵克雅宝、宝格丽等共同构成奢侈品金字塔的顶尖层级。</p> <p class="ql-block"> 生性浪漫的法国诗人、先锋艺术家让•考克多(1889—1963)在21岁发表第二卷诗歌集时,毫不掩饰对卡地亚的赞誉,他用美丽的诗句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一位奇妙的魔法师,用迷人的方式,从一缕阳光中捕捉月亮的碎片。”正是这一诗句启发了本次展览的展名“卡地亚的艺术魔力”。</p> <p class="ql-block"> 1955年,65岁的考克多荣膺法国文学院院士。被授予的院士剑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宝石则是朋友们赞助的。在如此独特的时刻,他终究选择了卡地亚为其打造心目中的理想之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一处细节极为考究,底蕴深厚,充满魔力,就像让•考克多身上每一个自由的艺术细胞。当诗人手握这把剑时,他的表情仿佛告诉我们,他如其所愿地握住了自己的人生。这把剑成为了此次展览的第一件作品。</p> <p class="ql-block"> 剑的护手盘描绘了希腊神话中俄尔普斯的形象,这一直是考克多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剑柄顶部装饰为俄尔普斯的七弦琴造型,镶嵌一颗祖母绿(重2.84克拉)和两颗红宝石,分别由考克多友人可可.香奈儿及弗朗辛•维斯韦勒提供。如织物般缠绕着剑把的黄金纹饰寓意古代剧场的石柱与帷幕,象征着悲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考克多名字的首字母与一颗星星镌刻在剑鞘处,同样的六角星(中心为一颗钻石,六个角各有一颗红宝石)还出现在十字形护手圆盘上。炭笔造型则象征着他的画作。剑鞘处还饰有考克多曾居住过的皇宫花园的格栅纹样。剑鞘尾部是一只握有象牙珠的手掌,让人联想起考克多最负盛名的小说《可怕的孩子们》,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于1950年翻拍成同名电影中的经典一幕。</p> <p class="ql-block"> 1973年,当时的卡地亚总裁在瑞士一场拍卖会上,买下了一座1923年的卡地亚门廊神秘钟,成为卡地亚典藏的首件藏品。</p><p class="ql-block"> 指针看上去不与任何 机芯相连的神秘钟,是钟表史上最伟大的创新之一。</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览上,这件藏品与上海博物馆藏的中国清代寿山石弥勒像并置展出。</p> <p class="ql-block"> 在“Model A”神秘钟之后,早在1912年,卡地亚又委托库埃制作了被称为“彗星钟”或“行星钟”的时钟作品,它们以诗意的形式唤起了人们对天穹的无尽遐想,与其他同样巧夺天工的钟表一起被称为“半神秘钟”。这件彗星钟通过两根铂金钻石指针表示小时,太阳型指针指示白天,月亮型指针指示夜晚,滑动在精心装饰的珐琅天空中。玫瑰式切割钻石指针表钟。其星光璀璨的装饰与卡地亚当时创作的伊斯兰风格珠宝非常相似。</p> <p class="ql-block"> 璀璨夺目的钻石冠冕是皇室贵族崇高地位的象征。卡地亚制作精良的冠冕在20世纪初深受欧洲皇室青睐,因其打破了传统珠宝工艺,卡迪亚率先将铂金引入创作,带来了一场创新变革。铂金刚柔并济的特质,使得珠宝镶嵌摆脱了以往金银盔甲式的束缚,从而拥有了蕾丝般的轻盈感,设计出坚固轻巧且几乎隐形的镶嵌方式,使得钻石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这是传统金银镶嵌无法做到的。据卡地亚档案记载,早在1853年,卡地亚就率先使用了铂金,至1899年,铂金已被广泛应用于珠宝工艺中。</p> <p class="ql-block"> 这款镶嵌橄榄叶形钻石和珍珠的冠冕最初是一个插于头部后方的发梳,也可作为束发带。</p><p class="ql-block"> 1907年,卡地亚为玛丽 波拿巴公主(1882—1962)与希腊和丹麦乔治王子的婚礼订制,后改款为冠冕。</p><p class="ql-block">玛丽-波拿巴是拿破仑之兄吕西安•波拿巴的曾孙女。</p> <p class="ql-block"> 中国汉代的黄金以独特的橄榄枝叶造型和珠宝镶嵌手法,亦成为与众不同的荣耀象征。</p> <p class="ql-block"> 卡地亚引以为傲的“花环风格”首饰轻盈灵动,并从植物纹样中汲取灵感。</p><p class="ql-block"> 铂金镶嵌赋予钻石首饰华丽刺绣般的视觉效果。