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姆斯特丹搭乘高铁南下,两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这座城市对我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曾无数次听说它是欧盟的首都,却始终无法勾勒出它真正的模样。 虽然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拥有联合国认证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众多博物馆、美食、艺术,但在游客心中,它并不像巴黎、罗马、巴塞罗那那样“梦想目的地”。<div><br><div>直到走出车站,感受着五月底稍显阴郁的天气,才发现布鲁塞尔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多面。虽然布鲁塞尔没有“第一眼的美”,也没有浓烈的旅游符号感,但它是一个适合慢慢品味的城市。如果你喜欢欧洲文化、政治、建筑、美食和多元氛围,它绝对值得你停留一两天。但如果你只追求“打卡式经典”,它确实很容易被跳过。</div></div> 布鲁塞尔有一些奇怪的景点,撒尿小童就是最经典的一个。 Manneken Pis 是一座高约61厘米的小青铜雕像,描绘的是一个光屁股的小男孩正站在喷水池边撒尿。雕像由艺术家 Jérôme Duquesnoy 于 1619 年创作,几百年来一直在原地“工作”。 最有趣的是,布鲁塞尔人会定期为撒尿小童穿上各种特色服装,包括:<br><br>国家传统服饰(例如日本和服、西班牙斗牛服)<br><br>节庆装(如圣诞老人、复活节兔子)<br><br>职业装(消防员、医生、警察)<br><br>体育队服(世界杯期间尤其受欢迎)<br><br>这些服装收藏超过 1000套,大部分都陈列在布鲁塞尔市立博物馆里(就在大广场的市政厅内)。 <p class="ql-block">关于这尊雕像的起源,有多个民间传说:<br><br>救城英雄说<br>据说中世纪某次敌军试图点燃火药炸毁城墙,一个小男孩偷偷撒尿熄灭了引线,救了全城。为纪念他的英勇行为,立了这座雕像。<br><br>贵族小孩走失记<br>一位贵族小孩走失几天后被发现正在街头撒尿。父母为庆祝找回儿子,在发现地点立雕像纪念。<br><br>恶作剧象征说<br>布鲁塞尔人一向幽默风趣,小童象征着城市精神——不拘小节、自由调皮、嘲讽权威。</p> Jeanneke Pis 是一座雕刻于 1980年代的小青铜雕像,表现的是一个光头扎辫子的小女孩蹲着撒尿的姿态。她面带微笑,神情放松,像是在无所顾忌地做自己。<br><br>雕刻者是Denis-Adrien Debouvrie。据说她象征性别平等与城市对女性幽默表达的认同。<br><br> “撒尿女孩”可能不像撒尿小童那么有名,但它背后折射出布鲁塞尔人独特的幽默精神与对平等的调皮表达。对于愿意深挖城市文化的游客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趣味一站。 布鲁塞尔市中心有“撒尿三宝”,完整参观为一趣味任务:<br><br>Manneken Pis(撒尿小童)<br><br>Jeanneke Pis(撒尿女孩)<br><br>Zinneke Pis(撒尿狗)🐶 —— 一只靠墙撒尿的青铜狗雕像,位于 Rue des Chartreux 街口,通常是最难找的那个。<br><br> 大广场(Grand Place / Grote Markt)是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城市灵魂,也是整座城市最耀眼的地标。它不仅是游客的第一站,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广场之一。 大广场上的主要建筑 国王之家(Maison du Roi / Broodhuis)虽然叫“国王之家”,其实国王从未住过这里。曾是粮食市场与税务机关所在地, 现为布鲁塞尔市立博物馆,收藏“撒尿小童”的各种服装。<br> 行会大楼(Guildhalls)广场四周环绕着数十栋昔日商业行会(如面包师、木匠、啤酒商)的总部。每栋建筑上方都有代表该行会的雕像和装饰。 金色点缀的山墙、窗户和人物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br> 布鲁塞尔市政厅(Hôtel de Ville)建于15世纪,是广场上最古老、最雄伟的哥特式建筑。拥有高达 96米 的钟楼,顶部是布鲁塞尔守护神圣米歇尔雕像。 大广场不仅是布鲁塞尔的心脏,更是欧洲文化与工艺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它不是“打卡完就走”的景点,而是值得你停下脚步、坐在石凳上细细欣赏的地方。 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是比利时的主要股票交易中心,现隶属于泛欧交易所集团(Euronext),与巴黎、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米兰等欧洲证券市场共享统一平台。<br> 虽然现在股票交易已全面电子化,但布鲁塞尔历史上的老交易所大楼(La Bourse de Bruxelles)仍是城市文化地标:<br><br>建于1873年,风格为新古典+巴洛克。 目前已停止交易,1996年,转为文化用途。 2023年改造重开,现为比利时啤酒博物馆(Belgian Beer World)。<br> 比利时的薯条(frites 或 frieten)不仅美味,更是一种国家象征。