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轻时,读朱自清的《背影》,总被那深深的父爱感动着,同时,也情不自禁的希望在世界留下的无数背影中,更多一些善良。</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时,放学时,校门口等候的人群,绝对是一个时代的风景线。多少次,我望着这道风景线,不知如何诠释。</p><p class="ql-block"> 从姐姐,到弟弟,我似乎从来没有父母到学校来接我们的印象。而现在,仿佛缺了长辈的接送,孩子一定无法到达学校,或者回到家里。</p><p class="ql-block"> 光阴如梭,转眼,我亦巳成为其中的一员。也许身高的原因,排队时,我总是最后的一位,所以,也就习惯了看着背影,来读懂人的是非恩怨:</p><p class="ql-block"> 二位衣着华丽,烫着卷发的阿姨,高声谈论着过去一周孙辈的课余生活,有点炫耀,言谈话语间,难闻丁点上海话的味道,我猜那是二位外地来沪,专程照顾事业小成儿女的母亲,他们生活在虽不熟悉却亦怡然自得的环境,享受着儿女的福份,领悟着孙辈的亲情,二个女孩欢快地走出了校门,二个阿姨不约而同地卸下了她们的书包,牵着她们的小手,向着夕阳离去……我凝视着她们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也许是所有文明中,我们所拥有的最独特的一种普遍现象:隔代照料。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还是阻碍进步的沉疴。</p><p class="ql-block"> 一位身着西裤,雪白的衬衫,满头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的老先生,他背着手,偶尔转头之际,金黄的眼镜,闪耀着夕阳的光芒……我记住这个背影,还是台风季的那一天,雨下的有点大,老人也是这么一身装束,身前的小孙子,穿着雨衣,但老人的伞依然向着孙子,胸前是孙儿的书包,后背几乎被雨淋透了,只有那一头整齐的白发在黑色的伞面下,在湿透的衣服上,显得格外耀眼,当老人收伞坐进路旁那辆奔驰轿车,转头的一瞬间,我看到了一张慈爱的面。我猜老人一定是个成功人士,曾经纵横在专业领域,或者驰骋于商海,时间曾经那么宝贵,而现在,他是如此享受这种天伦之乐。过去,他也许因为忙于事业,而错过了对儿子应用的陪伴,在儿子的记忆里父亲只是威严的代名词。他要在孙子身上加倍的付出……我记住了那个背影。</p><p class="ql-block"> 此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匆匆挤上去,来到一个举牌老师的跟前,领走了最后一个学生。年轻父亲有点谦卑的背影,使我一下子想起了六一儿童节那天的情景:也是这样一个父亲,迟到的窘况,从汗水浸透衬衣的背影里,迷漫在空气里,只见他反反复复地对生气的女儿说:对不起,对不起,爸爸迟到了。……爸爸有事耽误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哈根达斯。女儿终于迈出了步伐,手里提着女儿书包的父亲不忘补了一句:别告诉妈妈噢。当时,我就记住了那一幕的背影。但我无法解释,其中的伦理……</p><p class="ql-block"> 终于,轮到了孙儿的年级放学了,看到他象鸟儿一样的奔来,鲜红的红领巾随风飞扬,我牵过他的小手,随手给了他一袋每日坚果,这是他最喜欢吃的,这个品牌的配方,葡萄干的比例多一点。然后,用消毒湿纸巾让他擦了擦手……我望着他蹦蹦跳跳地走在我的前面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希望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有点明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