铂金细丝犹如隐形网支撑起钻石,使之神奇地悬浮在空中,熠熠生辉。在这种刺绣般精细的镶嵌技术支持下,珠宝设计借鉴花卉、藤蔓等柔美曲线造型,“花环风格”的轻灵珠宝美学就此诞生,独树一帜,成就了卡地亚的皇家美誉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千变万化的蝴蝶结、花环及流苏样式首饰,在当时广受喜爱。这件优美的胸针是卡地亚花环风格的典范之作。对于大多数冠冕和胸针来说,一旦款式不再符合潮流,就难逃被改款和重镶的命运。体量如此之大的一件珠宝,能够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依|保存完好,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20年代,印度巴提亚拉邦王公布品德拉•塞恩勋爵(1891—1938)委托卡地亚巴黎将其收藏的宝石以现代风格重新镶嵌。这是卡地亚历史上最大的单项委托之一,包括一条华美的钻石项链及一款颈饰。</p> <p class="ql-block"> 项链中心是重达234.65克拉的戴比尔斯黄钻。印度王公以佩戴如此大件珠宝来展现其权势。</p> <p class="ql-block"> 当1998年卡地亚典藏回购这条传奇性项链时,最大的几颗宝石已经遗失。在面临无法寻回原始宝石,包括中央这颗黄钻的情况下,卡地亚决定以合成宝石完成修复。</p> <p class="ql-block"> 皇室的爱情传奇,温莎公爵夫妇的珠宝情书。1936年英国爱德华八世为迎娶辛普森夫人放弃王位,成为温莎公爵。他委托卡地亚定制多件珠宝示爱,包括刻有"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的19.77克拉翡翠戒指,以及著名的"站在蓝宝石上的美洲豹"胸针。</p> <p class="ql-block"> 卡地亚的传奇历史中交织着多个经典爱情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设计师珍妮·杜桑与继承人约瑟夫·卡地亚共同缔造的猎豹系列,以及温莎公爵夫妇的旷世之恋。这些故事不仅成为品牌设计的灵感源泉,更塑造了卡地亚作为“皇帝的珠宝商”的浪漫基因。</p> <p class="ql-block"> 1948年,温莎公爵夫妇在卡地亚订购了一枚胸针:一只猎豹伏在一颗凸圆型祖母绿上,这也是猎豹形象首次以三维立体的姿态出现在珠宝设计上。卡地亚对成品非常满意,随即决定制作第二枚胸针,即这件镶嵌蓝宝石斑纹的铂金猎豹胸针。这只优雅的站立在一颗重达152.35克拉的克什米尔蓝宝石上。莎公爵购买了这件令人惊叹的作品,并赠予爱妻。</p> <p class="ql-block"> 猎豹是卡地亚珠宝世界中最重要的动物形象,她已经化身成为了卡地亚的精神守护,代表着优雅与力量,是这两种对立特质的完美融合。从豹纹斑点图案到完整的立体形象,历经世纪进程,猎豹谱写了卡地亚百年风格史诗的独特篇章,成为了难以逾越的经典形象。</p> <p class="ql-block">猎豹系列背后的生死之恋</p><p class="ql-block">珍妮·杜桑与约瑟夫·卡地亚的丛林奇缘。</p><p class="ql-block"> 1919年,卡地亚第三代继承人约瑟夫在巴黎社交圈结识了年轻设计师珍妮·杜桑。两人因美洲丛林考察经历生死考验:遭遇美洲豹袭击时,珍妮点燃衣物引开猛兽,由此催生猎豹元素设计灵感。这段患难真情促使珍妮成为卡地亚首位女性创意总监,其设计打破传统,将动物元素引入高端珠宝,猎豹系列由此成为品牌标志。</p> <p class="ql-block"> 1920年代两人因车祸阴阳永隔,珍妮将悲痛化作创作动力,以缟玛瑙、钻石等材质打造动态猎豹造型,实现了约瑟夫生前“让珠宝凝固生命力”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 猎豹象征着美好时代之后,自信优雅而富有力量的精神,在历经百年的设计进程中,他以各种形象示人,成为了卡迪亚跨越世纪的经典艺术图腾,如同中国艺术中的龙,数千年守护者民族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龙则是跨越了千年的造物神话,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精神图腾。其形象灵动多变,威武四方,代表着帝王权力和神秘的力量。卡地亚的猎豹与中国龙,遥相呼应,异曲而同工。</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东风西渐的风潮极大地激发了卡地亚的灵感和想象,以及探索中国艺术的兴趣与热情。从20世纪10年代开始,卡地亚艺术创作从中国汲取灵感,其一便是模仿中国图案。