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滇西抗战胜利前夕 阿昌族乡村一场离奇案件引发的官司

云南.曹歌

<p class="ql-block">滇西边疆梁河美丽南甸坝。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b>滇西抗战胜利前夕 阿昌族乡村一个离奇官司 曹先强</b> </p><p class="ql-block"> 滇西田野调查中,阿昌族乡村发现修挖抗战公路的紧急命令纸质文物,引起各界史者方家关注。同时,在铁罐里还发现藏有其他重要纸质文物一场离奇官司及引发的赔偿款项凭条、收据、契约。滇西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八十年了,这些反映抗战时期社会矛盾问题的民间文物,历时八十年风雨,重获发现,物是人非,当事人巳寿终正寝,案件曲直,公堂是非,官司冤仇,已随时代更迭,灰飞烟灭。作为乡村记忆,民间文物,记录了时间长河中那个时代的社会影子,犹如刻在乡村历史文化记忆深处的黑夹子。今天打捞解迷,抽丝剥茧,读解破译,其曲折案由,仍然十分离奇惊悚,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b> 一</b></p><p class="ql-block"> 这些纸质古董式文物,反映的历史背景是滇西抗日战争时期的乡村社会。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初)滇西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前夕,当时在日军占领区域的腾冲县与梁河设治局交界囊蒲街,自称是中央军下属部队的代表,在处理一起烟客涉嫌诈骗军用棉纱案件中,捆绑关押了当事人孟六及在关璋寨子的姐夫曹连昆、族中长老曹生春(福广)、曹云春(老春)、曹茂春(常生)等人,要求关璋出款赎人。 关璋全村典当卖田4.5箩种面积,筹钱借债多达新票洋80多万元,顾请托弄别保人赵启有(小有)、赵启和(云河)、杨自宏等说和, 分别五次在民国三十三年古历三月二十五、二十九、三十日,四月初六,送赔款、罚款,一个名字叫“何伯才”的 队长和一个名字叫“徐春常 ”的办事员,代表部队开给关璋寨保人收到罚款,赔付款,伙食费的收据。所有收据凭纸条,有签名、有盖章。收据纸质完好,字迹清晰,数据与事实清楚。</p><p class="ql-block"> 这些就是笔者在滇西田野调查乡村采访,经过仔细研读残缺不全的这些文物史料性收据及相关契约,多次走访乡村老者调查解析,终于基本理清案件,这场离奇官司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春节前后,在滇西沦陷区梁河与腾冲县交界,腾冲县曩蒲街(民间叫朗木寨),驻地部队抓了一个大烟客。这个烟客谎称要卖给曩蒲老蒋家一驮洋纱。蒋家是当地豪绅地主,蒋家又答应卖给抗日部队做服装用棉纱。被抓这个人叫郎孟六,平时吸食大烟,身披洋综毯子,他是梁河木二甲马茂大水平阿昌族人,今属梁河县曩宋乡马茂村大水平村民小组。另外一个是马茂大平子汉族楊永良,也是一个烟客。因此事发生在滇西抗战非常时期,错综复杂,纠纷突然,解决这个案件,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 </p><p class="ql-block"><b> 二 </b></p><p class="ql-block"> 当时,杨永良和孟六被曩蒲街老蒋家报告给驻地所属部队(受采访者都说部队是预备二师所属),部队扣押了孟六、杨永良。当时社会情况复杂,国难当头,1942年5月至1943年6月,中国远征军预备二师抗日部队深入敌占区沦陷区游击抗日,同时打黑惩恶,维持社会秩序,也是基本历史事实。杨永良和孟六是吸食大烟者,烟瘾发作,没有烟钱,平常偷鸡摸狗,苟且偷生。1943年冬天,他们合伙谎称可以给老蒋家买到棉纱给部队,佘来棉纱钱买大烟抽了。