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蓬莱阁景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古建筑群高踞丹崖,拔地而起与浩淼的碧海相映,云烟缭绕,构成一幅“仙阁凌空”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走进蓬莱阁景区,“人间蓬莱”石坊巍峨耸立在眼前,“人间蓬莱”这四个大字是苏轼的墨宝,正反两面都有。</p> <p class="ql-block">丹崖仙境:原本叫“丹崖胜境”纯木结构的牌坊。光绪末年,蓬莱阁失火,木质牌坊被烧毁,现在这座是民国初期原址重建的。“丹崖仙境”这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登临蓬莱阁时亲手手书的。过牌坊成仙有讲究:男左女右,男士左腿、女士右腿,步大福大。</p> <p class="ql-block">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这便是显灵门。显灵门往西走,就到了龙王宫。</p> <p class="ql-block">龙王宫:唐贞观年间山顶建有龙王庙(现蓬莱阁址)宋嘉佑六年移至现在的地方,1984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弥陀寺是唐朝的寺庙,名字来源于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的简称。里面供奉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p> <p class="ql-block">弥陀寺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让人内心瞬间平静下来。在这里,尘世的喧嚣被远远隔绝,只剩下内心的安宁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出了弥陀寺左手方向有一块碑。这是感德碑亭。清康熙曾下旨免赋税,当地百姓沟感恩而立。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八角拱顶飞檐式。</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是北方最大的宫殿,南方称天后为妈祖。蓬莱阁天后宫始建于宋朝宣和四年,迄今止九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天后宫正殿,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即妈祖,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信奉海神。福建台湾称妈祖。妈祖真有其人,名林默娘,福建湄州岛人,宋太祖建隆元年出生,自幼聪慧灵异,通晓变化,多次救助海上遇险群众,28个岁时在一次在救援中遇难。历代皇帝均有赦封,康熙帝封其次“天后”,延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有个戏楼,戏楼额匾上“观止矣”,意思是这里的戏最好,看了这里的戏其他地方的戏可不必看了。</p> <p class="ql-block">在天后宫后院东西边,有两间天后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走出后天宫便看到碧海丹心石刻,该石刻为冯玉祥将军所书。1934年5月爱国将领李烈钧邀请冯玉祥到蓬莱游玩,李烈钓写下了一幅对联,上联:玫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联: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冯玉祥则写下了“碧海丹心”做为横批。</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来到了蓬莱阁主楼前。这座双层木质结构的楼阁,高15米,底层环列16根大红楹柱,上层绕有一圈精巧明廊,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阁内“八仙醉酒”组塑栩栩如生,八位仙人神态各异,或举杯畅饮,或谈笑风生,仿佛下一秒就要踏浪过海而去。</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组雕塑,我们不禁想象着当年八仙过海时的场景,那是怎样的一番惊心动魄与潇洒自在。</p> <p class="ql-block">传说,这天八仙兴高采烈地来到蓬莱阳上聚会饮酒。八仙每人准备一道菜,以当地的大虾、海参、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加工了8个拼盘、8个热菜和1个热汤。拼盘各自用自己的宝物拼成图案,造形生动别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热菜烹饪更为精致,呈现蓬莱多处名胜景观,巧夺天工;热汤以八种海鲜加鸡汤制成,味道鲜美奇特。</p> <p class="ql-block">酒至酣时,铁拐李意犹未尽,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众仙激情四溢,齐声附和。吕洞宾说:“我等既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意下如何?”众仙听了,欣然赞同,一齐弃座动身而去。(另一说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会归来。)八位仙人聚到海边,个个亮出了自己的法宝。</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主阁后壁上有三处名人宝墨,二处为黑体字,一处为红色字体。“碧海清风”力清代书法家鲁琪光所书。</p> <p class="ql-block">“寰海镜清”为清光绪年间督学使者裕德所书。</p> <p class="ql-block">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到蓬莱督办海防。他登上蓬莱阁,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50多年后甲午战争爆发,日舰炮击蓬莱城,一发哑弹正好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于是“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现在所见“不”字为后人重新修补。国强,和平才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避风亭:原名海市亭,1513年(明正德八年)知府严泰修建。据记载:外面海风再大,临海一面大门敞开,亭里却烛火不惊,因它三面无窗,北面是的城墙高至亭的半腰,城墙的外壁呈弧形,当北风吹到弧形墙壁时便会急剧上升,飞越屋脊向南而去。古人太聪明了。避风亭内有石刻25方,其中有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宝墨。</p> <p class="ql-block">卧碑亭:亭内有一方大石刻横在地上,这就是有名的卧碑,正面刻行草《书吴道子画后》,碑的背面刻楷书《登州海市》。</p> <p class="ql-block">亭内碑文前面的字经专家鉴定为苏轼真迹。字体前小后大,可能是苏轼饮酒助兴而写,酒过三巡越发狂草起来。</p> <p class="ql-block">苏公祠:苏轼曾在登州做过5日知府,短短5天为蓬莱做了二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沟百姓减免盐税。为了纪念他,当地百姓兴建了苏公祠。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苏公祠”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宾日楼:建于宋代。它面临大海。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六十年代初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开头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普照楼:也叫灯楼,高踞丹崖山上,临崖修筑,拔壁参天,是夜间行船的标灯,今仍可实用。始建于1868年(清同治7年)。1958年重修。是蓬莱阁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从蓬莱阁向下望,山崖下波涛澎湃,惊涛拍岸,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在山脚下欣赏蓬莱阁,浩森烟波的碧水托起高耸挺拔丹崖山,崖上阁楼飞檐凌空,绿荫环绕,灯楼居高临下,雄伟壮观,像守护蓬莱阁的士兵,巍然矗立在峭壁上。周围城墙雄踞环绕,气势磅礴,真是一幅绝美的仙阁凌空图。</p> <p class="ql-block">田横山与蓬莱阁近在咫尺,它地处蓬莱阁西北,也是胶东半岛最北端,这块突入海中的陆地岬角称登州岬或蓬菜岬,是渤黄二海的分界处,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独特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登州知州朱处约在登州任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宋嘉祐六年在丹崖山上建起了一座蓬莱阁,并于嘉祐七年撰写了一篇十分耐人寻味的《蓬莱阁记》。恍如仙境的蓬莱,让朱处约如痴如醉,神仙蓬莱与眼前的蓬莱又有什么区别呢?</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记》</p><p class="ql-block">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而瞰之,足蹑鳌背。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p> <p class="ql-block">离开蓬莱阁,我们来到了戚继光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蓬莱市振扬门北侧,坐北朝南。整个纪念馆展厅内容以展现民族英雄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祖籍山东东平(另一说法定远)。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投身沿海抗倭第一线,转战10余年,监造新武器,创造新阵法,创建了闻名遐迩的戚家军,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他令南倭北虏闻风丧胆。戚继光还是历史上卓有建树的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之一,他在戎马倥惚中写成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他的诗文《止止堂集》所收诗文,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留下了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还是历史上卓有建树的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之一,他在戎马倥惚中写成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他的诗文《止止堂集》所收诗文,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留下了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等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戚继光纪念馆便是蓬菜阁景区的出口,整整一天在蓬菜阁景区参观各各景点,感觉有点累,出口正好停着一辆出租车便上车回酒店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蓬莱阁景区,这里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就像一本打开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像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仙境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