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仰望大三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澳门的大三巴牌坊名闻遐迩,是圣保禄教堂(也称天主之母教堂)之遗址。三巴是葡语圣保禄的粤语译音,牌坊则是指圣保禄教堂被大火烧毁之后剩下的石砌正立面,其形状有点像中国常见的牌坊,即由下方过其门并非进入天井或房屋里面,而又是露天的一方天地。大三巴牌坊的高度和宽度各有二十多公尺,厚度也有二米多,上面刻滿浮雕。从这个门面的尺寸,便不难想见当年的教堂是多么气派。可惜在1835年1月26日的黄昏,这座耗巨盗且历时三十五年重建起来的教堂,又被一场大火吞没了。人们多知道教堂毁于一场大火,而这场大火缘何而起,教堂又是被如何烧毁的,则不甚了了。下面是我在网上见到的当年的有关报道一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英文期刊《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 載:</p><p class="ql-block">❝ 大約下午6時半,澳門聖保祿教堂上方的炮台鳴炮,發出火警警報。其他炮台和教堂,紛紛以炮聲、鐘聲和鼓聲等回應火警信號。相關單位、軍隊,以及許多澳門市民立刻採取行動。但是,除了在教堂附近的居民知道教堂着火外,當時的風向導致濃煙無法上升,難以識別起火地點;西北風更讓整個城市的東部籠罩在濃煙之中,救火隊花了好些時間確定火場位置......但在不久之後,烈焰迅速衝破教堂屋頂,人們立刻知道哪裡着火了—— </p><p class="ql-block">位置就在教堂的左翼,即以前神父們居住的一列房間、最近被葡萄牙軍隊徵用的區域,熊熊燃燒起來。人們曾經期盼教堂的主體建築,即禮拜堂能在這場大火中倖存下來,但是未到8時,火勢蔓延至建築物的最高處,更波及神壇後方的法衣室。火舌隨着滾滾濃煙破窗而出、直上屋頂,現場火光衝天,數丈高的烈焰照亮整個市區及內港。</p><p class="ql-block">這時候,教堂鐘樓上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饋贈的大鐘正敲響8時15分。在此之前,人們竭力控制火勢,但至這一刻,教堂已幾近焚毀,大火顯然也不會蔓延至教堂的建築範圍以外,人們於是漸漸停止撲火,並凝視火災現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火的原因是当时葡军把教堂当做营房,在修道院的厨房里堆了大量的柴火,因不注意引发火灾。</p><p class="ql-block">这场大火,毁了圣保禄教堂,但诞生了大三巴牌坊。没到过大三巴,便等于没来过澳门,这句话说明了大三巴是澳门旅游必打卡之地标。作为历史建筑遗址,大三巴是澳门的一张名片。我们四老一少的自由行,当然也不会漏过它。</p><p class="ql-block">曾经“巍峨瑰丽,雄冠远东教区”的圣保禄教堂,虽然只剩68级石阶之上正面南向的一堵前壁,乃残存之躯,却有雄立傲视之姿,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非一般建筑物所能相比。国内知名之教堂,或因各种条件限制,选址都不如大三巴这样雄伟地处于高岗之中心,视野开阔,来者需拾级而上。关于大三巴的风水,有此一说:坐山向水:背靠松山余脉,面朝内港水域,符合“背依青龙,前临明堂”的风水理想格局,被称为“龙明水秀”之势,能聚气生财,确保气场稳定持久。</p><p class="ql-block">这“确保气场稳定持久”,倒是所言不虚。但如果圣保禄教堂不是命运多舛,三度遭受火灾,至今仍是一座完好的教堂,其知名度或许反而不及眼前并不“完美”的“大三巴牌坊”。</p><p class="ql-block">它是整座建筑物在火灾后硕果仅存的一部分,却似乎使那座教堂有了更顽强的生命力。如今,“牌坊”伟岸地壁立如山,已走过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它像是圣保禄教堂的灵魂守护神,不管日晒雨淋,始终坚守在那里。或许它深深的知道,如果连自己也支撑不住而倒下去时,圣保禄教堂便会从地球上被完全抹去,知道圣保禄教堂这个名字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那绝对是它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它一直不倔地屹立着,即使大海的狂风迎面扑来,也决不倒下。仰望大三巴,令人不得不想起它曾经“真金不怕火”的从前。</p><p class="ql-block">2024年澳门累计入境旅客约3300万人次。大三巴在旅游宣传中的高曝光度,进一步提升了它的知名度,入境旅客中至少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会来大三巴,一睹其独特的风采,这是国内其他知名教堂所难以比拟的,而且这气场仍可望“稳定持久。”</p><p class="ql-block">作为毁于火灾的历史建筑遗址,它是一个比较完整地保留着的门面,这本身就较为少见。虽然教堂的整体及其内部我们已无从见识,但这宏伟的前壁却是整个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西式教堂,大三巴的整幅门面都是关于宗教的石刻浮雕,还有耶稣、圣母和耶稣会的四圣人像,因而被誉为”立体的圣经”。</p><p class="ql-block">在墙壁的上方,还雕刻着竖排的两行中国文字,而且像中国的对联一样,分置于墙体的两侧。右边写的是“念死者无为罪”,左边则是“鬼以诱人为恶”,此外还雕刻有牡丹花和狮子,这种东西合“壁”的情形,应该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仰望大三巴,我不禁想起了广州一德路的“石室”一一圣心大教堂。它之所以被广州人称为石室,应该是该建筑物全部由石材砌筑而成之故。石室位于广州市内的一德路。九十年代初,我在广州一德路住了三年,而且就在挨着石室的民房。不久前,我前往重寻旧地,但住过的地方已被拆迁改建,而石室外围则被修建得更宽敞漂亮了。</p><p class="ql-block">石室和大三巴有不少相似之处。“大三巴,号称“东方梵蒂冈”,石室则是“东方的巴黎圣母院”,两者都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室以花岗岩为建筑材料,大三巴正立面也是以石材砌筑而成;两座教堂之修建都费用巨大,历时都比较长,石室是27年,大三巴是35年。石室在文革中也遭遇厄运,沦为垃圾场。但明珠陷污泥,他日尚可擦拭重光。大三巴毁于大火,已无重生之可能。今天,我们或许能在石室的照片多少看到大三巴的一些影子。</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1日的周末澳门自由行,我们四老一少主要走了新葡京、三个欧州题材的酒店以及大三巴牌坊(手机显示全日走路步数超二万大关)。至此已在美篇分四次作了相关的介绍,现已告一段落,感谢大家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图片或来自网络,致谢,侵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