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9日,我和老伴游历完青羊宫后,步行一公里多路,来到杜甫草堂景区,继续在成都游玩。</p><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p><p class="ql-block">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对草堂都有修葺扩建,却是屡兴屡废,最后一次被毁是民国末年军阀混战时被毁。</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杜甫草堂,基本上是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原址上按历史记载及杜甫诗词中的记事,修葺而成。</p> <p class="ql-block"> 杜甫出生于官宦世家,本有着官运亨通的锦绣前程,却不想遇到安史之乱,为躲避战乱,颠沛流离来到成都,在此度过了将近四年的光阴。</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杜甫草堂景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景区有东南西北四个门,这是景区西门,也是景区的正门,由此门进入,可以沿着景区中轴线,一路到底游尽景区景点。</p><p class="ql-block"> 景区正门前用杜甫的诗写的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莊”,杜甫用这两句诗向人们告诉了他家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正门门额上“草堂”二字,是清 · 雍正年间果亲王游览杜甫草堂时留下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景区的南门,我们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一张图,道尽杜甫草堂各景点布局。</p> <p class="ql-block"> 进入草堂西门,道路两边各有一颗高大的黄桷树,树龄超过三百年,就像两个卫视在守护着草堂。</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西门是景区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大廨是杜甫草堂中轴线上第二重建筑,一座通堂式敞厅。</p><p class="ql-block"> “廨”,原指古代官署,杜甫一生曾任河西县尉、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左拾遗,最高曾短暂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重修草堂时,为体现对其文学地位和政治理想的尊崇,故将此建筑命名为“大廨”,并非杜甫生前实际办公场所,只显示其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大廨堂前有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吏情更觉沧州远</p><p class="ql-block"> 下联:诗卷长留天地间</p><p class="ql-block"> 此联系清 · 四川总督吴棠书写,上下联分别借用杜诗《曲江对酒》《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句,从匡世济民的思想情操和彪炳天地的诗歌成就两方面褒誉了杜甫。</p> <p class="ql-block"> 晚年杜甫铜像</p><p class="ql-block"> 大榭大堂正中是一尊杜甫晚年铜像。</p><p class="ql-block"> 这尊铜像是雕塑家钱绍武创作,生动刻画了杜甫晚年漂泊在湘江上的场景,当时的杜甫,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跪坐在一叶扁舟上,眼中尽是忧伤,看了让人心痛不已。</p><p class="ql-block"> 这尊塑像创作意境来源于杜甫的《登岳阳楼》诗:“<span style="font-size:18px;">亲朋无一字,</span>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p><p class="ql-block">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时年57岁,身患肺病、风痹、糖尿病、右耳失聪,携家漂泊至湖南岳阳。登楼远眺时,借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抒发身世飘零、家国忧患之情。</p> <p class="ql-block">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景区的第三重建筑,也是景区的核心建筑之一,得名于杜甫诗歌被誉为“诗史”的历史价值,主要展示杜甫的文学成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在颠沛流离中,亲眼目睹了社会最底层百姓深重的苦难,写下了史诗级的“三吏”、“三别”,真实记录了那段历史,起到了“以诗正史、以诗补史”的作用,因此,杜甫的诗才能被称为诗史。</p> <p class="ql-block"> 早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杜甫铜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史诗堂的正中是杜甫铜像,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铜像以写实手法刻画出杜甫青壮年形象,双眉紧锁,目光深邃,<span style="font-size:18px;">突显出其忧国忧民的胸怀。</span></p> <p class="ql-block"> 杜甫铜像旁边有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草堂留后世</p><p class="ql-block"> 下联:诗圣著千秋</p><p class="ql-block"> 此联系1957年2月朱德元帅参观杜甫草堂后所撰。上联指杜甫寓居的草堂永远留存于后世,受人瞻拜;下联指杜甫作为诗圣昭著千秋万代,永受人们敬慕。</p> <p class="ql-block"> 诗史堂两侧有两尊泥塑像,是大唐诗界双星李白和杜甫的塑像,有杜甫的地方必有李白。</p> <p class="ql-block"> 杜甫塑像两旁,有陈毅元帅参观草堂后,用杜甫的诗书写的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新松恨不高千尺</p><p class="ql-block"> 下联:恶竹应须斩万竿</p><p class="ql-block"> 杜甫以新松象征忠良之士与理想追求,恶竹暗喻奸恶势力与乱世弊病。