虽然很多人以为薯条是“French fries”,但其实它的真正起源,极有可能是在比利时。 比利时版起源故事(主流说法)时间可追溯到 17世纪晚期(约1680年)。<br><br>地点是在比利时南部的那慕尔(Namur)地区,当地人习惯在冬天结冰时无法捕鱼,于是用马铃薯切成小鱼状油炸来替代鱼。这种“炸土豆条”成为寒冬中的食物来源。后来,这种做法在全国普及,成为街头最常见的美食。<br><br><div>法国人声称在巴黎街头也早期出现过油炸土豆的做法,尤其是在18世纪后期。但法国传统更偏向炸薯块(pommes pont-neuf)而不是细长条的薯条。<br><br>虽然“French fries”这个词中有“French”,但根据大量历史证据和食物文化学者的观点,比利时是更可信的发源地。<br><br></div><div>那为什么叫“French fries“?这个误会来源于一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士兵在比利时接触到了炸薯条。当地士兵讲的是法语,美军误以为他们在法国,因此称其为“French fries”。于是这个名称就被沿用至今,尤其在美国广为流传。<br><br>比利时人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经常半开玩笑地说:“薯条是我们的,但你们偷了它的名字!”</div><div><br></div><div>“Friterie”或“Fritkot”是比利时街头随处可见的薯条摊。人们排队购买,把一纸包金黄薯条当正餐吃。</div><div><br></div><div>比利时还在布鲁日设有薯条博物馆(Frietmuseum)。比利时人平均每年人均吃掉超过 75公斤土豆。2014年,比利时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薯条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div><div><br></div><div>薯条的起源虽存在争议,但比利时是最有力的起源国,而且至今仍保持着最地道的做法和最浓厚的“炸薯条文化”。下次你吃到好吃的薯条,不妨心里对比利时说一声:“Merci!”<br><br><br></div> 圣弥额尔与圣古都勒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aints-Michel-et-Gudule是布鲁塞尔的主教座堂,也是全国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筑之一。<br> 该地原为一座6世纪的小教堂,供奉大天使圣弥额尔(比利时的守护神)。10世纪增建并改为罗马式风格教堂。13世纪起重建为哥特式大教堂,并增添了本地圣女古都勒(Sainte Gudule)的纪念元素。1962年被正式认定为主教座堂,具有国家宗教象征意义。多次承办比利时王室婚礼、加冕仪式、国葬等国家级仪式。<br><br> 外观双塔对称,高达64米,类似巴黎圣母院。整体为法国哥特式风格,细节雕刻精致。正门三孔拱廊庄严恢宏,雕刻圣人像与圣经故事。<br> 内部拥有比利时最壮观的彩绘玻璃窗, 16世纪杰作《末日审判》、《圣母加冕》等作品令人震撼。<br><br>阳光照入时,满堂彩光,气氛圣洁。<br> 布鲁塞尔公园(Parc de Bruxelles)是布鲁塞尔市中心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公园,毗邻王宫和皇家广场,是一处融合历史、自然与文化的城市绿洲。 布鲁塞尔王宫(Palais Royal de Bruxelles) 富丽堂皇的外观,象征比利时君主制。夏季(一般7月中–9月初)免费对外开放内部参观。内部大厅、吊灯、镜厅、绿厅等装潢极为豪华,镜厅天花板由甲虫翅片装饰,极具创意艺术感。 布鲁塞尔不仅是比利时的首都,更是欧洲联盟的“事实首都”,聚集了欧盟最重要的机构与官员,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和象征意义。 为了感受布鲁塞尔的现代面,我们前往了欧盟区。在欧洲议会大厦前,国旗排列整齐、气势恢宏。这里不像游客区那样热闹,但给人一种严谨、理性的气息。<br><br>我们静静坐在欧洲议会外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和游客,想象着这座城市每天如何承载着整个欧洲的决策与未来。 布鲁塞尔之于欧盟,就像华盛顿之于美国:不仅是一个行政中心,更是一个象征着政治一体化、文化多元与欧洲未来的心脏。<br><br>来布鲁塞尔不只是看巧克力和中世纪广场,若你对政治、国际关系或当代欧洲历史有兴趣,欧盟之心绝对值得一游。<br> Cinquantenaire 公园(法语:Parc du Cinquantenaire,荷兰语:Jubelpark),是布鲁塞尔最宏伟、最具象征性的城市公园之一。而园内最引人注目的地标,就是那座壮丽的 布鲁塞尔凯旋门”。<br> 最佳拍摄位置与角度:正面远拍(西侧主道入口)站在大草坪边或喷水池处可拍到完整的凯旋门、草地、对称树荫大道。<br><br>仰拍四马战车,站在拱门下,从下往上拍,可凸显雕刻的宏大与立体感。<br><br>登顶拍布鲁塞尔城市全景,从凯旋门一侧的军事博物馆内部登顶,顶部平台可360°俯瞰整个布鲁塞尔市区。<br> 在布鲁塞尔,乃至整个比利时,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国民美食之一就是:<br><br>Moules-frites(法语)<br>Mussels and Fries / 贻贝配薯条(英语)<br>中文常译为:“淡菜薯条”或“青口贝配薯条”<br><br>这道菜是比利时的“国菜”之一,不可不试! 