这催生出许多艺术珍品,尤其在那些可以充分展示精致图案的物品上,例如风靡一时的化妆盒。无论是纹样图案还是色彩选用,卡地亚精益求精,力求展现最华丽的神秘风韵。</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瑞兽、清供图案、青铜器与瓷器造型等,这些传统的中式元素成为卡地亚艺术创作的引擎。</p> <p class="ql-block"> 这件化妆盒上的图案是清代晚期流行的清供图,来源于将中国早期青铜酒器觚的造型作为花瓶,内插各类鲜花,供文人雅士赏玩的室内观赏摆设。清供之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一种高雅闲适的生活方式。盒身四周的卷云纹则取材于18世纪的中国织绣纹样。</p> <p class="ql-block"> 这件精美的插屏式座钟是卡地亚对中国艺术品再创作的典范之作,以中国传统文房用品的玉桌屏为灵感来源。钟盘由一整块完整的古董白玉插屏构成,从雕工工艺看,应该是清代中期作品,而四周则被卡地亚设计师包上镶嵌着珊瑚的黑色珐琅边框。玉屏正反面均浅浮雕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图,其间亭台楼阁,山林松竹,童子老翁,可居可游。表盘上的时针为口吐舌头的爬行螭虎,以钻石、黑色缟玛瑙制成;背面呈现珐琅工艺的龙形装饰,巧妙地将动力传动机制隐藏起来,延续了卡地亚神秘钟的风格特色,展现了卡地亚兼容并包、探索创新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带支架座钟 1925年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地亚典藏</span></p><p class="ql-block">金、镀银金属、铂金、无色水晶、玳瑁、螺钿、漆、钻石、祖母绿、珐琅,</p> <p class="ql-block"> 卡地亚艺术中国风的另一个层面,是选用了大量的古董原物,将其进行创新改制,成就了别具特色的艺术珍品。20世纪初,路易•卡地亚时常流连于充满中国、波斯、印度、埃及奇珍异宝的巴黎古董店,收藏了众多极具东方美学的艺术品,例如玉雕、陶瓷和鼻烟壶等,被卡地亚融入到一系列珠宝、座钟及珍贵器物的创作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类似的中式古董改制还出现在一条别出心裁的翡翠腰带上。翡翠片来自中国,雕刻于19世纪末期,模仿清代各种铜钱,有“康熙通宝”“咸丰通宝”“光绪通宝”以及“五子登科”“连中三元”等字样。中国古代高级官员常将玉腰带佩戴于丝绸长袍之外。红宝石地亚伦敦镶嵌。1930年,卡地亚伦敦曾将这条腰带售予波兰裔歌剧演员加娜-瓦斯</p> <p class="ql-block"> 这件中式风格台式烟盒中央的漆画描绘了夜晚中式花园内,两对男女在盛开的梅李树下漫步于浮桥上的场景,一颗明亮的钻石点缀在窗外,好似皎洁的明月。这可能是《西厢记》开头的场景,描述秀才张生与美人莺莺的故事。烟盒曾售予伊拉•尼尔森•莫里斯先生,他曾在瑞典担任了十年的美国大使。</p> <p class="ql-block"> 螺钿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装饰工艺,用螺、蚌的外壳磨制成拼接人物、山水、风景、几何等图案的薄片,根据画面需要镶嵌在器物上,其色彩莹亮,精密细致,意境如画。明清时期的漆器上常见工艺精湛的螺钿镶嵌,多描绘山水庭院、人物故事,展现宁静致远的世外桃源景象。卡地亚利用“素材”储备的中国螺钿漆画嵌片,创作出各种瑰丽的艺术珍品,呈现遥远异域风情的同时,共赴一场内心相通的精神之旅。</p> <p class="ql-block"> 卡地亚1930年的三问座钟,使用了源自中国的螺钿漆画嵌片,显示了螺钿这种中国特有的装饰工艺的神奇之处。同一个展柜内也对照展出了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藏的清代螺钿漆案。</p> <p class="ql-block"> 点翠是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和羽毛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镶以翠鸟亮丽的蓝色羽毛,以制成各种光彩夺目的首饰器物。</p> <p class="ql-block"> 这种独特的羽毛除了自带丝绸般的光泽外,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熠熠,富于变化,特别适配路易•卡地亚所钟爱的蓝绿配色。