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妈今年七十有余,近年来有老年痴呆症状,去年因骨折出院后才跟我这个儿子一起生活。说实在的这近大半年多的朝夕相处,感悟良多,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老天给了我照顾老人的机会,如果不是骨折住院,或许就没有这个机会。常言说,祸兮福所倚,褔兮祸所伏。有些事儿真的是没有好坏之分。</p><p class="ql-block"> 也是因为这次住院,老太太对埋藏在心里的一些事情也看开了,心里的结打开了。之前老妈一门心思把精力全部放在儿孙身上,唯独没有自己。仅凭这一个转变就让人很放心。要知道操心是很累人的。</p> 老妈的婚姻 <p class="ql-block"> 在上个世纪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大多数人都面临着缺吃少喝,而我的外公在母亲十岁时饿死了,外婆很是刚强,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相依为命。</p><p class="ql-block"> 为了活下来,年幼的母亲去野外挖野菜,就这样长大成人了。要知道在农村没有男孩的家庭似乎低人一等,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在那个特殊时期缠着一双小脚的外婆能把两个女儿抚养长大,其中的艰辛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有一个戏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的爷爷很能干,当过货郎,麦客,也会木匠活,挣了些银子买了点土地。为人老实本分,在十里八乡口碑不错。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外婆同意了母亲的婚事。</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的爷爷家是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母亲成家时我的太爷爷还健在,是一位睿智且慈祥的老人。母亲时常说,她在这个大家庭里也没有什么地位,但太爷爷对她很好,很关心这个孙媳妇,有时候受了委屈,太爷爷总是劝慰她。有时候从娘家回来时总带一点白面饼子给太爷爷吃。</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位肯吃苦耐劳,上了几年学就早早的辍学承担起养家糊口的担子,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p><p class="ql-block"> 每次看《平凡的世界》里面的故事情节,总是觉得小说里有父母及我的影子。</p> 苦难的前半生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推广农业合作社的那个年代,我爷爷家里的土地充了公。农民没有了土地,生活就没有了着落。为此,我太爷爷听说自己的一位外甥女在新疆,日子过得还好。于是便托人联系到这位姑奶奶,就这样,在1972年我的父亲到了新疆,次年把我的母亲,以及我的两个叔叔接到新疆。</p><p class="ql-block"> 初到新疆尼勒克的一个叫火箭公社的地方安顿了下来。父亲带上兄弟们在山坡上开恳了一块土地,盖了几间土打墙的房子,就算是有了自己的家。</p><p class="ql-block"> 到了八十年代初,我们才吃上白面馍馍。当然也不是每天都有,只有逢年过才会好好吃一顿。现在回想起来,到年三十晚煮一锅猪骨头,外加白面馍馍,的确是很幸福事儿,总之穷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或许父亲很能吃苦,为人比较忠厚,经大家推选当了几年生产队长。那时候的“村官”没有什么待遇,后来到九十年代初才退出“村官”,打工挣钱养家糊口。</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很有家族情怀的人,帮衬着自己的兄弟先后成了家。很多时候是顾大家舍小家。母亲肯定会有抱怨,但也没有办法。</p><p class="ql-block"> 天道酬勤。大家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好起来了,但我家条件还是不怎么好,直到89年我师范毕业有了工作,我们家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父母的心情也愉悦起来了。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有一个“吃公粮”的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我的父亲在99年因病离世,终年才55岁。当时母亲五十岁,我三十岁。中年丧夫,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父亲的离开,母亲仿佛在一夜之间白了头。这种痛不是我们当儿女所能理解的。</p><p class="ql-block"> 少年夫妻老来伴。父亲离开的那段时间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个至暗时刻。当时我在一个小县城工作。妹子在乡里工作,跟母亲一起生活,还好有妹子陪伴我也很放心。家里的几亩地交给我的四叔代耕,我的四叔也是位重情重义的长辈,给了母亲力所能及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多年以后每次聊天提起父亲时总是觉得父亲太亏欠自已了。在父亲患病期间,母亲总是小心奕奕的观察父亲的病情,督促父亲就医吃药。父亲大概是害怕花钱,对自己的病能抗就抗,最后就这样走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有时候还在自言自语的说,你的爸爸要是能再活几年也行,那怕到了六十岁也行,他把自己亏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过年母亲跟我的二姑视频聊天说,想你哥了,活的没意思。听到这,二姑只能劝母亲,好好活着,不要胡思乱想了。</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晚上,母亲说梦话,我摇醒她问是不是做梦了。母亲说,我梦到你爸爸了,我也想他了。我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劝她,也哄她,告诉母亲,我爸爸给我说了,他在那边很好,让你好好吃饭,多活几年。</p><p class="ql-block"> 听我这么说,母亲似懂非懂,说,这也行。</p> 尽孝要尽早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一位不善言辞,与人为善的人。她是位能看的别人过的好的人,谁家的孩子学习好,挣了钱,除了羡慕外,并没有嫉妒,更别说恨了。</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跟母亲在一起聊天的日子并不多。平时逢年过节,象征性的跑去混吃混喝,也很少给母亲的顿饭。其实想想,母亲在父亲走后基本上过着独居生活。</p><p class="ql-block"> 真的是年轻不懂父母恩。这次意外的骨折住院才与我这个儿子朝夕相处大半年,我突然发现自己真的不了解母亲的所思所想,忽视了她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以工作忙为由,宁可与酒肉朋友打发时间,很少与家人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了,人生只有归途。别说什么来日方长。这一晃,我再有三五年退休了。满打满算,能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真的不算多了。更何况生命之无常,所以要活在当下,让母亲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尽量不要给自己留遗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人生不过如此 <p class="ql-block"> 每次聊天提起我的外婆,母亲总是有些愧疚,特别是外婆卧床的那段时间,外婆便秘很严重。那时候也不知道吃点通便的药。</p><p class="ql-block"> 外婆长期卧床,身上有褥疮,伤口很难愈合。现在想想外婆可能有糖尿病,原因是近几年我的姨姨,表弟,包括我有糖尿病,只是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p><p class="ql-block"> 还好,父亲体面地安葬了外婆,这一点也是母亲对父亲感念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过程,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 人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上,最终赤裸裸的离开。在生死这个问题上无人能免,年轻时总是觉得年老是很遥远的事儿,蓦然回首,年轻却是遥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有报道,香港的一位才子蔡潇离世了,八十三岁也算是寿终正寝。据说他在晚年变卖了古董古玩及家产,雇佣了八个佣人,走完了晚年,甚是洒脱。</p><p class="ql-block"> 当然像这样的人并不多,那种生活是需要财富支撑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穷其一生勉强生活,就像没有来到这个世上一样。</p><p class="ql-block"> 现在每天下班,看到母亲看到我祈盼的眼神,听她唠唠叨叨重复一遍又一遍曾经的故事,甚至犯糊涂时折腾人,好像我俩转换了角色,她变成了小孩,我成了大人,哄她吃饭,搀扶入厕,每天累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活在当下,活出自己,人生不过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