贻贝(Mussels)<br>通常使用来自比利时北海或荷兰泽兰省的新鲜青口贝<br><br>做法多样:清蒸、白酒、奶油、大蒜、番茄、咖喱、香草等<br><br>上桌时会用一个大锅(或铁壶)装着热腾腾的贻贝,贝壳开口,汤汁浓郁<br><br>薯条(Frites)<br>比利时风格薯条:两次油炸,外脆内软,沾比利时特制蛋黄酱或蒜酱<br><br>通常单独装在纸筒或小碗里,与贻贝一起上桌 大广场夜景 <div>在布鲁塞尔,甜食控绝对会陷入幸福的泥潭。街头随处可见现做的比利时华夫饼,配上草莓、鲜奶油、巧克力酱,香味扑鼻。<br></div><div><br></div>比利时华夫饼(Belgian Waffle),是世界著名的甜点之一,也是游客到布鲁塞尔的必吃美食之一。它不仅是街头小吃,更是比利时饮食文化的象征。比利时本地其实有两种主流华夫饼,各有特色与历史。<div><br></div><div>Maison Dandoy 是比利时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传统甜点品牌之一,以其经典的比利时华夫饼(waffles)和圣诞姜饼(speculoos)闻名,是游客和本地人都强烈推荐的必吃美食名店。<br><br></div> Maison Dandoy 提供两种最经典的比利时华夫饼:<br><br>列日华夫(Gaufre de Liège)<br>较小,椭圆形,含焦糖珍珠糖粒<br><br>自带甜味,适合直接吃,外酥内软<br> <br>布鲁塞尔华夫(Gaufre de Bruxelles)<br>大块、方形、有深格子、外脆内松<br><br>不甜,适合搭配各种配料<br><br>推荐搭配:鲜奶油 + 草莓 + 巧克力酱 <div>而巧克力店更是令人目不暇接:Pierre Marcolini、Neuhaus、Leonidas、Godiva……每一家都像小型艺术展厅,巧克力排列整齐、造型精致</div><div><br></div><div>早饭过后 我们穿街走巷, 开启了巧克力品尝探秘之路。每个店花几欧元买最经典的作品, 很特别的一次旅游。</div><div><br></div>Neuhaus(诺豪斯)是比利时最著名、最具历史意义的巧克力品牌之一,也是“松露巧克力(Praline)”的发明者。如果你到布鲁塞尔旅行,Neuhaus 不只是一个买伴手礼的地方,它更是比利时巧克力文化的代表。<br> 品牌起源故事是Jean Neuhaus 最初在布鲁塞尔的 Galerie de la Reine(女王长廊) 开设了一家药房。<br><br>他将药物包裹在甜巧克力中,以便于服用,这一创意后来演变成了夹心巧克力(Praline)。<br><br>1912年,他的孙子 Jean Neuhaus Jr. 正式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夹心巧克力,从此改写了巧克力历史。<br><br>Neuhaus 被誉为“世界第一颗夹心巧克力的诞生地”。 圣于贝尔皇家长廊(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div><br></div><div>女王长廊其实是这个整体建筑群的三部分之一,三部分包括:<br><br>Galerie de la Reine(女王长廊)<br><br>Galerie du Roi(国王长廊)<br><br>Galerie des Princes(王子长廊)<br><br>这组拱廊总长约200米,是欧洲最早的封闭式购物街之一,远早于米兰的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或布达佩斯的帕里西长廊。</div> 著名咖啡馆如 Le Mokafé、Tropismes 书店咖啡<br><br>华夫饼、马卡龙、甜品琳琅满目 世界级巧克力圣地<br>Neuhaus:比利时“松露巧克力”的发明者(创于此地)<br><br>Pierre Marcolini:被誉为“巧克力界的爱马仕”<br><br>Leonidas、Galler 也有分店 布鲁塞尔艺术之丘(Mont des Arts),意为“艺术之山”,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文化心脏地带,位于皇家广场(Place Royale)与阿尔伯特广场(Place de l'Albertine)之间,俯瞰着布鲁塞尔市中心。该区域于1954至1969年间由建筑师Maurice Houyoux和Jules Ghobert设计,景观由园艺师René Péchère打造 。它原本为1910年世界博览会而建,后于1950年代进行了改建,成为布鲁塞尔重要的文化和历史地标之一。 蒙特艺术花园(Jardins du Mont des Arts):这座精心设计的花园连接了城市的上下两部分,设有喷泉、雕塑和座椅,提供了放松和欣赏城市美景的理想场所。 皇家图书馆(KBR):比利时最大的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书籍、手稿和历史文献,是研究和文化爱好者的理想去处。 阿尔伯特一世骑马雕像:位于花园上方的广场上,这座雕像纪念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领导比利时抵抗德军入侵。<br> 布鲁塞尔是一座不会一见钟情的城市,但却让人在漫步中慢慢爱上。它不如巴黎那般张扬,不似阿姆斯特丹那般浪漫,却有属于自己的深度与温柔。若你愿意驻足停留,布鲁塞尔会用巧克力的甜与啤酒的醇,把你悄悄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