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我们今天的首个目的地是塞戈维亚,位于西班牙中部,是塞戈维亚省的首府,一个古老雅致的小城。一半是山,一半是平原,四周被城墙环绕。由于其独特魅力,城镇里狭隘而蜿蜒的街道上几乎总是挤满了游客。塞戈维亚旧城和古罗马水道桥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中即这个古老雅致的小城一隅。</p> <p class="ql-block">一下车,就看到这座宏伟壮观的古罗马水道桥,也称为古罗马大渡槽。是古罗马人在其广阔的帝国中留下的出色建筑之一,也是塞戈维亚重要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水道桥约修建于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为把18公里外的弗里奥河水引入城内,解决城市用水需求,设计了平均坡度为1%的运漕,充分利用流体力学原理,由逾两万块花岗岩经过精准切割,紧密拼接,堆砌而成。最令人称奇的是:没有使用灰浆。水道桥穿越城市中心的167个连续拱门,最高点达28.10米,是古罗马工程技术的巅峰之作。水道桥至今已良好运行近两千年,是世界保存最完好的罗马水利系统之一。</p> 能在两千年之前,开展这么浩大繁复的工程,并做到这么整齐划一,真是不可思议! 水道桥两侧的观景平台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鳞次栉比的房屋和绿色的山野。 看过水道桥,我们朝阿尔卡萨尔城堡一路走去。 路边一侧,豁然开朗,竟是一处天然观景台,远处的雪山,错落的房屋,高耸的钟楼,尽显古城温馨平和之美。 <p class="ql-block">这是路边的一座雕塑,根据导游介绍,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名叫胡安·布拉索的农民起义领袖。纪念碑的落成时间1921年,正值西班牙波旁王朝复辟后期,社会动荡初现。</p> 穿过欧洲古城常见的狭窄巷子。 店员在门口认真仔细地摆放很有艺术范儿的展品。 这虽然只是一家卖巧克力的小店,门面布置简洁却有几分别致。 <p class="ql-block">在欧洲,最精美的建筑基本都是教堂。这是建于1525-1768年 塞戈维亚主座教堂(Catedral de Segovia) ,也被称为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圣弗鲁克图斯大教堂。 这是一座以晚期哥特式或华丽哥特式风格建造的罗马天主教大教堂,被认为是哥特式巅峰之作,是欧洲最后建造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1985年随塞戈维亚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适逢一只鹰展翅从顶端圆形窗飞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高达88米的中央尖顶(后因雷击改建)与周围18座小尖顶构成"石制森林",通过夸张的垂直线条引导视线向上,象征人间与天堂的连接。尖顶角度普遍在60-70度,比早期哥特式更陡峭。</p> <p class="ql-block">教堂采用当地特有的蜜黄色石灰岩,随着光线变化呈现金色至玫瑰色的渐变。这是大教堂主殿。</p> <p class="ql-block">教堂以花岗岩雕刻的尖顶众多为显著特征,锥形尖顶顶端装饰着十字架、王冠和火焰造型的锌制风向标,尖顶表面布满透雕石花饰(Flamboyant tracery)。 环绕着花饰的35个尖顶还形成一个宗教象征体系,中央塔楼顶端的星形装饰对应圣母玛利亚;主尖塔群对应十二使徒;转角尖塔对应四位福书作者。 这些花饰与雕刻的水道相连,具有排水功能,水龙头还有鹰、狮子或龙等各种造型。</p> <p class="ql-block">这是教堂西立面中央拱门上方的雕像。西立面大门是主座教堂著名的“赦罪之门” (Puerta del Perdón),是大教堂最华丽的西立面主入口。图中白须老者为先知摩西(Moisés),左手所持黑色书本象征《十诫》;右手持顶端为Y形分叉的长杖,是摩西杖的专属标识。门上"TEMPLO JUBILAR"字样表明此处是圣年教堂(Jubilee Church),当教廷宣布特殊圣年时,信徒由此门进入可获得全大赦。"Peregrinos de España"标牌揭示这里也是西班牙北部朝圣之路(Camino de Madrid)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大教堂由于内部装修暂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在离阿尔卡萨尔城堡不远处矗立的这座雕塑庄严肃穆,气势磅礴。根据基座正面的西班牙语铭文, 是为纪念两位炮兵上尉 路易斯·道伊斯(Luis Daoiz) 和 佩德罗·贝拉尔德(Pedro Velarde) 而建的纪念碑。