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上特殊的脚印

卧雪听松

<p class="ql-block">北京·卧雪听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734320</p> <p class="ql-block">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詹天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备注:文中蓝色字体为引用课文内容</b></p> <p class="ql-block">  “你是一首饱含激情的诗,是你,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是你,用血汗洗刷了中国的屈辱。是你,面对艰难与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是你,为祖国修筑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是你,詹天佑!窗户上,还映着你伏案工作的身影,八达岭上仍留有你深深的脚印。你的光辉业绩给了帝国主义者以有力的回击,你的努力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你的杰作将永载史册,你的精神将万古流传。”《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詹天佑》颁奖词,高度赞扬了詹天佑的伟大功绩。</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1861年诞生于广州西关十二甫一个茶商家庭,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举世闻名的铁路工程师。</span>京张铁路是在他主持下修筑成功的,是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詹天佑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先驱、我国最早的工程技术学术团体中华工程师学会的创始人,被誉为</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中国铁路之父”</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怀着对詹天佑的无比崇敬,2025年大年初五我来到了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即他的出生地。故居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span>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故居的旁边,是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学,一个绿色小花园将故居和小学连接在一起,花园内有微型的“人”字铁路和“八达岭长城”,是京张铁路之小景。</p> <p class="ql-block">  步入故居,见一幅詹天佑西装革履佩戴“宝光嘉禾勋章”的巨幅照片,这枚勋章<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清政府</span>对他在京张铁路突出贡献的最高奖赏。他目光炯炯手持礼帽迎接着每一位游客。室内陈设简朴,有八仙台、几凳等老家具,厅堂和睡房用屏风隔开。客厅的墙上悬挂着一副对联:<b style="color:rgb(25, 25, 25);">“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b>,是詹天佑的故友对他一生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1905年清政府拟修建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修筑计划一出,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争夺修筑权,旨在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争夺战僵持了许久,谁也不肯相让,最后帝国主义者以</span><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相要挟,准备看中国的笑话。但他们万万没想到</span><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18px;">“</b><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b></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12岁时作为首批清代官派留美幼童之一赴美学习,横穿美国的火车激发了他的报国热忱,他以优异成绩进入耶鲁大学后,专习铁路工程,他勤奋好学,曾荣获高等数学奖金和奖章。1881年,詹天佑学成归国。彼时中国积贫积弱,他虽有报国之志,却无施展才华的舞台。1888年,他如愿加入中国铁路公司,1894年修筑津榆铁路时,他采用“压气沉箱法”打桩,完成了外国工程师屡次尝试均告失败的滦河大桥桥梁基础工程。詹天佑凭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勤勉敬业精神,被任命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  中国选出自己总工程师的消息一传出,有外媒轻蔑地说:<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史载:</span>京张铁路<b style="color:rgb(25, 25, 25);">“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b>特别是<b style="color:rgb(25, 25, 25);">“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某</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些外媒</span>攻击詹天佑“狂妄自大”“不自量力”。<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他</span>顶着比八达岭还重的压力表示:<b style="color:rgb(25, 25, 25);">“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b></p> <p class="ql-block">  1907年,詹天佑升任该路总办,他怀着<b style="color:rgb(25, 25, 25);">“始则几忘其难,继则不敢畏难。”</b>的决心,<b style="color:rgb(25, 25, 25);">“昼则手胼足胝,夜则绘图计工,困苦经营”。</b>他带领施工人员反复勘测,足迹踏遍八达岭,决定以“竖井施工法”打通隧道,在八达岭青龙桥段又设计出沿山腰铺设“人”字形爬坡路线、缩短开挖隧道长度等施工方案,降低了筑路成本,加快了工程进度。1909年<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b><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b></p> <p class="ql-block">  筑路期间,詹天佑一丝不苟、清廉实干,严控成本,杜绝贪污贿赂。京张铁路用银700多万两,总体施工耗费只有外国承包商开价的五分之一,为国家结余白银28万多两。据传,有包工头知其爱花,送来名贵的桂花,他发现花盆内埋有金钱,毫不留情的断然退回。</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京张铁路全长200公里,凿有隧道1700米,架桥125座,建涵洞200多个,动土石方200多万方。詹天佑</span>不仅为国家留下了见证中国人尊严、荣誉、胆识和智慧的铁路,也留下了一条以“修业、建德、守规、处事”为立身要则的人生之路。他犹如一把“铁铲”,铲掉了技术障碍更“铲起了中国铁路辉煌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回首馆内的大量遗物,筑路使用的铜铃、詹天佑用过的画图仪器、墨碟等,如见他伏案工作的身影。其中,一件引人注目的特殊展品,为一截铸有“1905”和“I.P.K.R.”(官办京张铁路英文缩写)字样的铁轨,是詹天佑之孙从京张铁路沿线捡到后不远千里送归祖父故乡的。这些珍贵展品见证了詹天佑面对罕见天险,百折不挠的超凡勇气和博学才智。</p> <p class="ql-block">  1919年,詹天佑带病出席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因操劳过度不幸病逝。他在《遗呈》中表露:“从事路工始终垂三十年……从不敢殖产营私,平日里训诫子弟,一仍以工学为目的。”他一心为公,弥留之际语不及私,对培育工程学后人等三件大事提出建议,以“得尽天佑未了之血忱”。</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的一生,始终践行《詹氏家训》中“训尔廉”“我劝儿孙廉居心,合浦还珠只因廉”等优良家训。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且风云变幻的年代,他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凌鸿勋评价其:<b style="color:rgb(25, 25, 25);">“终身以工程技术为职志,躬行实践,不事宣传,不求表彰。”</b>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用清政府奖励的2000两白银,打造了178面金银牌,分给有功劳的下属。周恩来总理称赞他是<b style="color:rgb(25, 25, 25);">“中国人的光荣”。</b></p> <p class="ql-block">  走出詹天佑故居,我感慨万千,他以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垄断,开创了中国铁路自主建设的新纪元‌,堪称壮举 。我经常乘火车过八达岭青龙桥车站,每次看到詹天佑铜像,总感觉他仍以满腔热血守护着这条不凡的铁路,他留在八达岭上的深深脚印,会永远镌刻于亿万国人的心里!他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亿万国人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