待交接棉纱时间一到,人家催要棉纱,没有棉纱,人家要求退还棉纱钱,又还不出棉纱钱来。在曩蒲派来要钱要货的人面前,杨永良、孟六,自知理亏,支支吾吾,推三推四,没有结果。不久,驻扎部队士兵从曩蒲来到马茂大平子和大水平寨子,把他们五花大绑,捆绑吊打,刑讯逼供,几番折腾之后,孟六支持不住屈打成招,谎供出无须有的洋纱放在关璋他姐夫曹连昆家的假口供。部队士兵押着他来到关璋他姐夫家搜查,一无所获,结果他姐夫曹连昆,也被五花大绑,吊在自己家房梁上,捆绑吊打,刑讯逼供,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孟六被抓走关押在腾冲曩蒲街,遭到严刑审讯,羁押月余。一直交代不出洋纱在哪里,被折腾得奄奄一息。那次部队士兵押着他到关璋他姐夫家搜查 ,从后来保留下来的付款纸质收据看,还立了“开给军人脚费”的项目,收了赔款。 </p><p class="ql-block"> 孟六闯了大祸,没有洋纱,又不能吐退赔还洋纱钱。按理抗战时期,国难当头,涉及抗战物质确实开不得玩笑。曾经看到历史资料,抗战期间,涉及军需物资贪污倒卖盗窃抢夺被查获属犯重罪就将枪毙。关璋寨佬乡佬几经请求放人,求请放他出来慢慢去找借钱物来赔还也没效果。关押者可能担心放他一走了之,再找不到债主。孟六、曹连昆,被打得体无完肤,大小便失禁。次年以后,每遇春节关璋玩春灯,轮流到曹连昆家出一个男性角色,他曾经是舞狮子头高手。结果那年他被捆绑吊打以后,他五劳七伤,体弱多病,一蹶不振。他儿子曹先智(秋昌)还小,不能参加玩灯,只有每次都请他第二个小舅子郎老宝,来关璋代替出一个角色,帮助顶耍狮子尾巴。 </p><p class="ql-block"> 当事人亲属不奈其何,乡村寨人无奈无助。最后受到腾冲县曩蒲街有文化的地主乡绅杨增德、杨增爵的启发,他们出主意说,腾冲县曩蒲街李贤仁地主家,是腾冲县三区区政府,驻扎在他家的部队就是专门负责监察军队胡作非为的部队,是专门管理部队纪律作风的宪兵,你们应该去找宪兵队、纠察队去伸冤,就能得到公平解决了。经过指点和告知,关璋寨子乡老请了杨增德代写好了状子,去找驻在李贤仁家的部队状告预备二师下属部队打人吊人,是军阀作风。状纸是以关璋43户人家口气写的,落款有三个名字,曹生春(福广)、曹云春(老春)、曹茂春(常生),他们都是寨子里的头人、寨佬、持事人,并且代表了寨子曹姓三大支人。 据寨子老者回忆,万万没有想到,结果阿昌老乡告错衙门,把那个联名状告“预备二师”的状纸,阴差阳错送到“预备二师”部队负责人手上,长官一看状纸,大发雷霆。他认为,抗战期间,理应同舟共济,还有人欺诈别人,坑蒙拐骗,部队秉公执法,还竟然敢恶人先告状,来告部队胡作非为。他立马下令立案,又派荷枪实弹的士兵来关璋村,按照上诉状落款名字抓走了三个寨佬头人,送到地方政府处置,关押到国民政府梁河设治局河东区一个党部楼,当时也叫河东乡,驻地在平地村。关押在平地瞿春早家地仓。时任国民政府河东区长是杨育榜,区文教助理是河东小学校长赵明军,南林人。 </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兵荒马乱,真假难辨,是不是中央军预备二师正规部队,对老百姓来说一头雾水,他们就知道是经过乡绅指点,状告的是身穿军服打人吊人的那几个士兵,希望有话好好说,不要捆人吊人打人。事与愿违,三个乡老被抓走五花大绑,饥寒交迫,惊恐万状。多次刑讯逼供,体罚被“赶黄岭干”。一种土刑法,用吹火筒杆搓赶光溜溜的脚干、被枪抵住脑袋、抵住后背,威胁不说出洋纱下落就要枪毙,就要去活埋。</p><p class="ql-block"> 曹增春与曹茂春是亲兄弟,曹增春排行老大。本来当兵的按照告状纸落款,是要抓曹生春,结果那天曹生春出门去大盈江对岸河西换谷种不在家。当兵的把村子人集中起来点名,点名时喊曹生春,听起来叫曹增春。曹增春懵懵懵懂,也没有听清楚就应答了。结果士兵把曹增春误当成了曹生春抓去了。</p><p class="ql-block"> 曹增春、曹云春、曹茂春,半个月里受尽折磨。曹增春、曹云春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精神几乎崩溃,痛哭流涕,说这次打官司得罪了打日本人的部队,肯定祸灾必来,肯定活不成了。