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6-19</p><p class="ql-block">今天开始从河北到内蒙的八日游。下午七点的火车。我们乘地铁从湘潭北站前往长沙火车站。</p><p class="ql-block">湘潭至长沙的地铁其实是长沙地铁三号线的延长段。湘潭人是沾了长沙的光。地铁从湘潭出发时车厢很空,很舒适。</p>  <p class="ql-block">2025-6-20</p><p class="ql-block">火车上午9:45正点到达北京。根据旅行社的安排,我们在北京丰台站集合。然后乘车前往清东陵。</p>  <p class="ql-block">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清代皇家陵寝群之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的昌瑞山下,距离北京约125公里。</p><p class="ql-block">该陵墓群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历时247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完工。</p><p class="ql-block">清东陵是满清入关后的主要帝王陵区。十位皇帝中有一半葬在这里,其中包括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顺治的儿子康熙,康熙的孙子乾隆,以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大的慈禧太后。除此之外,还有15位皇后及众多嫔妃、皇子、公主等,共161人。</p>  <p class="ql-block">清东陵的全景图。</p><p class="ql-block">清东陵很大。在清朝时占地2500平方公里,现在清东陵管理区仍有80平方公里。明十三陵面积也差不多。皇帝老儿们真特么混蛋,平民百姓在活着的时候每人还只有20-30平方,死后连一平方都不到。他们死后人均占地十几个平方公里,是我们的一万多倍!到哪儿讲道理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时间有限。今天只能参观慈禧陵。旅行社和园区管理局事先强调,为保护陵园不受汽车尾气污染破坏,陵园内要乘坐他们的园区交通车,每人交费30元。由于这个钱是强制性的,所以上午在车上我们就交了。但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并未下车,汽车长驱直入开到慈禧陵的停车场。我们问这是为什么,旅行社回答,因为大家都是老年人,为了我们的方便,不换车算了。三十块钱就算是入场费。</p><p class="ql-block">如此又当又立,真是让人五个体都投地了!</p>  <p class="ql-block">清东陵的华表柱。</p><p class="ql-block">华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我们现在说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性符号。其实它起初只是代表了皇权。其核心部分是顶上的一对神兽“朝天犼”:一个面向宫殿外的犼象征“望君出”,暗指帝王不应久居深宫,需体察民情。面向宫殿内的犼象征“望君归”,提醒帝王勿耽于游猎,应及时回宫处理政务。</p><p class="ql-block">明十三陵好像也有四根华表柱。</p><p class="ql-block">一个姓薄的97年在大连立了两根全国最高的华表柱(比天安门的华表柱高了一倍)。我当时看了就吃了一惊。据说2016年已被深夜拆除。</p>  <p class="ql-block">慈禧陵马上就要到了。这是下马碑。到了这里,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轿,以示尊敬。我等草民,自然是早早停了车,走过来的。是否是因为尊敬,我不知道。反正没有车,也没有马,不走过来,难道要爬过来不成?</p>  <p class="ql-block">慈禧陵小碑楼。</p><p class="ql-block">小碑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四面各设一个拱券门,顶部覆盖黄琉璃瓦,整体庄重华丽。</p>  <p class="ql-block">赑屃碑。</p><p class="ql-block">赑屃(这两个字真生僻,读音为bì xì)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王九个儿子中的第六子。我估计龙王是某个985(至少也是211)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认得的字多,加之喜欢卖弄学问,于是给儿子取名时经常用些很生僻的字,如老二叫睚眦,老五叫狻猊,老六叫赑屃,老七叫狴犴,老八叫负屃,幺儿子叫螭吻。</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其实,普通老百姓的儿子们各不相同也很常见。如老大像爸爸,老二像妈妈,老三像隔壁老王。但龙王太出格了,儿子们有的像狮子,有的像豹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牛,这都算了,还有的像蛤蟆,有的像鸟,有的像乌龟王八,最最无语的居然还有像鱼的(鱼是卵生,一次产卵一二十万枚)!这说明龙心很花,而且出轨对象尽是其他族类。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可以跨物种繁殖!当然,这是个传说。所以,但凡以“相传”开头的叙述,其真实性堪忧。</p><p class="ql-block">龙六子赑屃就是他爹和乌龟乱搞生出来的。