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镜

文明丙焕

<p class="ql-block">  六月的青藏高原已向世人呈现出独美的画卷,孩子今年的暑期来得格外之早,三年前热盼的西藏之行迎来了最佳窗口期。平原地区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高原旅行梦,至少我们全家无一例外,雪山之巅的万年冰川、<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span>明珠般湛蓝的高原湖泊、雄伟至极的布达拉宫、烟火袅袅拥有众多虔诚信众的藏传佛教寺庙等,其独具的异域风情无不吸引着趋之若鹜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安排好的行程并非人人皆能如愿,据空乘说前一天的西藏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许多航班取消或者在即将抵达之际无法降落而折返,那样的心情一定是无比沮丧。做过攻略并考虑到沿途天气的我们是幸运的,历经一天两段航程的奔波,飞机在拉萨贡嘎机场徐徐降落,高原的美景与高原反应如约而至,但兴奋似乎盖过了紧张之情。高原反应是上高原者的标配,世间绝无让你享受美好的同时却无须付出之事,我认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抵御高反最重要的并非红景天,而是我们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应对措施,彼此的鼓励与关爱对后来几天高质量的游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美丽的景致虽于众人眼中大多相似,相信无数文人墨客的描述远胜于我,但个人心境却可能迥然不同,故而对此表达更切合此行的意义。布达拉宫是此行重中之重,我们特意将参观时间预约在抵达后的第三天,一是希望到达休整后以期达到较好的状态,二是担心不能及时抵达之后还留有时间余地,毕竟门票预约需要提前好多天,而其他的诸多无须过早预约之地可机动安排。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和文化展示便成为第二天的主题,哲蚌寺和西藏博物馆首当其冲进入我们的视野,若有幸得见寺中激烈的辨经场面,则是意外之获。哲蚌寺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整个寺院规模宏大,白色建筑群鳞次栉比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选择其为首站,是考虑到孩子对纯正藏传佛教的好奇之心和增加藏传佛教文化的感性认识,平时的理性认知在此可作初步的转化与提升。因其规模宏大,不必蜻蜓点水一一点到,可择其重点和自己喜爱之处。洛色林扎仓、德阳扎仓、措钦大殿、甘丹颇章殿等推荐之处一一作了参观,过浓的商业氛围冲淡了膜拜的心绪,反而孱孱流水驱动的转经筒、展经场和寺庙依山而建形成的蜿蜒曲折小路,带来了静谧与安祥,一如十年前置身法国地中海沿岸小镇时的相同感受。佛在心中,心若不能与菩萨相映发,便只是到此一游罢了。夫人到强巴佛十二岁等身像前捐款后,她说脑袋被喇嘛敲了两下,问我何意?醍醐灌顶,全须自己感悟,不可说亦不可道也!西藏博物馆的展陈并不如想象中的丰富,可作为当地文化的高地,它给我们作了系统的介绍,一个相对完整的藏文化概念可让我们了然于胸,同时对一些错误的观念作出修正,以此来看绝不虚此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居住的拉萨维罗那国际酒店位于布达拉宫后门,宗角禄康公园对面,有天时地利之优,步行几百米穿过公园即可抵达布宫。繁茂的树林远超预期,至少在夏季与江南并无二致,置身其间则有神清气爽之愉。高大的树木顽强地突破高原的禁忌,以不间断的光合之用,与远道而来的人们环氧相拥,像极了高原上长期浸润于藏传佛教中热情的人们!一静一动谓之道,那是一种奔放而极致的生命状态!