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同济附中复员上海校址的配图照片文字 <p class="ql-block">同济附中校址配图照片的文字辨析</p> <p class="ql-block">标题含义:从网上或书刊上看到对同济中学校址配图照片的文字,从不够完整的较准确到有着明显错误,不但没有纠正,反而延续了几十年。面对成为正式出版物的编者,如不大声急呼纠正错误,就会一直误导读者,篡改了历史事实。</p> <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是怎样发生的?</p><p class="ql-block">先谈谈同济附中与同济大学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同济附中是上海市同济中学1950年6月与同济大学脱离附属关系之前的校名,它的前身是同济德文医学堂的德文科。</p><p class="ql-block">德文科是比德文医学堂(同济大学的前身)诞生还早近四个月。</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诞生之日的名字是德文医学堂,它的第一届学生是8人,是比德文科(即医科预备部或称语言学校)一个班级的25名学生在德语方面要优秀的。(待考)</p><p class="ql-block">以上事实说明,同济附中与同济大学自成立之始,就是先后组成和密切相连的关系,无论从行政管理还是校址方面看,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p><p class="ql-block">本文是对《同济大学史第一卷(1907- 1949)》中关于1946年同济大学复员上海的校址及照片,尤其同济附中的校址,由于情况略为复杂而配图照片不足,被其他研究者在使用时造成的后果,甚至产生错误的说明,作一个辨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46年,同济大学与同济附中是一起从四川宜宾李庄复员回到上海的。</p><p class="ql-block">看以下这张同济大学复员上海校址分布图,右上⑧一个建筑和⑨两个建筑群。校史配图照片是⑧和⑨各一个建筑,其照片说明是准确清楚的。缺点是⑨应有两个建筑,其中有一个建筑(即市立博物馆)没有正面照片及说明,将会给他人在使用照片和说明时,造成空缺或发生错误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下这张照片来自《同济大学史第一卷》第一版,照片说明是清楚准确的。二十年后的该书的第二版,照片及说明仍然准确。但是当时如果介绍同济附中的校址.再增加一张市立博物馆的照片及说明,就不会发生后来流传的张冠李戴甚至说不清楚的事情了。</p> <p class="ql-block">先看第一版的以下这页前两张照片及说明。</p><p class="ql-block">第一张照片是上一页分布图右上角的⑧,指的是1947年同济大学新生院校舍,是大上海计划的市立图书馆,写《同济大学史第一卷》第一版的1987年,该校址是同济中学,黑山路一侧。</p><p class="ql-block">第二张照片是上一页分布图右上角⑨的右建筑,是飞行馆即飞机楼,当时是同济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校舍之一,教师办公及宿舍,后为长海路的长海医院内。</p> <p class="ql-block">以下这张照片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誌,是比较难得见到的,该照片的文字说明应该是:大上海计划的市立博物馆,和飞行馆一起,1947-1949年是同济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校舍,学生教室宿舍食堂都在博物馆,教师办公和宿舍都在飞行馆。</p><p class="ql-block">由于没有这张照片的配图,就发生了张冠李戴的错乱照片说明。</p> <p class="ql-block">早在十多年前,我乘国内航班,看航空杂志上有一张照片,就写了错误的说明。</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与《同济大学史第一卷》第一版上的照片相同,说明文字的逗号之前正确,后面及括号里都错误。其依据从哪里来的,不知道。</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的正确说明应该是:1947年同济大学新生院(原市立图书馆)校址,1949年6月后同济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址,1950年6月17日改为上海市同济中学(与同济大学脱离关系)校址,2018年10月为杨浦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史第一卷(1907-1949)》2007年发行第二版。在每一章的前言和内容编排上有所补充,但主要内容和照片说明还是严谨准确的。</p> <p class="ql-block">例如对第一版有关原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的说明,见照片一和照片二的说明,是准确清楚的。该书是正式出版,同济大学出版社。每一位参加《济忆-历史上的这一周》的作者和编辑,包括读者,都会是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以下这本书是2023年出版的,距《同济大学史第一卷》第一版发行36年,距第二版发行16年,二本史书没有发生错误的记载,到这本36年后新出版的史书汇编中,竟然同济附中复员上海的第二个第三个校址的照片及说明上,发生了多处错误。编辑们怎么了?</p> <p class="ql-block">对比一下《同济大学史第一卷(1907-1949)》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可以发现错误出在哪了一一《忆济-历史上的这一周》p558第二行左列照片的说明完全是文不对图,应该与后一页第一排左列照片的说明对调。</p> <p class="ql-block">P559第一排左列的照片应是⑨的一个建筑飞行馆即飞机楼。飞行馆与它附近的市立博物馆(无照片)一起是复员上海的同济附中在1947-1949年的校址和师生宿舍。</p><p class="ql-block">这两页的照片与说明,完全与《同济大学史》上提供的依据相反,这种错误是怎么造成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面p560这页上半页文字和上一页p559后半页文字,是对同济大学复员上海后校址分布的文字介绍,但没有结合分布图上标的数字顺序(分布图见本文第二张照片,或新出版书的p558第一排左列)一一对应地介绍,就造成了这段文字的盲写,结果是</span>第三排右列这张照片的说明,最后括号中的五个字是明显错误的,不是市立博物馆而是市立图书馆。追究括号前的文字也有不严密之处,准确说:回迁上海后的新生院不是附中宿舍。因为1946或1947年起新生院在该处,1949年6月上海解放起,同济附中包括宿舍才在该处。</p><p class="ql-block">不知道编辑和责任编辑,在有正确依据的校史照片核对中,多人多次校对(见《济忆-历史上的这一周》后记),都没有发现并纠错,在36年以后正式出版物上制造不该有的新的混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次强调,做过同济附中校址的大上海建筑群,是两座建筑,距离很近比较相似,但也能区分的两个楼。但凡编者和作者中的任何一人,在写作并校对这部分文图的时候,用心想一想,开口问一问,出门看一看,也绝不会在两座建筑存在了90多年,没被拆的情况下,发生文字乌龙的事故,这是笑话吗?简直是对历史现实真实的不负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追究起来很像是包工的活,层层分包,没有一个关是把好的。</span></p> <p class="ql-block">另外在本书的P600,有一张与P558的相同大楼(应该是市立图书馆)照片,该照片继续是错误的说明。</p><p class="ql-block">看以下P600的第三排右列这张照片的说明:最后括号中的五个字是明显错误的。不是市立博物馆而是市立图书馆。追究括号前的文字也有不严密之处,准确说:回迁上海后的新生院不是附中宿舍。因为1946或1947年起新生院在该处,1949年6月上海解放起,同济附中包含宿舍在该处。</p><p class="ql-block">不知道编辑和责任编辑,在有正确依据的校史照片核对中,多人多次校对(见后记),都没有发现并纠错,在36年后正式出版物上制造不该有的新的混乱!,</p> <p class="ql-block">我在去年收到同济大学校史馆章馆长赠给的《济忆-历史上的这一周》一书,是作为资料研究交流的,我们两人都没想到有关同济附中校址部分,会存在不该有的配图照片文字的错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