它的长相主要像它妈。因善驮重物,多用以驮负碑础。古人为给死后的帝王圣贤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经久不衰,千秋永存。</p><p class="ql-block">生为神龙之子,赑屃其实也挺可怜,要干这种粗活重活。</p>  <p class="ql-block">这个赑屃雕工精湛,气韵生动。民间传说触摸其不同部位可获吉祥。如“摸摸赑屃头,吃喝不用愁”。导游一提醒,游人便上下其手,在赑屃身上四处乱摸。赑屃头是必摸之处。当然,屁股是不会放过的。</p>  <p class="ql-block">神道碑上以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慈禧太后的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这个谥号有点长,字数多!除非这是中考高考研究生考入职考升职考中的必考题,否则有谁会记得?</p>  <p class="ql-block">从小碑楼通往慈禧陵墓要经过一座小桥。小桥构造精美。传说中的奈何桥是这样子的吗?</p>  <p class="ql-block">桥下满是荷花,不,荷叶。</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图腾文化中,龙代表皇帝,凤代表皇后。龙凤同框时自然是龙在上,凤在下。但在慈禧这儿得颠倒过来。慈禧虽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正式称帝,但她一度垂帘,三次训政,前后掌晚清政权四十七年,是清朝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既然皇帝在她这里只是傀儡,象征皇帝的龙当然要在象征皇后/太后的凤下面老老实实地趴着。</p>  <p class="ql-block">慈禧陵隆恩殿。</p>  <p class="ql-block">整个隆恩殿用黄花梨木建造。这种木材在当时的价格据说是以克来计算的,可想而知有多么贵。此外,雕工之精美也无法用语言形容。</p>  <p class="ql-block">你瞧瞧这天花板,雕刻多精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里的每个砖上都镶嵌有一两黄金。当年军阀孙殿英盗墓时,因为做贼心虚,只想快点完事,竟然还剩了五块半,这让我们有机会一睹金龙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这是慈禧太后70岁生日的全身照,上面写着“大清国当今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我估计这是1905年的大清国民普遍心声。老佛爷在这种鼓噪声中还活了三年。她的寿命比起一万岁、一亿岁,稍微少了一丁点儿,让大清臣民心有不甘。</p><p class="ql-block">看到“万岁”两个字,我不由得想起了1967年我初中一年级第一次上英语课的情景。在那个乱哄哄的年代,我一个偏远湘西县城的懵懂少年,觉得英语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似乎无限的高大上,心中充满好奇。于是在这种心境中,我接触了人生第一堂英语课的内容:<span style="font-size:18px;">“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我想当然地认为long是“万”,live是“岁”,chairman是主席”,Mao自然就是“毛”了。因为连在一起是“万岁,主席毛!”英国人贼讨厌,凡事都喜欢本末倒置,前后颠倒。好在他们这么颠三倒四地说,我们也能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我读书时虽不好问,但勤学,求甚解。尽管连英语字母都不认识,但并不妨碍我查字典探究竟。于是我发现“long”居然不是“万”,而是“久,长”,“live”也不是“岁”,而是“生存,活着”。整句话的意思是“毛主席活得久(长)”!这简直是毁三观,吓了我一大跳:这算是哪门子祝愿语!我们对那些乞丐、贩夫走卒,市井小民说“祝你活得久”,可能还不算过于唐突。但对稍微体面一点的人,如对长辈,对领导,那可就不行了,至少也得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话以示心意。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为什么寿辰要和“南山”而不是“东山”“西山“北山”比肩。但我们知道,反正不管是哪个方向的山,存在的时间都会很长久。</p><p class="ql-block">说英语的民族这么不长心的吗?对他们的领袖说句“祝你活的久”就完事了?几千年来都没有任何人想过要造一个高级且充满爱戴敬畏的单词表表心意吗?我心中暗想:这些说英语的人真幸运,要是他们活在大清国,冲他们这种大不敬的言辞,早就亡族灭种了。真是的!太不像话了!他们的国王或者女王也不管管?</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人对慈禧以苛责为多,好像她一无是处,中国的积贫积弱全都因她而起。其实对慈禧的评价还是应该实事求是。虽然她有许多失误,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一个不世出的女中豪杰,政治权谋的顶级高手。如咸丰死后她联合慈安、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其计划之周密,行动之迅捷,手段之强硬,让所有须眉自愧不如。</p><p class="ql-block">她头脑清醒,顺应潮流。在她执政初期,整顿吏治,重用汉臣,获取列强支持,先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使清王朝获得暂时的稳定。