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一贯制”大溪实验学校,———我的校园印记(三)

翼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二年一贯制”的大溪实验学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13年8月初的某一天,我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来到大溪实验学校工作。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两年前由原来的大溪初中、大溪小学和大溪幼儿园整合而成的,其实可以冠之以“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约500多人,算是一所中等规模的乡村学校。所谓整合组建,实质仍旧就是一校三区,只不过将原来中小学之间的一道围墙拆除了而已。人事和制度等都没有改变,各学段仍然用各自原有的一整套东西,在这样“整合”的“磨合期”里必然会充满着各种困难和矛盾。面对如此局面,我确定的主要任务是:强化规范,破除壁垒,细化管理,促进融合,提高质量。于是围绕“优秀源于习惯,责任胜于能力”校训,提出了“敬业乐群”校园核心价值标准,以统领全校师生的一言一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大溪实验学校工作的三年中,我对初中部老师要求是继续保持优良作风和精神状态,具体由当时强国华校长负责;对小学部老师则强化了激励举措,注重优化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则由徐建康校长(后由马忠校长接替)负责。唯独对于幼儿园的治理感到十分焦急,因为当时幼儿园面临生源流失,园务失管,软硬件环境落后等严重问题。同时说实话,面对幼儿园管理和幼儿教育,我脑袋里还真是一片空白,兼任这个幼儿园法人代表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所以,我只能多方拜师学艺,吸纳各方资源,以便给予幼儿园以更多的关注与扶持。<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首先,从当时已经创建“常州市优质园”的横涧幼儿园,引进了一名资深幼儿园管理人才——柴林芳同志,聘任她担任执行园长一职。支持并鼓励她规范园务管理,学习借鉴兄弟园经验大胆改革,迅速扭转慵懒散的局面。同时招聘两名年轻幼师,既增添新鲜血液,又达成“两教一保”师资配置要求。其次于2014年在教育局牵线与市文化幼儿园结对共建,邀请幼儿专家名师来本园示范培训,以“手把手”方式指导幼儿课堂教学和保育技能,极大转变了老教师的观念,规范保教行为,提高了育儿质量。第三是指导幼儿园建立一整套日常管理制度、考评奖励机制和宣传招生办法。特别是将招生宣传工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让教师都能经常走村串户主动宣传。同时还建立教师职称、教科研和教学竞赛的激励机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能水平的提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15年初,确定了创建“常州市优质幼儿园”的目标,通过积极争取资金,改造了园内外环境,软硬件设施设备也得到了更新换代,还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不断展示幼儿园新风貌和新业绩。最终成功创建成“常州市优质幼儿园”,并赢得了周边百姓的高度认可,在园幼儿人数也由2013年的89人增加至2016年的137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大溪实验学校工作三年,让我真正明白了“幼教是什么”,并深深体会到“办好幼教也很不容易”!2016年7月,因教育布局调整,大溪实验学校初中部整体拆并给了当地中心校“南渡初中”,于是我又开始了新的行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天目湖中专的一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我又回到职业教育行列,担任了天目湖中专校的党总支书记,这就是由原来的二职高和职技校合并组合而成的学校。我很开心,毕竟对于职业教育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而且主动要求回到戴埠校区协助云清校长管理,也总以为这下可以一直干到退休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期间,我除了认真做好党建工作外,加强了自身的学习,走进课堂听课,走进车间强调技能训练,还重点督促对口升学的教学与复习(2017年对口单招戴埠校区本科达线率较上一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此外,还撰写了一篇《关于完善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职教资源均衡布局的建议》,获得校长书记“为溧阳教育发展献一计”评比一等奖。同一年中,我还成功申评“常州市首批骨干校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然而2017年上半年全市职教布局又有新大调整规划,准备将天目湖中专整体拆并给溧阳中专。于是,组织上又将我调任到周城初中。</b></p>