诗句运用夸张手法强化情感,前者体现对良善的殷切期望,后者展现除恶务尽的决绝态度。</p> <p class="ql-block"> 这个桌子名满月桌,是由两个半月形的桌子拼凑而成,这是按当时西蜀的风俗所做的。</p><p class="ql-block"> 当家中男主人出远门时,便将其中的一半靠墙而立,家中来客时看到半月桌便知男主人不在家,一般不作久留。半月桌也是文人墨客来杜甫草堂参观时,写字作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待到男主人回来时,再将两个桌子合在一起,象征着团圆。</p> <p class="ql-block"> 柴门</p><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景区第四重建筑是柴门。</p><p class="ql-block"> “柴门”,是杜甫当时营造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在杜甫的草堂诗作中,人们常可读到有关柴门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缘于此,在重修草堂时,将这座别致、简朴而又风景绝佳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p> <p class="ql-block"> 柴门是根据杜甫诗:“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意境所造。</p><p class="ql-block"> “柴门”二字是国画大师潘天寿用楚文中的鸟书所写,他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弟子,两字非常精巧,门字的一点是一只飞舞的蝴蝶,柴字的上面有一只小鸟,正应杜甫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p> <p class="ql-block"> 工部祠</p><p class="ql-block"> 工部祠是人们记念杜甫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工部祠是景区内的核心建筑,因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成都生活期间,经他的好友严武推荐得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检校工部</span>员外郎之职,这个官职,也是他一生中做到的最大官职。</p> <p class="ql-block"> 工部祠大厅前悬挂着清代诗人何绍基写的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锦水春风公占却</p><p class="ql-block"> 下联:草堂人日我归来</p><p class="ql-block"> 这副对联记载了杜甫和高适人日对诗、相互惦记的一段典故。</p> <p class="ql-block"> 祠内正中供奉的是杜甫塑像。</p><p class="ql-block"> 神龛前有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荒江结屋公千古</p><p class="ql-block"> 下联:异代升唐宋两贤</p> <p class="ql-block"> 杜甫塑像两侧分别是陆游和黄庭坚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陆游和黄庭坚二人作为宋代诗人,在诗歌创作风格与精神内核上深受杜甫影响,且都是爱国诗人,均曾客居蜀地,在蜀地做过官,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受蜀地百姓爱戴,因此在成都杜甫草堂工部祠中,被共同奉为陪祀对象。</p> <p class="ql-block"> 工部祠还存放着一块明 · 万历年间石刻、国家一级文物、杜甫石刻像,是目前国内发现刻有杜甫像最早的一块石碑。</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第六重建筑是少陵草堂碑亭。</p><p class="ql-block">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景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为清朝文物,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字,由清 · 雍正年间果亲王所题。</p><p class="ql-block"> 杜甫早年居住在长安杜陵(汉宣帝陵)东南的少陵(汉宣帝老婆许皇后陵墓)旁边,杜甫常自号是“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草堂亦得名“少陵草堂”。</p> <p class="ql-block"> 茅屋故居</p><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西区中轴线上最后一组建筑是茅屋故居。</p><p class="ql-block"> 这座茅屋复建于1997年。</p><p class="ql-block"> 当年杜甫在成都时,在茅屋居住了三年九个月的时间,期间他曾经用了二十多首诗,详细描写了居住时的环境,茅屋周围的植物,现在根据他诗中描述的景象,还原复建了这座茅屋,所以虽然是现代造的,应该还是比较接近于杜甫当年住在这里的真实情景。</p> <p class="ql-block"> 茅屋故居前杜甫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 茅屋故居杜甫石雕像旁有一块石头,上刻杜甫的诗:《茅屋被秋风所破歌》。</p><p class="ql-block">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这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千古。</p><p class="ql-block"> 八月的秋风,吹破了他的小屋,卷走了屋顶上的三重茅草,于是,杜甫家开始漏雨了,“床头漏雨无干处,两脚如麻未断绝”;杜甫在这个时候发出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p><p class="ql-block"> 杜甫的心中,装的永远是国家,永远是百姓,他推己及人的情感,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p> <p class="ql-block"> 茅屋的最东边是厨房。</p> <p class="ql-block"> 紧挨着厨房的是杜甫和妻子居住的主卧。