卡地亚将这些羽毛运用在神秘钟上,为其增添了珍贵的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 展览上,卡地亚1929年的带支架座钟上,就用了翠鸟羽毛,而卡地亚档案展示里,也有整盒的翠鸟羽毛。</p> <p class="ql-block">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10年代起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卡地亚是置身这一潮流的先驱者。早在20世纪初,路易就鼓励旗下的设计师转向现代美学风格,与当时正处于巅峰的花环风格呈现出差异。纯粹的几何造型、简洁的线条、大胆的色彩组合和东西方多元文明的热情碰撞,所有这些都在卡地亚的设计中得到了完美体现。</p> <p class="ql-block"> 而在中国,几何图案在装饰表面上的运用也追溯到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和玉器。在此期间,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学准则与两千年后的装饰艺术颇有异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 1911年雅克•卡地亚的一次印度之行,开启了印度这一神秘的东方国度在20世纪早期卡地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独具特色的印度首饰风格以及声名显赫的印度客户,在各个方面影响着卡地亚的珠宝设计。珍珠与红宝石的搭配是广义上印度风格的主要特征,而卡地亚在此基础上又创作了许多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印度风格首饰。</p> <p class="ql-block"> 这件印度风格项链的白玉吊坠,一侧珐琅雕花,另一侧镶嵌红宝石和祖母绿,最初搭配一条祖母绿项链,玉石来自路易•卡地亚的个人收藏。1928年9月,应一位客户的要求,卡地亚将这块白玉吊坠与这一条由“18块红宝石和钻石嵌片,以及5股计360颗珍珠串成”的项链组合,具有典型的莫卧儿风格。项链采用了印度珠宝独特的昆丹镶嵌工艺,即各类宝石以金箔包裹,嵌入金座之中,别具一格。吊坠背面的华丽珐琅则是对莫卧儿王朝的致敬,正是他们将珐琅技术提升到了高级工艺的地位,并使佩戴者私享亲肤的愉悦感。</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20年代,卡地亚将红宝石、祖母绿和蓝宝石雕刻成树叶、花朵、花蕾及浆果的形状,塑造出一种从铂金树枝上长出”植物”的新风格。这些珠宝融合了别出心裁的设计与强烈的色彩组合。半个世纪后,珠宝学家和记者将卡地亚发明的这种风格称为“水果锦囊”。</p> <p class="ql-block">手稿</p> <p class="ql-block"> 1903年,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次穆斯林艺术主题展,卡地亚在展览中发现了许多别样的图案元素,为其创作波斯风格的高级珠宝、化妆盒等诸多配饰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路易•卡地亚本人对波斯细密画情有独钟,也将其收藏的细密画原件纳入卡地亚“素材”储备,作为主题纹饰,制作了诸多波斯古董风格的化妆盒。直至今日,波斯艺术风格仍然是卡地亚设计的灵感源泉。</p> <p class="ql-block"> 这件台式烟盒盒盖上一幅莫卧儿王朝统治者沙•贾(1592-1666)的肖像细密画,内侧刻有蓝色珐琅字样:沙•贾汗/1628—1658年在位/阿格拉泰姬陵建造者。</p> <p class="ql-block"> 1922年,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墓的发现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埃及热。受此影响,在艺术领域已展现装饰艺术风格的卡地亚,以典型的古埃及文物材质及纹饰为题材而进行的珠宝创作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古埃及的神圣动物形象、神庙建筑构件、费昂斯和象形文字等元素,都出现在卡地亚的作品中,一些远古时期的艺术品也借此重获新生。</p> <p class="ql-block"> 这枚胸针亦可作珐琅金链腰带上的带扣。圣甲虫的翅膀原石来自卡地亚的“素材”储备,可追溯至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的古埃及时期。