布宫导游达瓦是本地藏族中年人,讲解已有二十多年,对布宫的历史与文化娓娓道来,即使你已有所了解仍听得津津有味,或许好的讲解不离其宗却千变万化,因人而异却能化异聚同,触动心弦,其对节奏和游客情绪把控如火纯青,细节上的拿捏又为之锦上添花。游布宫有一、二号之分,各有精妙之处,进入内部均不可拍照,与雄伟布宫的合影只能局限于外部,仅此就可铭记一生,而镌刻于心的则是内部的展示与精心的解说同频共振而产生的心灵核弹冲击波,八座灵塔代表着藏传佛教的极致展示,同行之人除了惊叹却无法找准赞誉之词,本就无法以言语表达之情以内心去感知感悟才是最佳选择。二十多年前,一位年纪相仿的同事曾在布宫游玩后,不无感慨道:里面的宝贝实在是多如牛毛,黄金在这里都变得普通之极,真不知道这么多的奇珍异宝是如何聚集于此!人到中年,布宫于里于外对我们的震撼依然如斯,只是相较于当年的感叹,经过岁月洗礼中年的我,已经有了大致的答案。如若我们的理解仅仅停留于有形的物质层面,答案永远是不会完整的,那应该是一个民族精神与信仰树立的丰碑,一种不屈不挠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于物质层面的折射,它来源于众生的点滴过往,缘聚而至于当下,却深刻地昭示和引领未来。气喘吁吁的参观、赞叹和来不及的感悟在时光流淌中很快结束,夫人和孩子各自选取了心仪纪念品。一位藏族的朋友自豪地问我,布达拉宫漂亮吧!非常漂亮、非常震撼是我当时给出的仓促回答,漂亮于形震撼于心,其实亦属肤浅之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达瓦在解说中特意强调了一公里之外的大昭寺是西藏旅游必去之地,是藏汉交融的典型象征,若是没去便是未到西藏,从民族团结的角度和影响力而言确实如此,可我们印象之中一直是更能代表西藏文化符号的布达拉宫才该配有如此待遇。大昭寺地处繁闹的八廓街,它在我们的攻略中只是作为游玩布宫之余的备选项,本以为现场购票便可随意进入,却因疏忽大意而被拒之门外。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闹市之中点缀的文化景点,透露出浓浓的藏族风情和民族融合的特征,给了些许小小的惊喜。大学毕业后一直未曾见面的同学以“思金拉措”藏餐和大型文旅剧《文成公主》热情招待,温暖了我们的心房,期待着下次的龙井茶香和《印象西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错在藏语中是湖泊之意,西藏旅游绝对不容错过,当然你也可以“一错再过,错上加错”,去不断领略高原湖泊独特的韵味。无论选择纳木错还是羊卓雍错,都需翻山越岭,进一步克服海拔提升带来的挑战。孩子担心我们夫妻高反厉害,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羊卓雍措和卡若拉冰川的组合,其实两种选择在之后来看差别并不大。来自甘肃张掖从业十七年的司机兼导游王姐特别热心,见惯了形形色色平原地区的游客,在注意事项上特意着重强调多次,细节上时时有暖心之举,让人在呼吸艰难的雪域高原倍感温暖。从西藏的河流走向、藏族的丧葬习俗、经过的每个点和最佳的取景地,犹如条件反射般自然输出,无一不透出其专业性。地球上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彩映衬下的最蓝高原湖泊与远处的卡若拉冰川组成了一帧帧唯美画面,我们情不自禁地将自身融入其间,一组组照片记录下我们一行人最纯净的时光之旅。水的多态成就了西藏独特之美,千万年的冰川是其固态坚强之美,湛蓝的湖泊及倒影是其液态安静之美,白云朵朵则是气态飘逸之美。《道德经》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与道为伍,痛并快乐的旅程自然会成为此生永恒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飞机离开拉萨贡嘎机场的那一瞬间,孩子说他已经有些留恋了,其实我们也有些不舍,只是年长者不会轻易表露而已。年轻就是资本,一次的西藏之旅注定不会完整,当你爱上它的时候,就已经为下次的相聚打下了伏笔。郑钧的代表作《回到拉萨》,就是为无数个像他那样的人而作,以高原之镜而观自在,一次结缘,情定终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