他们是西班牙反抗拿破仑军队入侵(1808年半岛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在1808年5月2日的马德里起义中英勇牺牲,成为西班牙独立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雕塑顶部是牺牲的两位炮兵与表情坚毅,目光远眺, 象征不屈抵抗精神的胜利女神,代表“永恒的荣誉”。底座浮雕中的战斗场景、军服褶皱、武器(如大炮、刀剑)等刻画细腻,注重历史准确性,强化了叙事的可信度。浮雕中士兵的动态(冲锋、倒地)和密集构图营造出战场悲壮感,通过冲突与张力激发观者的民族情感。总之,这座雕塑不仅主题宏大,艺术也极为精湛,不愧成为塞戈维亚的重要历史地标。</p> <p class="ql-block">阿尔卡萨尔城堡,是塞戈维亚一座造型独特的石砌城堡,三面悬崖,只有通过吊桥才可进入。这座城堡开始只是一个堡垒,后被用作王宫、监狱和军事学院。蓝色的屋顶和城堡造型非常梦幻,相传是迪斯尼“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正好在来之前做法国的旅游攻略时,一眼看到卡尔卡松城堡,一大片大大小小正是这种圆筒状配以锥形蓝顶和红顶的城堡造型,顿时难以释手,果断将其加入行程。不惜对已完成的规划路线、预定住宿大动干戈。</p> <p class="ql-block">圆锥形蓝顶城堡上的方形小窗尤像萌萌的眼睛,心目中的童话世界。</p> 这就是要进入城堡必须通过的吊桥。 <p class="ql-block">阿尔卡萨尔城堡前面是一大片开阔地,且地势很高,可以俯瞰到周边的一大片田野风光。图片中醒目的红顶建筑是西班牙塞戈维亚的Santa María del Parral修道院。 </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由圣杰罗姆骑士团的封闭僧侣的罗马天主教修道院,由卡斯蒂利亚国王亨利四世于15世纪建立。该修道院在1835年的世俗化计划中被废弃,但在1925年教皇法令后由Hieronymite Order重建。 修道院将多种建筑风格混合在一起,包括哥特式、文艺复兴和普拉特雷斯克元素,特别是在教堂中。 据称教堂里有精致的雕刻和绘画、多色祭坛以及维莱纳侯爵和他的妻子的雪花石膏坟墓,还拥有宁静的回廊和花园。可惜没有列入此次游览项目之内。</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不仅是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的宝藏之地,还是著名的美食之乡。今天中午我们就在古罗马水道桥附近的这家米其林三星坎迪多餐厅品尝西班牙美食烤乳猪。</p> 油光锃亮的烤乳猪已放到桌上。 <p class="ql-block">这次西班牙地陪导游有幸请到了坎迪多创建者第三代传人前来亲自献艺。该店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早已传承给了家族第四代、第五代传人打理。老爷子今年92岁高龄,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对于邀请,老爷子兴致勃勃,只见他手持瓷碟,权作餐刀,对着烤乳猪,沿着猪脊柱,咣咣咣就是“三斧头”。然后像给清蒸鱼划花刀状,咣咣咣又是左右侧各“三斧头”。最后将此碟抛向地面,传来清脆的粉碎声。大概是取岁岁(碎碎)平安之意吧!仪式感新鲜感十足。这款菜共有三道:一前汤、二烤乳猪、三甜品。菜量很大,食客大快朵颐。</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去往我们今天的第二个目的地:萨拉曼卡。萨拉曼卡是西班牙内陆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萨拉曼卡省首府,是欧洲最奢华的街区之一,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如果说,在来之前,对前面的介绍,还没有太在意,那么,在真正见到这座小城时,我却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天下着雨,小城古朴而低调,没有鲜艳的色彩,但一点没有妨碍我对这座小城留下的深深印象。</p> <p class="ql-block">这种精致的浮雕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萨拉曼卡大教堂(Catedral de Salamanca)是西班牙宗教建筑与艺术的杰出代表,由新旧两座教堂组成,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与历史层次,被誉为“哥特式最后一缕气息”与“人造的华丽天堂”。</p><p class="ql-block">新大教堂(Catedral Nueva):始建于1513年,历时220年完工,以晚期哥特式为主,混合文艺复兴、巴洛克及西班牙本土“银匠风格”(Plateresque)。