同时支持开展洋务运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修建铁路,开通邮政,训练新军,使近代工商业获得初步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使封闭的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也算是进了一大步。这是史家之共识,史称同治中兴。</p><p class="ql-block">在慈禧晚年,她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使百日维新流产。很多人对此持批评态度。但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事出有因,在此不便赘述。慈禧在戊戌政变三年后(1901年)颁布新政,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戊戌变法,由此可见慈禧并非反对变革。她还同意并支持君主立宪,同意削弱甚至放弃至高无上的皇权,出人意料之外。</p><p class="ql-block">慈禧不仅在政治上玩得666,书法绘画也能拿得出手。这个一笔写成的龙字好像就深得内行称赞。</p>  <p class="ql-block">慈禧画的“富贵寿考”。</p>  <p class="ql-block">慈禧画的“罗浮真影”。</p><p class="ql-block">慈禧共留下五百多幅书画作品,在清朝皇室仅次于乾隆。我们现在可在网上搜寻慈禧书画作品的图片,有的还真不错,至少我这个外行觉得挺好看。</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建造得十分坚固。唐山大地震摧毁了唐山绝大部分建筑,但却没有撼动慈禧陵建筑群的一砖一瓦。</p>  <p class="ql-block">这是慈禧陵的地宫。如果不是孙殿英1928年盗墓,有可能这里不会得见天日。当然,也有可能如果孙殿英没有捷足先登,科学院姓郭的和北京市姓吴的等一众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会对慈禧陵更感兴趣,会来这里瞧瞧。明朝的万历皇帝可能就会躲过一劫。</p>  <p class="ql-block">慈禧的棺椁。因为已被盗墓的孙殿英破坏,我们只能看到这个样子,还不知下面罩着的是什么。我从网上看过一张号称是慈禧骸骨的照片。照片上一具骸骨歪着头斜靠在白绫上,样子甚是吓人。我估计不是真的,因为孙殿英是盗墓,不是考古发掘,要拍照片留存后世。老孙只想拿了宝贝马上闪人,哪有自己拍照证明自己犯罪的?</p>  <p class="ql-block">看完慈禧的陵寝,从这里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慈禧陵墓的坟顶。</p>  <p class="ql-block">坟顶也与慈禧陵墓的明楼相连。</p>  <p class="ql-block">从明楼上可以看到一幢幢金碧辉煌的建筑伫立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如果不加以说明,谁又能想到这些建筑里住的全是死人!</p>  <p class="ql-block">这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四合院,乍一看还真像王公贵族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白天看阳气冲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片繁华</span>;晚上看是否阴气逼人,一片肃杀?我没在晚上来过,不得而知,也不想今晚来一探究竟。好奇害死猫。</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清东陵只看了慈禧陵,其他的都无暇顾及,必须匆匆赶路前往北戴河。</p><p class="ql-block">现在已经差不多傍晚七点了。导游说看到这个石碑就马上要到了。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三个字中一头一尾我都认得。当然,放在一起,我也猜得出。我还是有点小聪明的。</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我们的晚餐已经升级为饺子宴了。饺子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琳琅满目。摆满一桌,煞是好看。吃起来,嗯……,怎么说呢,可能是我不饿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住的地方还不错。从窗口可以看到远处的海。名曰海景房。</p>  <p class="ql-block">2025-6-21</p><p class="ql-block">现在是凌晨四点。东方已泛起鱼肚白,马上太阳就要出来了。今天是24节气的“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以此日为甚。而且纬度越高,日照越长。北戴河位居北纬39°49’,比长沙高了十多度,日照时间自然要长得多。NBA球星科比说他经常看见洛杉矶凌晨四点的太阳,暗示他训练刻苦,凌晨便起来训练。我退休了,用不着那么努力工作,搞什么闻鸡起舞。但我今天看见了北戴河凌晨四点的太阳!因为我睡眠不好,醒得太早。</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安排,第一个项目是去看奥林匹克公园。据说这个公园是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项目在北戴河举行。