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在河北省磁县参观了北朝考古博物馆和磁州窑博物馆。之后驾车驶往山西临汾,经过430公里行驶,下午三点半来到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参观陶寺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北朝考古博物馆是位于河北磁县的博物馆,2020年9月19日开馆。总投资1.66亿元,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馆藏1000余件珍贵文物。展馆陈列以“走向隋唐”为主题,分为煌煌帝都、巍巍陵寝、泱泱文明3个展厅和一个特别展厅。特别展厅主要展示湾漳北朝大型壁画墓复原景致,按一比一的比例设计,壁画总面积700平方米,仅墓道两壁壁画就有320平方米。博物馆馆藏文物是东魏北齐出土的珍贵文物,展品囊括了数十年来相关考古成果,可让人们了解1500多年前文化交汇、民族融合的北朝岁月。</p> <p class="ql-block"> 磁州窑博物馆位于河北省磁县磁州路中段路北磁州窑博物馆广场,是一所县级专题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内设四个主要展厅,另有序厅及过渡厅,展厅面积2524平方米。该博物馆于2006年12月竣工并开馆。</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2年,磁州窑博物馆馆存藏品13008件(套),珍贵文物数为45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2件(套),二级文物96件(套),三级文物1899件(套)。</p> <p class="ql-block"> 陶寺遗址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陶寺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3亿元,占地面积74.4亩,是依托陶寺文化建设的一所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展出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到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遗址内城的1号建筑基址是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基础之一陶寺“古观象台”。展品多璜联璧、彩绘蟠龙陶盘、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彩绘漆木器、骨质口簧等集中亮相,结合光影、数字化等技术,全景式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圭尺与立表:由黑、绿、红三色设计的天文仪器,圭尺用于测量日影长度,立表为观测杆,组合后可精准划分节令、确定地中位置。这是世界最早的圭表实物之一,体现陶寺先民对天文历法的掌握,印证《尚书·尧典》“敬授人时”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彩绘蟠龙纹陶盘:盘口直径40.9厘米,以褐色胎体搭配黑色磨光陶衣,盘身饰有蟠龙纹饰,融合蛇身、鳄鳞等灵兽特征,是中华龙图腾的早期实证,出土于王级大墓,象征权力与信仰。揭示了4300年前先民的图腾崇拜体系,为研究龙文化起源提供关键线索。</p> <p class="ql-block">朱书扁壶:泥质灰陶扁壶,器表饰竖蓝纹,两面以朱砂书写字符,其中一个被学界释读为“文”字,另一字符可能为“尧”或“邑”,笔锋似毛笔书写,是汉字演化的重要物证。佐证陶寺遗址与“尧都平阳”的关联,改写中国文字起源史。</p> <p class="ql-block">文字</p> <p class="ql-block">尧字</p> <p class="ql-block">尧</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 陶寺古观象台是2003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山西尧都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它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考古队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和天文学家的初步结论,该观象台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比世界上公认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公元前1680年)还要早近50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观象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