圣甲虫是古埃及人常用的护身符,代表着凯布利神,即正在孕育生命的神,也是自我创造的神,黎明时刻版本的太阳神拉。因此,圣甲虫是复活和不朽的象征,其形象通常是张开双翅。材质也是多种多样,既有古埃及王朝晚期木乃伊胸前朴素的费昂斯,也有如图坦卡蒙墓中发现翅青金石等珍贵材料。</p> <p class="ql-block"> 珠宝不仅可以佩戴,还可以无限接近地确认一个真实的自我。以贞•杜桑代表的20世纪西方女性大胆率性,她们的首饰别具一格,彰显着每个人无与伦比的品位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 贞 杜桑(1887—1976)是一位优雅自信、个性鲜明的女性,因其权威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被昵称为“猎豹女士”。20世纪20年代初她加入卡地亚,随即成为新设计批准委员会成员;这个重要的小组每周聚集在路易•卡地亚身旁,贞•杜桑得以磨练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全情沉浸在卡地亚的风格中。不久后,她被派到S部门(“'silver”"“soir”或“sac”的缩写),负责设计高档但更亲民的珠宝和配饰。1933年,杜桑被任命为卡地亚创意总监,此后“猎豹女士”在巴黎执掌卡地亚的创意直至20世纪70年代退休,开创了贞•杜桑时代。她创作的大胆作品,无论抽象或具象,极具动感,反映了雕塑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这对胸针是贞:杜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议设计的。1942年德军占领巴黎,杜桑在和平街卡心亚精品店的每个橱窗里都放置了一枚“笼中鸟”胸针。</p><p class="ql-block"> 纳粹当局没有忽视这一挑衅行为,杜桑被传唤,珠宝也被没收。“笼中鸟”象征被占领的法国,而当巴黎被解放后,乌儿则满心欢喜地冲出牢笼,成为自由鸟。胸针采用青金石、钻石和珊瑚制作,呼应着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p> <p class="ql-block"> 黛丝•法罗斯(1890—1962)是杜克•德斯卡兹和伊莎贝拉•辛格(胜家缝纫机女继承人)之女,被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杂志誉为“全球最优雅的女人”。这位巴黎社交名媛拥有独特高雅的品位和自信大胆的性格。1933年至1935年她担任著名时尚杂志《时尚芭莎》的巴黎撰稿人,在彼时时尚界具有领袖的威望。</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30年代,法罗斯向卡地亚设计师提供了三件珠宝,其中两件是她在20年代未从卡地亚购买的,她希望将其改造成一条“印度风格”项链。卡地亚从传统的印度仪式类珠宝中汲取灵感:项链悬挂在绳索上,低垂于胸前。此外,项链的铂金铰接结构意味着中央部分可以拆卸下来作为胸针佩戴,胸针上有两颗分别重50.80克拉和42.45克拉的雕花蓝宝石,呈花蕾叶片状。</p> <p class="ql-block"> 1963年,法罗斯的长女德•卡斯特亚伯爵夫人让卡地亚修改了这条项链,将其变为颈链。此后,胸针上的两颗蓝宝石被镶嵌在扣环上。</p> <p class="ql-block">温莎公爵夫妇</p><p class="ql-block"> 沃利斯•沃菲尔德(1896—1986)生于巴尔的摩,首任丈夫是温菲尔德.斯宾塞伯爵,后嫁给了美国富商恩斯特•辛普森。1934年,她遇见了威尔士王子,他们的恋情在大不列颠引起了轩然大波。威尔士王子于1936年继位成为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而沃利斯也结束了她的第二段婚姻。同年12月,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沃利斯,不得不选择退位。1937年3月,新国王乔治六世封其退位兄长为温莎公爵。6月,两人在法国完婚,并移居巴黎,且长久定居于此。20世纪30年代后期,温莎公爵夫人迷恋上卡地亚,其很多珠宝都是与贞•杜桑合作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卡地亚为温莎公爵夫人订制的火烈鸟胸针是其众多珠宝中最著名的一款,形象生动,配以色彩绚丽的各种宝石,一些钻石和彩宝则取自温莎公爵夫人自己的珠宝。火烈鸟细长的双脚佩戴时可以弯曲,不刺伤衣服和皮肤。