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之训 启智领航

教研

<h5>--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初中音乐)第三天培训简报</h5> <h1>一、乐启新程 研教相长</h1> <h3> 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初中音乐),于2025年5月21日来到了培训的第三天。<br>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的陈文娟老师带来了《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教学顺序》。 陈老师通过两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开启她的经验分享。接着带着现场培训老师一起完成歌曲《大梦》的演唱和歌词分析。陈老师说到知识是具有结构化的、有体系的、进阶式的,典型表现为:教学教能力,教材是素材。</h3> <h3> 陈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习经验,从音乐教学核心内容的精准把握,到实用教学方法策略的倾囊相授,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搭建起理论与实践贯通的桥梁。</h3> <h3> 培训现场,老师们专注聆听、积极互动,在交流中碰撞灵感,共同探寻让音乐课堂更具活力与实效的路径,这不仅是专业能力的提升契机,更是对初中音乐教学新征程的有力奔赴,期待这些知识养分,能在未来课堂里催生出更多动人的音乐教育之花。</h3> <h1>二、智赋乐训 声启新章 </h1> <h3> 下午的培训是来自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字化教学部王征老师带来的《国家平台与人工智能双轮驱动教育应用》。<br> 王征老师的培训内容让我们感受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与创新性。重新审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定位,更让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模式的颠覆性价值。以下从理念更新、实践应用和未来思考三个维度总结学习收获。</h3> (一)、理念更新:从“工具辅助”到“生态重构”传统教育信息化往往停留在“技术工具化”的层面,而培训中强调的“国家平台+人工智能”双轮驱动模式,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限。 (二)、实践应用:从“技术焦虑”到“场景落地”培训中多个案例展示了双轮驱动的实际成效,也让我意识到教师角色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向“数据分析师+学习引导者”。 (三)、未来思考:从“技术依赖”到“人文平衡”尽管双轮驱动潜力巨大,但培训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警惕的问题 技术伦理边界学生数据的采集与使用需严格遵循隐私保护法规,避免“数据滥用”风险、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算法偏见等问题需建立行业规范。教师能力鸿沟部分教师对AI工具存在“技术恐惧”,需通过常态化培训提升数字素养。建议将AI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推动“技术-教学”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路径国家平台需持续优化用户体验,降低基层学校使用门槛。鼓励企业与学校共建AI教育实验室,孵化本土化创新场景。 当国家教育平台的资源广度,邂逅人工智能的创新深度,王征老师与大家一起热议“双轮驱动”下的教学变革:如何用平台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怎样借AI技术实现精准育人…这场关于未来音乐教育的探索,正让知识传递更高效、让艺术滋养更走心。拥抱科技赋能,解锁教育新篇,让初中音乐教学的精彩,正从这里开启。 文稿:吴梦思、彭捷鑫、林晓霞、李丽华 图片:第三组成员 编辑:熊德峰 审核:任浩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