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6.30日,摄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天下第一关”风景名胜区……</p> 雄关名中外,长城壮古今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始建于明代,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镇守北平的大将军徐达,奉旨在原元代迁民镇地筑城、建关、设卫,控制险要,名为“山海关”,隶属于后军都督府北平都司管辖……</p><p class="ql-block">山海关,因其北依燕山、南襟渤海,长城纵贯其间而得名,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长城军事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的中心,为明万里长城三大名关之首,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观”之誉……</p> <p class="ql-block">清军入关后,山海关成为清代两京重要御路,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由北京回沈阳祭祖,山海关是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天下第一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万里长城“山海关”景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地理位置险要,位于华北与东北之间“辽西走廊”的咽喉要道,是进出关内外的必经之路,且离明朝都城北京仅有280公里,一旦关外敌军突破山海关,骑兵便可长驱直入,直逼京城……</p> <p class="ql-block">作为明长城东部的起点(与西部的嘉峪关呼应),山海关自明代建成后,便是历代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核心关隘,其防御体系完善,由关城、瓮城、罗城、翼城等多重建筑构成,在冷兵器时代几乎难以被攻破,是明清时期军事防御体系中“拱卫京畿”的关键节点,战略地位远超其他关隘……</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如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甲申之战、直奉战争等,都与山海关相关,使得山海关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极大提升……</p> <p class="ql-block">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甚广,传说孟姜女万里寻夫至山海关,得知丈夫修筑长城劳累死后,在城下痛苦三天三夜,城墙为之崩塌,为山海关蒙上了一层浪漫而又悲壮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八二年审定,秦皇岛北戴河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山海关景区、山海关古城”为其核心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镇东楼”,坐落在山海关古城“镇东门”城台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原为城楼型制,清乾隆年间重修改为箭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p><p class="ql-block">楼内外共悬挂三块“天下第一关”巨匾,故名天下第一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镇东楼,又称“第一关箭楼”,位于山海关古城东门,是景区内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镇东楼”建筑,为二层歇山重檐顶,飞檐翘角,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其北、东、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建筑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箭楼之上,共有三块“天下第一关”巨匾……</p><p class="ql-block">外面悬挂的为民国九年(1920年),杨宝清摹刻,匾长5.9米,宽为1.55米,字体端庄浑厚,苍劲有力,与雄伟的城楼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一楼内悬挂的为原匾,为明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肖显所书,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二楼内悬挂的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王冶摹刻……</p> <p class="ql-block">“镇东楼”内保存的“天下第一关”原匾……</p><p class="ql-block">巨匾左右两柱,悬挂“雄关名中外,长城壮古今”楹联……</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山海关古建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城墙,以条石为基,土筑外包砖墙,中间填三合土夯实,城墙顶部用砖铺面,城上可容五马并骑,十人并行,且设有垛口、瞭望孔和射洞……</p> <p class="ql-block">瓮城,是长城建筑中最珍贵的城,虽规模不大,确有着重要作用,如遇敌人侵扰,可将关门作为二道防线,制敌于“瓮中之鳖”,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坚固雄伟,体现了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关城,为防御体系的主体,建筑呈四方形,设东南西北四门,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增强防御能力……</p> <p class="ql-block">东罗城位于关城东面,明万历十二年修建完成,与关城城墙连接处修建了临闾楼、牧营楼等,与镇东楼及南北角楼互为犄角,形成“五虎镇东”之势……</p> <p class="ql-block">“临闾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五脊歇山单檐顶……</p> <p class="ql-block">靖边楼,亦称东南角楼,位于山海关古城的东南隅,始建于明初,清嘉庆年间改建为“奎光楼”,为歇山式九脊重檐顶……</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的关城中心,下为方台,高8.26米,台上建双层“文昌阁”,高13.3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一层四面建有围廊,二层四面围平座,重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p> <p class="ql-block">“红衣大将军”火炮……</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古城建筑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通关文牒……</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民俗博物馆”,也称“王家大院”,坐落于“天下第一关”西侧,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十余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共分三个套院,是一个典型的明清四合庭院……</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长城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明长城碑刻、兵器、戎边家书等文物,复原了明代卫所制度场所,展示了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偌大的一把“青龙偃月刀”……</p> 兵部分司署… <p class="ql-block">山海关,为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明宣德九年(1434年),在此特设《兵部分司署》,是明兵部在地方的唯一分设机构,具有独特的军事与政治价值,自其设立至明朝覆灭的二百多年间,共历90任分司主事于此……</p> <p class="ql-block">“兵部分司署”建筑毁于民国年间,2005年复建,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包括仪门、回廊、正堂、穿堂、中堂、寝房、书房等……</p> <p class="ql-block">正堂既大堂,又称“公堂”,是衙署内的中心建筑,正堂是主事承接地方公务事宜,坐堂理事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堂中放置官椅、条案及令旗、令箭、官印等物,两侧设置90位镇守职官年表、事迹简历及山海关军事重镇图等……</p> <p class="ql-block">《军事重镇山海关》图……</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兵部分署”历任主事一览……</p> 山海之城一瞥… <p class="ql-block">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p><p class="ql-block">早一更、晚一更,恬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p> <p class="ql-block">瑞莲阁公园,始建于民国14年(1925年),由邑人,临榆县参事会参事孙国钧倡议集资兴建,分为四个水域,建有垂柳轩、醉荷轩、曲院风荷、游船码头等四个亭榭……</p> <p class="ql-block">“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p> 竖屏模式… <p class="ql-block">古城楼门洞子……</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角(局部)一瞥……</p> <p class="ql-block">城楼之上置放古炮一尊……</p> <p class="ql-block">“御敕”碑……</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山海关古建复原图”之撰文……</p> <p class="ql-block">龙椅宝座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明军战袍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栏目老师的精彩评论……</p> <p class="ql-block">记录,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