为此我查看了相关记录。北戴河与北京奥运的唯一联系是秦皇岛市承接了12场足球预赛。其他并无瓜葛。而且比赛在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行,离北戴河区远着呢。</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是三尊希腊美女雕像。因为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p>  <p class="ql-block">奥林匹克公园有一条长廊,由很多块石碑和浮雕组成,较详细的介绍了奥林匹克的历史和人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介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选手皆为男性,且比赛时不着寸缕。</p>  <p class="ql-block">介绍哪届奥运会哪年哪月在哪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有的浮雕很有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自然是介绍的重点。</p>  <p class="ql-block">姚明是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门面。</p>  <p class="ql-block">所有在北京奥运获得金牌的人都在这里露了脸。</p>  <p class="ql-block">包括团体项目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塑像是海鸟,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海鸽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跳水运动员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因为在秦皇岛踢了预选赛,足球便是重点展示项目。</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二个景点是鸽子窝公园。这个题词的书法水平不知大家觉得怎样?</p>  <p class="ql-block">这里盛产珍珠。公园里有珍珠贝的雕塑不足为奇。</p>  <p class="ql-block">鸽子窝公园濒海。估计夏天比较热闹。</p>  <p class="ql-block">这块不太起眼的石碑,每天不知要在游客的镜头里出现多少次。酸腐文人则说“不知谋杀了多少菲林”。</p>  <p class="ql-block">难得背景没有游客做陪衬。</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三个项目是乘帆船出海。</p>  <p class="ql-block">说是帆船,但她的动力却是汽油(柴油)发动机。船体上面的帆只是做做样子的,根本没打开。</p>  <p class="ql-block">为安全起见,所有上船的游客必须穿救生衣。</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当地的特色菜:浑锅。所谓的浑锅(也有说荤锅的),就是上面薄薄地铺一点五花肉,两三根很短的火腿肠,一点小蛤蜊,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食材,里面则全是白菜做的酸菜。味道不敢过多恭维,也可能还没吃习惯。</p>  <p class="ql-block">饭后去山海关。这可是中国最有故事的长城关隘。</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在这里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城里“节制四镇”牌坊。</p><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山海关总兵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四个军事重镇具有统辖权。可见山海关作为边防枢纽的战略地位。</p>  <p class="ql-block">“闯关东”三个字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说过,可见影响之大。</p><p class="ql-block">确切地说,闯关东是指大批民众因为战乱、自然灾害等被迫从中国内地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华北地区,向东迁移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过程。其时间段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1860年清政府因《北京条约》被迫开放东北局部地区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1960-1962三年里仍有小规模迁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860年之前,清廷是严格禁止汉人进入东北的。因为他们认为东北是他们的“龙兴之地”,汉人是下等民族,不配入内。</span></p><p class="ql-block">山海关就是闯关东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原来住兵勇的城内满是商铺。穿城而过的大道就是商业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名声遐迩的山海关。