在地板仓库里,唉声叹气,度日如年。曹茂春排行老三,在乡村担任家族支系主事人,足智多谋,敢作敢为。一直安慰他们叫不要哭吵着等死,要想办法解决。最后,通过河东小学赵明军校长带口信给弄别赵启有、赵启和、杨自宏来帮说和解难,弄别亲戚又来关璋报信,要村子筹款出钱来赎人。 </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行政划分中,弄别是隶属河东区管辖,河东小学校长赵明军是弄别南林人。赵明军校长家庭富裕,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划为地主成分,逃往缅甸,他家宅一颗印式建筑一直用做南林小学。改革开放以后,落实华侨政策,学校搬迁出来新修建校园,房子退回给他家。他家七千元售卖给了同村人。民国年间,办学校、交军粮,调解纠纷,弄别人都来河东街子办理,对河东很熟悉。关璋,国民政府行政区划隶属遮岛镇管辖。非常巧合的是杨自宏是曹增春的亲内弟;赵启有是关璋曹连国的舅舅;赵启和母亲是关璋曹先光的姑太。赵小有、赵云和、杨自宏都是弄别持事人、寨老、头人。沾亲带故,亲亲戚戚,他们三个受委托做案子担保人,经过多次帮忙出面说事讲理调解,关璋全寨共同抬款,办伙食费了事,专门“说和”协调解决,最后,以放关璋人,关璋村出惩罚款、再加筹钱还棉纱款方式,解决了这个案子。 </p><p class="ql-block"> 要放人必须要拿钱来,孟六、关璋寨子没有那么多现钱。只有向腾冲县曩蒲镇李嘉荣镇长借款二十万元了结。孟六姐夫曹连昆卖田地,关璋村曹家宗族43户人家,按照宗族血亲,分三支家族,曹生春家族支系、曹云春家族支系、曹茂春家族支系,平均家家户户抬钱,共出卖、典当田地4· 5箩种面积,最后共同垫抬折款出了80万元新票大洋,才息事宁人,把两个当事人、三个寨佬乡老,共五个人先后赎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为感谢弄别担保人赵小有当时出过三百元,感谢寨老曹茂春在这个案子运筹帷幄,曹云春家族家支把荒弃的“羌麻”。阿昌族语言“羌麻”为大园子之意。三块台地典当给他们,曹茂春耕种中间那块一直耕种到公元1955年土地改革时期才收归合作社,集体耕种。 </p><p class="ql-block"> 这些收据、凭条,内容详实,白纸黑字的记载,关璋村邀请弄别保人赵启和、赵启有、杨自宏分别五次,在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送赔款、罚款,到河东区政府给代表部队的何伯才队长和徐春常办事员。有收据,有签名、有盖章。收据凭条纸质完好,字迹清晰,数据与事实清楚。</p><p class="ql-block"><b> 三</b>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span>这一场灾难性官司, 除有何伯才队长,徐春常签字、印章的收条、凭条外,还有寨中记帐单式的凭据凭证。</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凭据证明上,全寨共同承担户主名单,数额记录,清楚记录在两页绵纸上。从这里还发现,这个案子还有一个重要同案犯马茂大平子杨永良,他与郎孟六一起闯祸。主要内容清楚记录有:“兹因大平子 杨永良同孟六骧祸,与官章曹连昆、曹增春、曹张春三人其事 ,呈报河东乡持事绅佬,解决此事, 官章承认新币捌拾萬圆,其款曹连昆、曹增春、曹张春 情愿抬新币伍拾萬,馀下之叁拾萬圆,按照户头同寨抬出帮补,事处紧迫,当面(此处折断磨碎无法辨认应该是“当面承认 共同负担 不相愧望 ”之类的内容)相愧望。抬款人名列下 …” 在两页绵纸上,横排,列有长长的筹钱垫款户头名单。他们名下都统一有 “抬新币”字样,记账人在交款人名字头上、名字下面,按照此人交钱情况,每交一次都请当事人画了相当于签字画押的小 xx 。并备注有“123”“甲乙丙丁”“特””清”。