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邓巴定律分析圈子

沐心斋

<p class="ql-block">邓巴数字(150定律)‌是由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理论,指出人类大脑认知能力限制下,稳定社交网络的上限约为150人。</p><p class="ql-block">邓巴数字(Dunbar's number)又称150定律(Rule of 150),基于灵长类动物脑容量与社群规模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公式推导出人类维持稳定人际关系的理论上限为148人,四舍五入后为150人。这一数字反映了人类大脑新皮层的认知能力限制,即个体能深度跟踪并保持私人关系的最大数量。‌‌‌‌(来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人的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能在脑中驻足的不多,尤其是退出社会角色之后。</p><p class="ql-block">社交圈层结构</p><p class="ql-block">邓巴进一步将150人划分为四个层级:</p><p class="ql-block">亲密层(5人)‌:每周至少联系一次,如家人或密友;</p><p class="ql-block">‌好友层(15人)‌:每月联系一次,包括死党或同事;</p><p class="ql-block">‌朋友层(50人)‌:每年联系一次,涵盖老同学或网友;</p><p class="ql-block">‌熟人层(150人)‌:保持基本联系但互动较少。</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子女的血亲关系,最终成为哺是为了将来的反哺;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也不绝对是牢不可破的亲情,遇到较大的利益关系时往往会变得无比的脆弱;很多同床共枕数十年的夫妻也可以活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当然,并非所有,但也符合二八定律,大家认为呢?</p> <p class="ql-block">从150到15再到5至6人的小圈子,我发现自己还真很难罗列出达标数据。古有俞伯牙摔琴,岳飞断旋叹息知音。然而当下很多人最亲密最放不下的莫过于手机。是否是心灵的荒漠导致情感的淡薄。同意的有?</p> <p class="ql-block">在自己的人生列车上,虽然有许多短途或长途乘客,但最终留下的都是渐行渐远的背影,因为人生就是个渐行渐远渐孤独的历程。因此远离无效社交减少精神内耗是一种觉知觉悟,哪怕是血亲关系。如果你身边还有那么三五个人能时时欢聚,以一壶清茶二三点心一话半天,一定要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