</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里,自然是要留个影以作纪念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还找了个人帮忙照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虽然年迈,但天下第一关名声太大,必须登上城墙看个究竟。</p><p class="ql-block">坡不是太陡,城也不算太高,但我们仍然爬得气喘吁吁,这非常直白地证明了我们的年迈体弱。</p>  <p class="ql-block">上来后在门楼的大厅里又看到了一块“天下第一关”匾额。据说这才是萧显老先生的真迹,挂在外面的是赝品。这个“第”字使用草字头的著名匾额堂而皇之地挂在这里,世人都不说里面有错别字,真有点让人无语。据说是为了好看,也为了整体的结构,竹头可以改草头!为什么呢?因为著名书法家米芾就是这么写的。</p><p class="ql-block">由此看出,中国是个没有原则的国度。谁有名气,谁的官大,谁就有理,谁就是正确的。哦,扯远了,而且还是敏感话题,不说了。</p><p class="ql-block">打量着“天下第一关”,从文字再到内容。我突然想起多年前去甘肃嘉峪关游览时导游说嘉峪关是天下第一关。</p><p class="ql-block">天下哪有两个第一的道理?难道我老糊涂记错了?赶快查AI。发现记忆没错,只不过嘉峪关是“天下第一雄关”。</p><p class="ql-block">这就对了。因为分了性别,就有两个第一。比如说2024巴黎奥运会100米短跑,男子第一名是美国的莱尔斯,女子第一名则是圣卢西亚的阿尔弗雷德。</p><p class="ql-block">山海关作为天下第一“雌”关,也别太委屈。谁叫你让女真人从北边进中原的?汉奸吴三桂?那我不管,反正女真人从这儿破了城,你就得背锅。</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的长城很宽,有利于士兵的集结与调动。因为这是打硬仗的地方,又是冷兵器时代,人多可能势重众。人马肯定很多。</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没来过长城的不是好汉。她来过长城好多次了,所以是女好汉,俗称女汉子。</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外面看,在冷兵器时代,士兵要攻上去还是挺有难度的。</p>  <p class="ql-block">看完山海关,我们去附近的宁海城。</p><p class="ql-block">宁海城始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代海陆军事要塞,作为山海关老龙头防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兼具军事防御与军营驻守双重功能。当时主要用于屯兵与防御蒙古骑兵。</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长城,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由大将军徐达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它坐落于山海关城南五千米处,依山临海,长城耸峙海岸,是明代蓟镇长城的东部起点,也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p>  <p class="ql-block">澄海楼。</p><p class="ql-block">澄海楼前身为明初年修建的“观海亭”。明万历39年 兵部主事将观海亭扩建为澄海楼。</p><p class="ql-block">澄海楼是山海关老龙头景区的主要景点,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上第一座城楼,位于距山海关城南十里的入海处老龙头上。</p><p class="ql-block">不过,澄海楼真迹已为八国联军炮火焚毁。现在我们见到的澄海楼是1985-1987年重修的。</p><p class="ql-block">楼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澄海楼”匾额为</span>乾隆皇帝御笔亲书。</p>  <p class="ql-block">这块匾额是明朝大学士、民族英雄孙承宗所题。但字却是由现代已故书法家侯正荣所写。</p>  <p class="ql-block">淑碑。</p><p class="ql-block">位于山海关老龙头景区澄海楼北侧,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题刻的石碑。据记载,此碑的设立源于乾隆对淑妃的深切思念,因此得名“淑碑”。</p>  <p class="ql-block">淑碑另外三面都刻有乾隆的诗。</p><p class="ql-block">据说乾隆一生写了四万三千多首诗词,是中国历史上留存诗词最多的人。尽管史书上对此言之凿凿,但我依然对此持怀疑态度。</p><p class="ql-block">乾隆活了将近88岁,是史上最长寿的皇帝(那个南越武帝赵佗的103岁纯属胡扯,因为2400年以前是没有什么确切的料史可考的)。但长寿的乾隆总共也才活了三万一千多天。就算他生下来第一天就开始写诗,每天也必须写1.35首才能达到这个数字的高度。这太不正常了!他的主业是皇帝,日理万机是常态。诗人是副业,应该是闲暇时即兴为之。那时没有Deepseek、豆包之类的AI。写诗不会那么容易。所以我不得不怀疑是否有个写作班子为皇帝捉刀?</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的长城真正地修到了海里,将山脉和海洋连接在一起。