这些记忆性的数据与符号,约定俗成,可能只有当事双方才认识其记事含义了。</p><p class="ql-block"> 另有一张棉纸清秀毛笔字记录有关璋43户寨人共同抬款一次性交给保人赵启和、赵启有、杨自宏票洋陆拾陆萬玖仟玖百元(66万9千9百)元,加上孟陆交票洋 貮萬(2万)元,两笔共交票洋陆拾捌萬玖仟玖百元(68万9千9百元)。</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张“官章村处事费用单”,详细内部记录了开支及族人帮垫公众款捐币内容。一列开支中有“出在河东初次了事”“出在河东解决”“出由河东赶去”“出请赵云和杨自宏交肆拾萬元”“出开给军人脚费”“出在马茂吃费”“又出请各寨佬解决吃费”。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悄悄记下了“出暗给何伯才贰拾萬元”这个惊人秘密与数字。而在绵纸另一侧,则记录了由曹恒春曹德春等7位村人帮来奏公众款的记录。除此全寨共同承担户主应该承担的数额,户主要想办法筹钱,实在没有钱的人家,为了缴款把田地典当了出去。还见有民国三十四年三月十三日签定的,另外一份典当田地契约文物。 </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棉纱案件引发的离奇官司,上诉人最后演变成人质,村人竭尽全力救人赎人。全村共卖4.5箩种田,出新票洋80万元。有人问我,对应现在换算多少亩?多少钱?我也答不上来。我求教了史志专家,他们介绍说,1944年的新票洋指的是法币。1万元大概相当于现在50万至100万元。1箩种面积约3亩面积。1亩面积是666.6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笔者在滇西采访偶然发现中央军一个叫何伯才的队长和一个名字叫徐春常的办事员,在办案中开给关璋村民众的收据、收条及相关官司的神奇故事。 </p><p class="ql-block"> 文章最后这组旧纸质文物收据、凭条,凭证,契约,就是构成这个离奇案件与官司的主要原始材料。(曹先强 撰文)</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三年,中央军下属部队,在梁河设治局河东区政府处理一起烟客涉嫌诈骗军用棉纱案件,捆绑扣押了为当事人在关璋寨子的姐夫及投申诉状的关璋村族中长老曹生春(福广)曹云春(老春)曹茂春(常生)经保人说和了事,出赔款,出罚款,出其他开支费用,赎人。1989年曹茂春(当年被扣寨佬人左一)在孙辈婚礼拜堂仪式中,压堂坐堂。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图片】图右→凭条 当面收到官章寨交来新洋票陆千元整 队长 何伯才(印章) 手书为据 </p><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p><p class="ql-block"> 图左 (左)→ 官章寨来平地吃费肆萬伍仟叁百捌拾元 何伯才手收 陆仟元 下欠着票洋叁萬玖仟四百元是实</p><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单</p><p class="ql-block">注:此条上,在错漏字处盖章,在金额及日期处按有手印,以示正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图片】(右): 茲收到(官章寨邀请的)弄别保人 赵启有 赵启和 杨自宏 三人交来新币贰拾万元正 此据 民国 三十三年古历三月三十日 经手人(印章 何伯才) 条 </p><p class="ql-block">注:此条上,在金额“贰”“萬”两字处按有手印,在经手人处没写名,盖有清楚的“何伯才印”章,以示正式。</p><p class="ql-block"> (左): 凭条 收到(官章寨邀请的弄别保人 )赵云河(赵启和) 保人交来新票洋吃费款 贰万零捌百四十元整 春常 收此为据 民国 三十三年古历三月二十九日 (印章 徐春常) 条 </p><p class="ql-block">注:此条上,在条尾 盖有清楚的“徐春常印”章,以示正式。