</p> <p class="ql-block"> 1947年,温莎公爵委托卡地亚巴黎制作一条项链赠予夫人,并提供了29颗总重158.90克拉的紫水晶,包括一颗心形宝石及钻石,卡地亚则提供了200颗绿松石。紫水晶和绿松石的色彩对比造就了这条项链的高贵典雅,而别致的“围兜”造型则体现了温莎公爵夫人对新颖大胆首饰的偏爱,她在许多重要场合都佩戴了这条夺人眼球的大项链。</p> <p class="ql-block"> 芭芭拉•赫顿(1912—1979)是美国伍尔沃斯零售连锁店创始人的孙女,自幼继承了巨额财富。她从年轻时开始佩戴卡地亚珠宝,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是卡地亚最忠实的客户之一,并对不同文明的珠宝材质有着绝佳品位。</p> <p class="ql-block">芭芭拉•赫顿佩戴卡地亚巴黎于 1957年创作的“老虎胸针”</p> <p class="ql-block">项链 (卡地亚典藏)</p><p class="ql-block">卡地亚巴黎,1934年特别订制</p><p class="ql-block">直径在15.40毫米至19.20毫米之间的27颗翡翠珠、铂金、金、钻石、红宝石</p> <p class="ql-block"> 1933年,赫顿的第一任丈夫米迪瓦尼王子将一条由27颗上等顶级翡翠珠组成的精美项链托付给卡地亚,要求在项链上添加一个搭扣。卡地亚在项链顶部加上了一个红宝石环形扣,与翡翠的绿色形成了绝妙的色彩对比,而这条项链正是卡地亚一直追求的红绿和谐映衬的最佳典范之一。1934年,赫顿请卡地亚巴黎制作了一枚戒指,来搭配自己的翡翠项链。戒指上镶嵌着一颗37.67克拉的翡翠玉石及一圈红宝石。</p> <p class="ql-block"> 1956年,著名美国女演员格蕾丝•凯利与摩纳哥大公雷尼埃三世的婚礼激起了世人的赞叹。摩纳哥公国希望通过这场举世瞩目的婚礼来提升国际声誉,华美珍宝亦能为此增色。卡地亚为这场婚礼献上的珠宝作品见证了卡地亚与格里马尔迪家族深厚的渊源,特别是一条三排钻石组成的项链以及饰有三枚凸圆形红宝石的夹式胸针冠冕。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份不解之缘同样存在于卡地亚与全球大部分王室之间。</p> <p class="ql-block"> 1968年,玛利亚-菲利克斯要求卡地亚为她制作一条蛇形项链,几年后又订制了一条由两只鳄鱼组成的项链。这些首饰镶以成千上万的宝石,拥有惊人的灵活度,捧在手中显得十分生动,仿佛是有生命力的真实的动物,奇幻而壮观,创造了珠宝工艺史上绝无仅有的案例。</p> <p class="ql-block"> 玛利亚•菲利克斯(1914—2002)是一位拉丁裔传奇女星,热衷于爬行动物和硕大的珠宝,被誉为“蛇蝎美人”。</p> <p class="ql-block"> 在制表历史上,卡地亚创作了第一款现代腕表,其流传至今丰厚的腕表遗产,充满着传奇故事。卡地亚腕表因其无与伦比的艺术性而备受赞誉,其特点是线条和形状优雅诗意,美观与实用并存。卡地亚积极地追求着创新与前卫的探索,充分体现了伟大的创意设计师路易•卡地亚的精神。各国的皇室、贵族、社会各界名流都曾佩戴过卡地亚腕表。</p> <p class="ql-block"> Tank腕表是腕表造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表壳、表耳一体成型,与表带浑然一体。因其造型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使用的新型军用突击车相似而得名。该款式最早于1919年开始生产。在Tank腕表家族中,1922年创作的中式风格Tank Chinoise腕表,是卡地亚受中国古代建筑启发——以寺庙门廊独特的几何造型为灵感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豹纹腕表</p><p class="ql-block">铂金、玫瑰金、钻石、缟玛瑙、絹丝表带</p> <p class="ql-block"> 在卡地亚档案中,这枚胸针尤其突出,它是雅克•卡地亚亲自构思设计的。胸针上的宝石象征着他的家庭:紫水晶代表母亲(雅克的妻子耐莉•哈杰斯),四个正方形图案代表这对夫妇的四个孩子,而定制切割蓝宝石边框则代表了父亲(蓝宝石是雅克的诞生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创新是卡地亚艺术创作的灵魂。20世纪20年代,从引领Art Deco时代特征的装饰艺术风尚,到涉猎异域古老文明的好奇心,卡迪亚博采众长,成就了举世瞩目的风格语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