在那个没有海军、也没有重火器的年代,防御蒙古骑兵或满清骑兵是很有用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明长城夯土城墙的遗迹。上面加了玻璃罩保护它。</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上看出去,这儿的海滩不错。</p>  <p class="ql-block">从山海关回来,因为旅社不负责晚餐,我们必须自行外出觅食。酒店工作人员说附近有个小南夜市,里面的小吃玲琅满目。我对当地特色美食历来很向往,于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步行800米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虽然太阳依然高挂在天上,夜市已经开始。看得出这个夜市的规模不小。转了一圈,发现几乎所有摊位的食材都是已经准备好了的,不用清洗就直接下锅,以求速度和效率。</p>  <p class="ql-block">为了明天不至于在车上闹肚子,我的朋友去饭店吃饭。我们因为晚餐不吃米饭,就选择在附近一家较大的面馆堂食。十多年没吃朝鲜冷面了。来了一碗。味道不错,分量很足。</p>  <p class="ql-block">2025-6-22</p><p class="ql-block">早上6:20就集合,外出吃早餐。导游让我们到一个所谓的土特产店购物。我们提出疑问,因为我们签订的旅游合同上写明零购物。导游说土特产是振兴当地经济,不计算在内。到了购物点后,我们发现所有的旅行社都要来这里,店外停了十几辆旅游大巴,好几百人排队拿号进入。挂着土特产的招牌,里面却主要是珍珠产品。我们在里面又上一当。真所谓“每日上一当,当当不一样。”其实在外旅游应该是“每日都上当,当当不一样。”因为很多时候,一天不止上一当。</p><p class="ql-block">大家在那里待了两个多小时,才得以上车前往承德。</p><p class="ql-block">承德离北戴河230多公里,方位在她的西北边。按道理纬度越高,天气越凉快,但不知何故,我们却感到离承德越近,温度似乎越高。康熙选定承德修建爱新觉罗家族的避暑行宫,可承德比北戴河热太多了,和北京差不太多。真不知康熙为什么会选这么一个热死人的地方建一座的行宫避暑。</p><p class="ql-block">这是避暑山庄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占地非常之大,面积是圆明园的两倍,故宫的八倍。</p>  <p class="ql-block">整个山庄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宫殿;二是山坡园林湖泊。</p>  <p class="ql-block">澹泊敬诚殿。</p><p class="ql-block">这是避暑山庄的正殿。清廷在此殿举行重大典礼或听政议政。</p>  <p class="ql-block">四知书屋。</p><p class="ql-block">在澹泊敬诚殿后。是一座5间大殿,康熙曾题名“依清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题“四知书屋”。(“四知”取《周易-系辞》“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之意。)这个“屋”字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字。这是因为真迹已毁,是后来加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与故宫不同的是,宫殿与宫殿之间有树木,夏天可以降一点温。</p>  <p class="ql-block">因为房屋不高,相距也比较远,种上树木后感觉的确还算凉爽。</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是皇帝用膳的地方。与我们想象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摆放满汉全席的大圆桌。这是因为每次只上一道菜,皇帝尝一口就撤走,再上一道菜,而不是几十道菜一起上。想想也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许多价值连城的珍藏。</p>  <p class="ql-block">有好多间房子里摆放着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风格,不同形状,不同时代,不同颜色的各种宝贝。为了保护文物,全都用玻璃罩着,观赏还可以,拍照就有反光,所以我基本只欣赏,很少拍照。</p>  <p class="ql-block">只拍了几个没有罩子或没有反光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有的东西必须凑近细看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有一个瓷器馆,里面全都是精品瓷器。</p>  <p class="ql-block">像这种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盖罐已是稀世珍宝。不过是否是世间孤品还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这个瓶子肯定是同时代最高质量的精品,因为它就出产于康熙年间。</p>  <p class="ql-block">这里已经是行宫的后花园了,只有皇帝和她的女人们才能自由出入。</p>  <p class="ql-block">皇帝的卧室。不比我们现在普通百姓的卧室大多少。据说风水先生认为卧室太大不利于聚气。(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