</p> <p class="ql-block"> 主卧过来是杜甫家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 客厅的隔壁是书房,杜甫在这里读书,写诗,作书法,我们曾经学过的很多课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都是在这里写成的。</p> <p class="ql-block"> 最西边的这个小卧室,应该是他两个儿子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浣花溪和浣花溪畔的茅草屋,杜甫在诗中曾描写他和妻子下棋、儿子垂钓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p> <p class="ql-block"> 茅屋故居的后面有一座水竹居,里面展出的是现代雕塑大家吴为山的作品,塑造的唐代名人的塑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吴为山,1962年1月出生于江苏东台,国际著名雕塑家,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 他是中国现代写意雕塑的倡导者,曾获得多项国际国内荣誉。</p> <p class="ql-block"> 杜甫像</p><p class="ql-block"> 青铜 /吴为山 /2019</p> <p class="ql-block"> 杜甫像(流离秦州)</p><p class="ql-block"> 青铜/吴为山/2018</p> <p class="ql-block"> 李白像</p><p class="ql-block"> 青铜/吴为山/2012</p> <p class="ql-block"> 孟郊像</p><p class="ql-block"> 青铜 /吴为山 /2020</p> <p class="ql-block"> 韩愈像</p><p class="ql-block"> 青铜/吴为山/2017</p> <p class="ql-block"> 鉴真像</p><p class="ql-block"> 青铜/吴为山 / 2005</p> <p class="ql-block"> 吴道子像</p><p class="ql-block"> 青铜/吴为山/2017</p> <p class="ql-block"> 刘禹锡像</p><p class="ql-block"> 青铜/吴为山/2018</p> <p class="ql-block"> 花径,是杜甫在诗中多次描写到的草堂景致,原先这里是一段开满鲜花的小径,杜甫常在这里散步,如今把花径建成了红墙夹壁,使这里成为了游客们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来到这里,你仿佛穿越了1300多年的时空,与杜甫隔空对望,有一种心心相依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兰园</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成都生活时非常喜欢兰花,兰园也是据此而建。</p><p class="ql-block"> 兰园内有十几个兰花品种,我们游览时仅有两三株兰花开放,其它尚未到开花季节,有点不尽兴。</p> <p class="ql-block"> 兰园门口有一个巨大的假山盆景,非常漂亮,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景杜堂</p><p class="ql-block"> 景杜堂是杜甫草堂景区南门中轴线上的核心建筑之一,展示杜甫生平事迹与诗歌成就,藏有3万余册文献及珍贵文物,以及国家领导、外国友人来杜甫草堂参观时的珍贵照片、留言和题词。</p> <p class="ql-block"> 李杜堂</p><p class="ql-block"> 李杜堂是专门展示李白与杜甫友谊及诗歌成就的专题展馆。</p> <p class="ql-block"> 大雅堂</p><p class="ql-block"> 大雅堂是杜甫草堂景区的重要景点,是展示中国诗歌文化、杜甫诗歌主题、大型壁画、雕塑及历代诗人作品的厅堂。</p><p class="ql-block"> 大雅堂通过诗、书、画等多维度,呈现杜甫诗歌的深远影响,大雅堂内陈列的十二尊诗人雕塑,更是直观地展现了从屈原至陆游等历代著名诗人的风采。(文中仅选其中几尊)</p> <p class="ql-block"> 王维</p> <p class="ql-block"> 陈子昂 </p> <p class="ql-block"> 李白</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p> <p class="ql-block"> 陶渊明</p> <p class="ql-block"> 大雅堂内的壁画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彩釉镶嵌磨漆壁画,以六组画面展现了杜甫的生平与诗歌创作历程。</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东门附近的壁照和石刻。</p> <p class="ql-block"> 万佛楼是杜甫草堂景区内的一个重要建筑,登高可以俯瞰景区全景,游览时室内正在装修,未能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之一,他的诗,对中国诗词发展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杜甫是一位心系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因之被尊称为诗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span>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尤其描述民间疾苦,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笔锋犀利;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p><p class="ql-block"> 若要全面了解杜甫,仅游览一下杜甫草堂还是远远不够的。了解一下他的生平,诵读一下他的诗歌,深刻理解诗中意境,可能对杜甫的理解会更全面。</p> <p class="ql-block"> 成都一日游到这里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的观看。🙏🙏</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9日游历</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 3 日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