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兰州市是我国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位置、甘肃省中部。兰州市因城南皋兰山得名兰州。简称兰。兰州别名金城,因李息在今兰州西固区修筑城池,以“金城汤池”之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兰州市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兰州人民创造了包括筏子、水车等技艺,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根本的黄河文化。兰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中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兰州牛肉面是兰州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兰州牛肉面已从最初单一口味的牛肉面到后来的海鲜牛肉面、鲍鱼牛肉面,再到现在已被多数人接受的酸菜牛肉面,已成为“中华第一面”。到兰州一定要吃一碗正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p> <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铁桥,又称中山桥,是兰州市地标性景观。该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由美国工程师满宝本和德国工程师德罗共同设计,天津人刘永起负责施工。建造材料从德国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历时3年,主要施工人员为聘请来的69名华匠。</p> <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更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p> <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铁桥的前身是“镇远浮桥”,1906年,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正式签订包修兰州黄河铁桥的华文合同。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是极具代表性的能综合反映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时期桥梁建造工业风格和特征的遗存,是中国近代桥梁建造历史的重要缩影。2006年兰州黄河铁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兰州黄河铁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p> <p class="ql-block">白塔山公园坐落于黄河风情线的中心位置,国家AAA级景区,是兰州市的象征之一,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该塔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白塔七级八面,为实心砖塔。每级每角均有翘起的砖刻小龙头,下系风铃,随风飘荡,声清音脆。高约17米,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白塔山园林建筑主要有塔寺、殿厅、亭台、楼阁、牌坊等。</p> <p class="ql-block">水车博览园是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上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黄河大水车保护基地。</p> <p class="ql-block">水磨是电力磨面机出现以前广泛使用的磨面工具。由引水道、叶轮、磨轴、磨盘、磨具等部分组成。它以水为动力,带动叶轮旋转,叶轮之上安装石磨,用来磨制面粉。</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是兰州市的标志性雕塑。作品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p> <p class="ql-block">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同时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