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开播那天,恰巧我从北海买的荔枝也到了,一箱北海的荔枝鲜果,一部《长安的荔枝》新剧,就这样不期而遇。原以为有岳云鹏的加盟,又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背景,这部剧应是轻松诙谐之作。然而剧情开场便让我错愕,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风花雪月,也没有夸张的喜剧桥段,满屏溢出的是一个个小人物挣扎求生的现实,是中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无奈与危机,随着剧情的不断展开和推进,展现出来的更是底层百姓的艰辛与悲苦,以及面对家人时的强颜欢笑。</p> <p class="ql-block"> 《长安的荔枝》看似在讲一个关于荔枝的传奇,其实在说一个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为了将岭南的新鲜荔枝送抵长安,一个九品小吏李善德,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正中央。他不是英雄,更不是权臣,只是一个在体制夹缝中求生的普通人。他靠自己的算术才能,靠荔枝园峒人和胡商的帮助,硬生生将荔枝的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1天,让不可能完成的运送成为可能。 </p><p class="ql-block"> 这11天,是数十个不眠之夜的堆砌,是无数次失败后的坚持,是底层小人物在命运中挣扎的缩影。他夜以继日地计算、规划、实验,只为家人平安,自身无虞。可从九品到皇权之间,隔着的何止是五千三百四十七里的距离?那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他不可能靠一己之力跻身庙堂之上,更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然而,他依旧拼尽全力,试图在这个死局中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p> <p class="ql-block"> 现实却远比想象残酷。当李善德以为一切将有转机时,更大的灾难却接踵而至。那不是技术难题,也不是天灾,而是权力的暗流,那些站在庙堂之上的权势,如铜墙铁壁般挡在黎民百姓面前。“为了将这两瓮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岭南要毁多少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有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我只是一个九品小吏,可我也有良心。”他在右相面前义正辞严地说出的那些话,道尽了多少尘世间小人物的无奈与愤怒。</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短短的11天,历史的荒唐与“吃人”本质被一颗荔枝刺破,盛唐的繁华滤镜碎裂,暴露出背后的血泪与残酷。正如大先生所言:“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长安的荔枝》正是以荔枝为镜,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真相。从岭南到长安,马匹倒毙、骑手殒命、冰块尽融,成片荔枝树被砍伐,沿途稻田化作泥泞。《新唐书·杨贵妃传》中“置骑传送”的轻描淡写,《通典·漕运》里“十里一换马,五里一换冰”的条规,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破碎,多少百姓的苦难?寥寥数语,掩盖不了历史的血腥与残酷。</p> <p class="ql-block"> 我们总是跟自己说,坦然做别人世界的配角,也要快快乐乐地当自己人生的主角。但是在那个时代,一粒尘落在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越底层,越悲哀。那些被历史轻轻带过的字句,背后藏着多少无声的呐喊与破碎的人生? 荔枝上的齿痕,不是咬痕,是权力碾压下的伤痕,是封建历史上的血痕。它提醒我们,每一个被遗忘的小人物,都是历史真实的注脚,而我们,是否还能在历史的缝隙中,听见他们的叹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