其正立面雕刻繁复,包含圣徒、天使等宗教场景。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我几乎惊呆了,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完全无法形容当时大脑的反应。无法想象这些精致、繁复到极点的雕刻,是如何在二百多年中,经历几代人的接力,尽其一生,契而不舍,一笔一画地雕刻出来?不仅是信仰、恒心、耐心,且还要有同水平的技艺水准。太不可思议了!</p> <p class="ql-block">旧大教堂在新大教堂对面。旧大教堂(Catedral Vieja)建于12世纪,以罗马式风格为主,顶部有标志性的“鸡鸣塔”拜占庭式拱顶,内部保存了15世纪意大利画家尼古拉斯·弗洛伦蒂诺的祭坛画和湿壁画,描绘基督与圣母玛利亚的生平,共53块木版画拼组而成(可惜我们到的比较晚,没有时间进去了)。总体来看与塞戈维亚大教堂风格相似。</p> <p class="ql-block">旧大教堂正立面虽然没有新大教堂那么繁复的雕刻,但门柱和楣梁上各种人物雕像、场景描绘及花纹图案也非常精致精美了。</p> <p class="ql-block">在新大教堂,导游给大家出了一道题,为什么八百年前的门框雕刻图案上会出现宇航员雕像?大家一时被懵住了。后被告知 是在现代修复时,有人添加上去的。但看起来将宇航员放入花草图案中还很自然。</p> <p class="ql-block">有关这座雕像查了查AI,回复的大意是,根据铭文,推测雕像为 18世纪萨拉曼卡主教 Francisco de Camarra y Ángulo(1737-1743年在任),以推动本地教育与宗教改革闻名。该雕像为新巴洛克风格,人物动态庄严(右手可能为祝福手势),基座装饰繁复的卷草纹与盾徽,符合19世纪历史人物纪念碑的典型设计。</p> <p class="ql-block">离得不远便是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dad de Salamanca)。这可是一所历史辉煌的大学。1218年由 Alfonso IX de León 国王创立,1254年获得教皇正式认可,与牛津、巴黎、博洛尼亚大学并称欧洲四大古老大学;16世纪成为西班牙帝国学术与思想中心,哥伦布曾在此争取王室支持,奠定现代西语规范的西班牙语语法权威《内布里哈词典》于此诞生;1988年其历史校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思想传播的象征”。如今这里仍是西语学习者圣地,其语言课程全球知名,同时在人文、法律、医学领域保持领先,人工智能研究所(IRIA)等现代学科亦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看校园建筑,主立面(Portada de la Universidad)是与萨拉曼卡新大教堂相同的银匠式风格(Plateresque)的巅峰之作,繁复的浮雕融合哥特式结构与文艺复兴装饰。中央部位为天主教双王(Isabel 和 Fernando)的盾徽,周围环绕教皇、皇帝等人物浮雕,象征权力与知识的结合。其精细之极,叹为观止。这座大学不仅是学术殿堂,更是西班牙文艺复兴精神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萨拉曼卡大学校园内遍布16-18世纪的雕塑,尤喜欢这一座。这手持竖琴的是缪斯女神吗?无处不彰显着她的美丽、端庄、高贵和魅力;飘逸的衣袍皱褶显露出女神轻盈优美的身姿;哪里是冰冷坚硬的石材,分明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p> 古朴美丽的校园。 随处可见这种精美的浮雕。 门廊上的雕塑。 萨拉曼卡大学1218至2018年成立800年的纪念铭牌。 <p class="ql-block">贝壳之家建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因其正面装饰的贝壳图案而得名。贝壳是朝圣者的标志,门楣和地坪上雕刻和装饰图案为建造者家族的盾徽,如今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意为“朝圣之路”的地坪标识,于是大家都把自己的脚放上去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这是萨拉曼卡的马约尔广场,于1729至1735年间修建,被称为西班牙最美的巴洛克广场之一。广场四周围绕着拱廊和雕刻精美的建筑,是萨拉曼卡的露天沙龙。可惜天气不好,无法去好好欣赏这些精美建筑。我们今晚在马约尔广场的中餐馆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一天结束了,留下对小城的深刻印象和深深的景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