</p> <p class="ql-block">【图片】 凭条 收到(官章寨保人)赵启有 赵启和 杨自宏 交来新币贰拾万元正此据 三十三年 四月初六 经手人(印章) 条 </p><p class="ql-block">注:此条上,在金额“贰”字处盖有印章,在经手人处没写名,盖有不太清楚的何伯才印章,以示正式。</p> <p class="ql-block">【图片】:民国三十三年 关璋村与中央军下属部队一场官司, 全寨共同承担户主名单, 数额记录文物。这里显示关璋共同抬款交给保人赵启和、 赵启有、 杨自宏 票洋陆拾陆萬玖仟玖百元(66万9千9百)元,加上孟陆交票洋交 貮萬(2万)元,两笔共交票洋陆拾捌萬玖仟玖百元(68万9千9百元)。 曹歌 翻拍</p> <p class="ql-block">【图片】:民国三十三年关璋村与驻扎部队一场官司, 请保人、官府 、部队代表, 说和谈判时,吃用开费各项开列记录。 这记账单上面有“买鸡五只”、“买肉壹斤”、“买米川斗(3斗)”项目记录。 曹歌 翻拍</p> <p class="ql-block">【图片】:民国三十三年 关璋村与中央军下属部队一场官司, 全寨共同承担户主名单, 数额记录, 纸质版文物。 这个记录有两页,这是第一页。从这里发现,这个案子还有一个重要同案犯马茂大平子杨永良,他与郎孟六一起闯祸。主要内容记录:“兹因大平子 杨永良同孟六骧祸,与官章曹连昆、曹增春、曹张春三人其事 ,呈报河东乡持事绅佬,解决此事, 官章承认新币捌拾萬圆,其款曹连昆、曹增春、曹张春 情愿抬新币伍拾萬, 馀下之叁拾萬圆,按照户头同寨抬出帮补, 事处紧迫,当面(此处折断磨碎 无法辨认 计有五个字 应该是“当面承认 共同负担 不相愧望 ”之类的内容)相愧望 。抬款人名列下: 曹连昆 曹增春 曹张春 曹云春 曹富春 曹生春 曹连富 赵桥有 曹先本 孙有萬 曹连明 曹恒春 曹茂春…” 他们的名下都统一有 “抬新币”字样,记账人在交款人名字头上、名字下面 ,按照此人交钱情况,每交一次都请当事人画了相当于签字画押的小 xx 。并备注有“1。2。3”“甲、乙、丙、丁”“特””清”。这些记忆性的数据与符号,约定俗成,只有当事双方都能认可。曹歌 翻拍</p> <p class="ql-block">【图片】接上页。每交一次都请当事人画了相当于签字画押的小 xx1,123 ,和备注有特,清。这些记忆性的数据与符号。 曹歌 翻拍</p> <p class="ql-block">【图片】民国三十三年 关璋村与中国央军下属部队的一场官司,这张“官章村处事费用单”详细内部记录了开支及捐币内容。一列开支中 ,“出在河东初次了事”“出在河东解决”,“出由河东赶去”“出请赵云和杨自宏交肆拾萬元”“出开给军人脚费”“出在马茂吃费”“又出请各寨佬”,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悄悄记下了“出暗给何伯才贰拾萬元”这个惊人的秘密与数字。在另一侧则记录了族人曹恒春曹德春等7人帮来奏公众款的内容。除此全寨共同承担户主应该承担的数额,户主要想办法筹钱,实在没有钱的人家,为了缴款把田地典当了出去。民国三十四年三月十三日,还另外有一份典当契约文物。曹歌 翻拍</p> <p class="ql-block">【图片】民国三十三年 关璋村全寨抬官司费用。这是村民按户头交款记录。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关璋新村,风景优美。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关璋村田亩山川,风景优美。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关璋村风景优美。曹歌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